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死日本人是一个抗日指挥者的天职,死是我的最后归宿。
——在监狱里,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苗可秀如是回答不要忘了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河山的圣手。
——苗可秀写给好友的遗书尔农松下折颈枝叶茂,可秀日久还田重复生!
——苗可秀在刑场上高声喊出遗言
1931年9月18日,日军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用炮火轰开了中国东北大门,东北人民从此身陷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令关东大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不甘受辱的东北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掀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崭新一页。至今,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还留存着被称为“铁血儒将”的抗日英雄苗可秀驰骋辽东各地率领义勇军抗击日寇的深刻印迹。
东大寒门学子贩马助学
苗可秀,原名苗克秀,字尔农,1905年出生在本溪县下马塘镇苗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苗可秀的父亲苗维新曾任东三省保安委员会委员,重视教育,主张“维新”。苗可秀天资聪颖,父亲便送他到村私塾上学。苗可秀头脑灵活,学习又肯用心,每次考试都排名第一,教书先生对他十分喜爱,还破例免除学费。
1926年,21岁的苗可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东北大学文学院。然而,昂贵的学费,却让这个普通农家难以负担。苗可秀家族的众多亲属将共有的山沟变卖,一起凑钱为他筹集学费。苗可秀进入东北大学读书之余,在进步思想影响下,积极参加了“救国会”等青年进步团体,成为反封建反侵略的青年学生领袖。
为了减轻家族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为“救国会”募集活动经费,苗可秀利用每年寒暑假回乡机会贩马。1928年暑假期间,苗可秀借钱买下20匹骏马,将马群赶至本溪南芬与下马塘交界地段时,遇到了日军。苗可秀急中生智,用日语警告对方:“这群马是专给驻扎在下马塘的日本宪兵大队长贩卖的,谁敢抢劫,谁就得人头落地。”日军连忙敬礼,乖乖地请苗可秀驱马通行。在东北大学读书的几年问,苗可秀通过贩马不仅为自己挣得了部分学费,还为“救国会”等进步社团赚取了许多活动经费。大学毕业时,苗可秀不但成绩优异,还掌握了4门外语。他撰写的毕业论文《论荀子》和《孙子兵法新解》,被校长张学良称为“毕业论文的典范”。
流亡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
就在苗可秀即将毕业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学被迫撤到北平,苗可秀也随同千余名学生辗转流亡北平。在曾经任教东大的北京大学教授林公铎的帮助下,苗可秀开始在北京大学借读。
在北平期间,苗可秀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经常同流亡学生参加活动,共谋抗日救国之策。为了集中人才,以备东北民众抗日之需,车向忱、苗可秀等人组织了东北学生军,总部设在北平江西会馆,受救国会直接领导,苗可秀任学生军大队长。
1931年11月5日,在苗可秀的带领下,东北学生军同北平学生联合组织了东北民众请愿团,赴南京国民政府请求抗日救国。然而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让满腔热忱的爱国学生逐渐看清了南京政府对日妥协的真实面目,认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抵御外侮。请愿团返回北平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决定选派一批流亡北平的学生,充实到各地义勇军当中。
潜回辽东参加抗日义勇军
1932年2月,苗可秀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来到辽东三角地区邓铁梅所部义勇军中了解抗日形势。他们经常彻夜长谈抗日大计,认识见地颇为一致,邓铁梅便邀请苗可秀参加抗日。大学毕业后,苗可秀谢绝了老师同学们在北京、天津等地谋职的邀请,毅然潜回辽东参加抗日。
苗可秀回到辽东三角地区后,立即被邓铁梅委任为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辅助邓铁梅参赞军务。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战斗骨干,在邓铁梅的支持下,苗可秀组织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军官学校。学校教学内容以军事训练为主,每周还安排两次政治课,苗可秀经常亲自授课,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鼓励学员发扬中华民族正气,将抗日坚持到底。1932年8月,为挫败日伪军设计“招抚”邓铁梅的诡计,苗可秀果断处决了日方代表,赢得了反对诱降斗争的胜利。
铁血儒将令敌闻风丧胆
在几年的抗日斗争中,苗可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清楚地认识到抗日义勇军组织松散,目标过大,难以突破敌人强大的兵力“围剿”。他认为,要想使抗日组织更加坚实有力,必须在义勇军中再组织一个核心秘密团体,培养战斗骨干,坚持长期斗争。
1934年2月,在苗可秀的倡导组织下,“少年铁血军”正式成立,苗可秀任总司令。少年铁血军下设六个大队、十二个分队,主要成员为东北民众自卫军军官学校学员及凤城、岫岩、庄河、安东等地的中小学生和青年农民。少年铁血军组建不久后的4月,苗可秀等便在凤城境内沙里寨与敌军相遇,双方激战两个小时,敌人伤亡十余名,落荒而逃。5月,苗可秀率领一、二大队150多人在大岔沟与敌军300多人遭遇,凭据有利地势猛击敌人,激战半日令敌伤亡20余人,其中包括一名日军中尉军官。
1935年3月,日军对辽东三角地区进行“大讨伐”,每到一处都大肆杀戮,烧房毁村。苗可秀率领铁血军避开敌人主力,沿岫岩、盖平、海城等县交界山区迂回活动。4月21日下午,当铁血军在岫岩西北部汤沟休整时,敌军突然来袭,苗可秀率200余名战士爬过北山,同时派人侦察。当得知近日由大石桥、海城、盖平而来的200余日伪军正分三处驻扎汤沟后,趁着夜深人静,苗可秀等从后山悄悄摸下来,巧妙配合,击毙日军7人,缴获三八式马枪百余支、手枪四支、机枪两挺。铁血军在苗可秀的带领下屡克日军,名声大震,令敌闻风丧胆,由此也成为日军的主要“讨伐”对象。
浩然正气30岁慷慨赴义
1935年5月,日伪军3000余人对辽东三角地区义勇军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围剿讨伐”。在残酷的形势下,苗可秀迅速将铁血军化整为零,分头游击。6月13日晚,苗可秀在岫岩羊角沟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被敌逮捕。在凤城监狱里,敌人几次以授予中将军衔、委以警备司令为诱饵,劝降诱降,均遭到苗可秀严词拒绝。日军威胁说:“你若投降,还有一线生机;如若不投降,必死无疑。”苗可秀坦荡地回答:“打死日本人是一个抗日指挥者的天职,死是我的最后归宿。”苗可秀的浩然正气,令一位名叫前山的日本翻译官折服感佩,请求他题字留念。苗可秀当即书写“正义千秋”四个字,并写下“誓扫匈奴不顾身”的诗句以明其志。苗可秀在给好友的遗书中写道:“不要忘了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河山的圣手……”他为儿子起名“苗抗生”,勉励儿子继承父亲遗志,为抗日战斗终生。
7月25日,苗可秀被押往凤城南山行刑。一路上,他号召群众不当亡国奴,团结起来救国,路旁群众无不钦佩,纷纷不顾危险向他敬酒,挥泪送别这位民族英雄。临刑前,敌人把苗可秀绑在一棵松树上,试图最后劝其投降。苗可秀高声喊道:“抗日不怕死,怕死不抗日!”“尔农(苗可秀字)松下折颈枝叶茂,可秀日久还田重复生!”日军见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立即对苗可秀执行枪决,随后还残忍地点火焚烧了他的遗体。
苗可秀牺牲时年仅30岁,他以青春的热血,谱写出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如今,矗立在苗可秀牺牲地的纪念碑、建立在他家乡的烈士陵园,依旧诉说着他为抗战胜利、民族独立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本栏编辑/牛泽群
——在监狱里,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苗可秀如是回答不要忘了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河山的圣手。
——苗可秀写给好友的遗书尔农松下折颈枝叶茂,可秀日久还田重复生!
——苗可秀在刑场上高声喊出遗言
1931年9月18日,日军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用炮火轰开了中国东北大门,东北人民从此身陷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令关东大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不甘受辱的东北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掀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崭新一页。至今,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还留存着被称为“铁血儒将”的抗日英雄苗可秀驰骋辽东各地率领义勇军抗击日寇的深刻印迹。
东大寒门学子贩马助学
苗可秀,原名苗克秀,字尔农,1905年出生在本溪县下马塘镇苗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苗可秀的父亲苗维新曾任东三省保安委员会委员,重视教育,主张“维新”。苗可秀天资聪颖,父亲便送他到村私塾上学。苗可秀头脑灵活,学习又肯用心,每次考试都排名第一,教书先生对他十分喜爱,还破例免除学费。
1926年,21岁的苗可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东北大学文学院。然而,昂贵的学费,却让这个普通农家难以负担。苗可秀家族的众多亲属将共有的山沟变卖,一起凑钱为他筹集学费。苗可秀进入东北大学读书之余,在进步思想影响下,积极参加了“救国会”等青年进步团体,成为反封建反侵略的青年学生领袖。
为了减轻家族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为“救国会”募集活动经费,苗可秀利用每年寒暑假回乡机会贩马。1928年暑假期间,苗可秀借钱买下20匹骏马,将马群赶至本溪南芬与下马塘交界地段时,遇到了日军。苗可秀急中生智,用日语警告对方:“这群马是专给驻扎在下马塘的日本宪兵大队长贩卖的,谁敢抢劫,谁就得人头落地。”日军连忙敬礼,乖乖地请苗可秀驱马通行。在东北大学读书的几年问,苗可秀通过贩马不仅为自己挣得了部分学费,还为“救国会”等进步社团赚取了许多活动经费。大学毕业时,苗可秀不但成绩优异,还掌握了4门外语。他撰写的毕业论文《论荀子》和《孙子兵法新解》,被校长张学良称为“毕业论文的典范”。
流亡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
就在苗可秀即将毕业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学被迫撤到北平,苗可秀也随同千余名学生辗转流亡北平。在曾经任教东大的北京大学教授林公铎的帮助下,苗可秀开始在北京大学借读。
在北平期间,苗可秀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经常同流亡学生参加活动,共谋抗日救国之策。为了集中人才,以备东北民众抗日之需,车向忱、苗可秀等人组织了东北学生军,总部设在北平江西会馆,受救国会直接领导,苗可秀任学生军大队长。
1931年11月5日,在苗可秀的带领下,东北学生军同北平学生联合组织了东北民众请愿团,赴南京国民政府请求抗日救国。然而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让满腔热忱的爱国学生逐渐看清了南京政府对日妥协的真实面目,认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抵御外侮。请愿团返回北平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决定选派一批流亡北平的学生,充实到各地义勇军当中。
潜回辽东参加抗日义勇军
1932年2月,苗可秀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来到辽东三角地区邓铁梅所部义勇军中了解抗日形势。他们经常彻夜长谈抗日大计,认识见地颇为一致,邓铁梅便邀请苗可秀参加抗日。大学毕业后,苗可秀谢绝了老师同学们在北京、天津等地谋职的邀请,毅然潜回辽东参加抗日。
苗可秀回到辽东三角地区后,立即被邓铁梅委任为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辅助邓铁梅参赞军务。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战斗骨干,在邓铁梅的支持下,苗可秀组织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军官学校。学校教学内容以军事训练为主,每周还安排两次政治课,苗可秀经常亲自授课,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鼓励学员发扬中华民族正气,将抗日坚持到底。1932年8月,为挫败日伪军设计“招抚”邓铁梅的诡计,苗可秀果断处决了日方代表,赢得了反对诱降斗争的胜利。
铁血儒将令敌闻风丧胆
在几年的抗日斗争中,苗可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清楚地认识到抗日义勇军组织松散,目标过大,难以突破敌人强大的兵力“围剿”。他认为,要想使抗日组织更加坚实有力,必须在义勇军中再组织一个核心秘密团体,培养战斗骨干,坚持长期斗争。
1934年2月,在苗可秀的倡导组织下,“少年铁血军”正式成立,苗可秀任总司令。少年铁血军下设六个大队、十二个分队,主要成员为东北民众自卫军军官学校学员及凤城、岫岩、庄河、安东等地的中小学生和青年农民。少年铁血军组建不久后的4月,苗可秀等便在凤城境内沙里寨与敌军相遇,双方激战两个小时,敌人伤亡十余名,落荒而逃。5月,苗可秀率领一、二大队150多人在大岔沟与敌军300多人遭遇,凭据有利地势猛击敌人,激战半日令敌伤亡20余人,其中包括一名日军中尉军官。
1935年3月,日军对辽东三角地区进行“大讨伐”,每到一处都大肆杀戮,烧房毁村。苗可秀率领铁血军避开敌人主力,沿岫岩、盖平、海城等县交界山区迂回活动。4月21日下午,当铁血军在岫岩西北部汤沟休整时,敌军突然来袭,苗可秀率200余名战士爬过北山,同时派人侦察。当得知近日由大石桥、海城、盖平而来的200余日伪军正分三处驻扎汤沟后,趁着夜深人静,苗可秀等从后山悄悄摸下来,巧妙配合,击毙日军7人,缴获三八式马枪百余支、手枪四支、机枪两挺。铁血军在苗可秀的带领下屡克日军,名声大震,令敌闻风丧胆,由此也成为日军的主要“讨伐”对象。
浩然正气30岁慷慨赴义
1935年5月,日伪军3000余人对辽东三角地区义勇军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围剿讨伐”。在残酷的形势下,苗可秀迅速将铁血军化整为零,分头游击。6月13日晚,苗可秀在岫岩羊角沟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被敌逮捕。在凤城监狱里,敌人几次以授予中将军衔、委以警备司令为诱饵,劝降诱降,均遭到苗可秀严词拒绝。日军威胁说:“你若投降,还有一线生机;如若不投降,必死无疑。”苗可秀坦荡地回答:“打死日本人是一个抗日指挥者的天职,死是我的最后归宿。”苗可秀的浩然正气,令一位名叫前山的日本翻译官折服感佩,请求他题字留念。苗可秀当即书写“正义千秋”四个字,并写下“誓扫匈奴不顾身”的诗句以明其志。苗可秀在给好友的遗书中写道:“不要忘了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河山的圣手……”他为儿子起名“苗抗生”,勉励儿子继承父亲遗志,为抗日战斗终生。
7月25日,苗可秀被押往凤城南山行刑。一路上,他号召群众不当亡国奴,团结起来救国,路旁群众无不钦佩,纷纷不顾危险向他敬酒,挥泪送别这位民族英雄。临刑前,敌人把苗可秀绑在一棵松树上,试图最后劝其投降。苗可秀高声喊道:“抗日不怕死,怕死不抗日!”“尔农(苗可秀字)松下折颈枝叶茂,可秀日久还田重复生!”日军见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立即对苗可秀执行枪决,随后还残忍地点火焚烧了他的遗体。
苗可秀牺牲时年仅30岁,他以青春的热血,谱写出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如今,矗立在苗可秀牺牲地的纪念碑、建立在他家乡的烈士陵园,依旧诉说着他为抗战胜利、民族独立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本栏编辑/牛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