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实践课设计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浦江学院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针对工科学生特点做好普及型美育教育,就一定要结合工科学生特点,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创新。在浦江学院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中引入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绘画、作品讨论等实践环节。以现当代艺术品赏析课程中的实践课《我的自画像》为例,从课程设计目的诉求,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分析,探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实践课的设计与创新方向,力求在课程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及创新创造能力,以达到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从讲授型向应用型过渡,促进工科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化,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    键   词]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形象思维训练;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48-02
   一、背景与研究目的
   浦江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现当代艺术品赏析课程是针对工科学生设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艺术教学课程。
   工科学生不像传媒类、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小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成长,很少能够自发地接触艺术,也没有时间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对大部份工科学生而言,他们并不爱好艺术,也未接受过有关艺术训练,个别学生还带有排斥的心理,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相对薄弱,对美的理解比较片面。在大学阶段,他们只有在参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时间来接触艺术相关的信息。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粗略了解艺术家、流派及其标志性作品信息,缺少感性认识与沉淀体会,往往造成他们对艺术课程学习缺少自发性和主动性。
   调动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课程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这就需要在课程中有效引入实践课环节。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艺术的热情,锻炼对美的感知,认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习艺术的自信心,进而达到提升工科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现当代艺术品赏析课程又有别于传统艺术赏析课程,现当代艺术强调主观思维,强调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课程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准确理解艺术理论意义,提供欣赏作品资料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引导和细致分析,逐步改变工科学生只用逻辑思维去面对艺术的习惯。再通过课程的实践环节来提升感官认知,更好地感受艺术在生活环境中的无处不在。
   二、实践课程设计
   (一)主题与形式
   艺术和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选择用“我的自画像”作为主题,是为了更好地拉近学生与艺术创作的距离。大多数工科学生都认为艺术离他们很远,对艺术创作实践多表现为没有自信。为了不使学生对艺术创作理解过于狭窄,设计“我的自画像”实践主题时,定义比较宽泛,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主题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物形象,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可以选择理想中自己的人物形象及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创作形式选择上,一种是创作“现实、可见的具象的形”,可以具象写实,根据自己的相貌、发型、衣饰等,画出一幅人物形象。可以是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又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具象表现、夸张表现;另一种是创作“赋予观念的非传统意义上具象的形”,由自己的主观意识赋予含义组织而成,根据自己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及理想生活状态等组织绘画符号制作作品。其中第二种非具象的形式是一种思维拓展,对于锻炼思考力和想象力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由一样事物或者信息想到另一样事物,或是生活中的一个状态联想到某一事物,借由事物抒发和表现的艺术创作过程。
   无论都是具象和非“具象”的表现方式,都鼓励学生去选择,因为任何一种艺术创作方式,都將是学生逐渐将艺术的真实理解变为实现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质地接触与参与艺术。
   (二)课程课时与实践阶段分配
   实践课《我的自画像》的教学环节设置4课时,分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1课时、实践制作2课时、讨论总结1课时。
   课前准备阶段1课时讲解实践课主题、播放往届学生作业参考图片及布置课下任务,为下一堂两节课时的实践创作做准备。课上由老师讲解分析,做好理论引导,布置学生课下做好创作的资料搜集和材料准备。教师给学生举例一些现当代艺术流派中的“自画像”主题作品,比如立体主义毕加索的作品,超现实主义达利、弗里达·卡罗和马格利特的作品,玩世现实主义岳敏君、方力钧的作品等。
   在巩固理论课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学生在课下每人搜集20幅现当代艺术家的自画像主题作品,按照流派进行分类。选取形式、观念等适合自己作品创意的部分进行有效借鉴。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得到理论知识的更好体会、消化。
   教师鼓励学生创作的“不循法则”,支持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意。学生需要在下次上课之前准备好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使用材料不设限制,可以选择铅笔、油画棒、有色卡纸、蜡纸和打印图片等;形式上可以选择手绘、拼贴、摄影等形式。
   三、课程实践阶段
   课堂上实践制作阶段分为创意讲解及实践制作两部分:
   (一)创意讲解    学生结合查找搜集的参考资料和准备的材料工具,向老师讲解自己作品的创意理念和呈现形式。老师会在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中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启发学生优化自己的作品,探索适宜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引导其最终可能达到的艺术效果,帮助其完善作品的创意部分。
   (二)实践制作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作品创作。教师的指导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尊重学生原有创意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完善型指导。充分注意学生创作中的想象火花,启发他们去深化自己的想象,感受表现的形式和手法。
   在指导工科学生创作时,讲解要做到深入浅出,尽量减少专业术语。启发学生由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从联想的角度去欣赏和再创造。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分析、整合,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四、讨论总结阶段
   教师在课下完成作业评阅,利用一节课时间来点评部分作业和进行课堂讨论。
   从作业质量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作品都具有闪光点,虽然因为专业受限,学生没能把最初的创意完全呈现在画面上,但教师要善于挖掘并鼓励学生的想象创造力部分和指导学生作品里具有意味的画面形式(如下图)。面对学生在创作作品之后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对绘制作品的热情状态是我们要给予鼓励的。
   教师选取一部分作品,请学生谈论自己的作品成果、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谈论一下实践的感受。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不能只针对作品呈现的完整度。因为艺术实践对工科学生来说已经是进步,更应关注他们本身的构思过程以及实际动手制作的兴致所在。公共艺术教育是对美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的创意及努力程度。
   工科院校的学生虽然未接受过专业绘画训练,但在创意上却不乏诸多亮点,对画面的构成及搭配也有自己的理解。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对作品的点评,可以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信心,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效果。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就业等压力下,会忽略身边美的感知。对于这种现实状态,一定要首先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让他们发现身边的美的存在,利用平凡的事物来创造美。目的不是训练绘画技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美的能力,能够利用美的感受来面对生活。学生提高了审美和创造力,也是对国家美育方针精神的贯彻。
   五、结语
   在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的赏析课中增加实践环节的设计,这对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来开设是一种新的尝试。实践课环节能够更好地为理论课服务。以启发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想象力、創造力,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教师在面对工科学生教授艺术类课程时,一定要摆脱教授艺术专业学生时的教学思维,抓住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具体的学习环境出发,把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内涵应用到艺术普及教育上。
   工科学生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过程,把调动起来的学习热情运用到学习生活实际中,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来拓展形象思维。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林欣.产品设计风格的认知教学与实践[J].装饰,2011(8).
   [2]黄蕴兰.略谈工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探讨[J].广西高教研究,2001(4).
   [3]王薇.对高校非艺术专业美术欣赏课教育教学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4]谭维.由“感”而致“用”,非艺术专业色彩学课程阶段式实践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2).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要]实行中高职一体化(3+2)分段制办学或中高职一体化(3+2)五年一贯制办学体制的中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全方位的,也是复杂多变的,班主任必须用科学、创新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创新班级管理,实行动态班规,是班主任工作得以与时俱进、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增强班级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结合管理班级的实践,就如何动态使用班规进行班级管理提出意见和看法,希望对实行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但是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岗位伍流动性大,辅导员个人对辅导员这一职业无明确生涯规划,职业成就感低,职业期限短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个人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职业目标定位充满迷茫,无法抉择恰当的成长路径。因此,加强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是当前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一项重要的工作。以对上海立达学院、上海中桥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典型的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农业经营办法显然不能满足新出现的一系列要求,如何提高金華市农民的创业技能,引导农民通过创业实现传统农业经营的转型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民创业培训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农民学习并掌握一些创业技能,保证农民在创业当中有一定的理论支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业相关部门针对农民创业技能培训问题进行相关探讨,以找出一些科学有效的,能够帮助农民创业并实现增收的办
期刊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同时,中高职衔接势在必行。阐述行业调研分析结果,中高职衔接实践的动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及指导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以期为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高职衔接;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
期刊
[摘要]以揭阳职院药学专业为例,从产业基础与专业定位、校企合作模式与成效、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并基于“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要求,提出药学专业下一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校企合作;药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39-0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几十
期刊
[摘 要] 河北省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形势,对高校创业环境和影响高校学生创业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18-02   一、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介绍
期刊
[摘 要]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锋社区学习中心利用民俗文化广场等资源开展民俗文化教育,促进了社区文化的繁荣,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涵,为社区教育机构在城市社区传播民俗文化提供经验借鉴。  [关 键 词] 社区教育;先锋社区;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优良学风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终身受益,是高校的“隐形财富”,对提升高校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出现了新问题。郑州航院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两级管理制度下,院系拥有更大的权利,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学风建设也成为院系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学风建设实施机制成为构建良好学风的制度
期刊
[摘 要] 目前中小学写作教学中选择“教学文体”进行教学,不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真实文体写作能力。正如不可能通过训练“一般的打球技能”来提高乒乓球、排球等具体球类的球技一样,也不可能通过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文体训练,培养写散文、评论等真实文体所需要的写作能力。在交际语境理论视野里,放弃教学文体、回归真实文体是写作教学的正确选择。  [关 键 词] 交际语境
期刊
[摘 要] 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研究不确定现象的内容。但是由于许多老师的统计与概率学科知识不扎实,加上一些陈旧思想的影响,导致本领域内容的教学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述概率统计的基本学科知识,使小学数学教师能站在更高层面理解统计与概率内容,提高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实效。  [关 键 词]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概率统计;学科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