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u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官网等APP的陆续登场,一个碎片化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有人对它心怀恐慌,有人对它爱不释手。其实,信息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筛选与关联这些信息。本着这样的看法与态度,一场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拉开序幕。
  一、厘清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的两者关系
  (一)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的概念
  碎片化学习,是指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系统化学习,是指先确定要学习的知识领域,然后将该领域内的主要概念及方法论了解清楚,再与其他知识概念关联起来,连接成一个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学习。
  (二)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的关系
  系统化学习构建的是相互链接的知识网络,而碎片化学习获得的多是杂而不深的知识,因此碎片化学习是系统化学习的一种补充。
  二、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灵活性更高、针对性更强、 吸收率更高。
  据相关研究显示,碎片化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的手段,在促进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了80%的作用。因此,碎片化学习是当今世界效率进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展势头迅猛。
  三、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的知识架构体系
  (一)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的知识来源
  可以是电子书、微信公众号、知识搜索问答系统、博客自媒体网站,也可以是视频、音频等非文字载体、各社交类平台、期刊论文等。
  (二)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的知识加工
  可以做摘抄,做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建自己的网上图书馆等。
  (三)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的知识应用
  一要设定好碎片化学习的边界,做好时间管理。二要明确碎片化学习的轻重。三要最大化碎片化学习效果。
  四、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一)边界设定
  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必须用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对环境建设还没到位的学校,可以把碎片化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定在放学后的学生家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在晨间、午后、夕会或课间十分钟的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阅览室等。碎片化学习的内容,可由老师以作业的形式向学生们布置,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有目的的碎片化学习了。
  (二)轻重内容
  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布置碎片化学习任务要有轻重。二是继碎片化学习任务之后,学生选择相应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内容要有轻重。 以《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为例,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对于小孩子来讲比较复杂。在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先要了解“ 九一八”事变,然后再去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起因。但互联网上这方面的知识铺天盖地,冗长繁杂,这就违背了碎片化学习精而短的学习要求,所以可给学生推荐诸如“秒懂百科”等APP,几分钟便能知晓或领会一个知识点。
  (三)效果最大化
  碎片化学习内容形成以后,关键是老师如何引导或学生自己如何将这些知识点纳入整篇文章或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常有这样几种应用的方式。
  1.解释性应用
  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学生对“什么是砧状云?什么是石灰石?”知晓得不怎么透彻,那么学生就可以用碎片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用IPAD加以展示,也可以把这方面的知识放在某一个学習平台或班级群进行共享,这便起到了解释性应用的目的。
  2.辅助式应用
  如教学《渔歌子》这首词的朗读时,配乐朗诵是个好办法。那么,课前或课后,学生就可以展开选择背景音乐的碎片化学习,并把相关的音乐放置在网络平台上。课堂上,他们便可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当场给自己配乐朗诵,这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相关性应用
  还是以《大自然的文字》一课为例,天上的文字除了北极星、砧状云还会有哪些文字呢?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就会跳出启明星、鱼鳞云、火烧云等相关的事物。课后,他们就会对这些内容展开针对性地碎片化学习,并在后续的拓展课堂上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4.嵌入式应用
  如第一次教学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老师便可在课前安排学生对“词”进行有目的的碎片化学习,了解词的音韵特点,词与诗的区别,词的发展等等。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对词的认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嵌入式的应用对后续的词的学习或词的创作都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5.拓展式应用
  还是以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为例,描写渔翁生活的词有很多。课前或课后,学生先去作碎片化的学习,老师也可以作推荐,如学习李煜的《渔父》、刘伯温的《渔父词》,课堂上通过拓展交流,让学生从三者的比较中体会张志和追求自由的人生大智慧,这样的课堂就厚实多了。
  6.反馈式应用
  这一类的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还是挺多的,像“作业盒子”“爬梯朗诵”等,学生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相应的作业题,而且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做题的正确率或朗读的得分。课堂上,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些APP自带的评价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讲解,使教学活动更具层次和个性化。
  五、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与改进策略
  一年多来,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应用,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他们学会了用较少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点,并将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与课文相联系,与老师的教学内容相联系,成为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老师的上课也轻松了,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个人在分析解读,而是由经过碎片化学习的学生来交流探讨,课堂活泼而高效。
  总而言之,知识的习得是读碎片化学习之点、连深入思考之线、铺知识体系之面的循序渐进又螺旋上升的过程。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广阔的研究前景,它虽然不是主流的学习方式 ,但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我们应该师夷长技,活学巧用。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日前,广西省柳州市制订《柳州市2011年2015年微型企业发展规划》,就“十二”期发展微型企业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秉承“健康第一、自能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中和”文化的建设.努力追求人的多元发展、主动发展、共同发展和持续发展,不断实践人际关系的“中和”,身心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效率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信息技术学科也是一个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年轻学科,课时较一般的基础性学科少,课程的间隔时间也比较长,这也是制约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提高的一个瓶颈。因此,如何打造高校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成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引言  在信息化教育快速推进的
如果把“云计算”比作一场大戏,当下的情形有些怪异。一方面,厂商、IT服务供应商、政府纷纷登台演出,讲概念、秀技术、绘蓝图、定标准,锣鼓喧天煞是热闹。
创新有很多种,技术突破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运营执行的创新、用户需求创新等等,创新,从来就小是一个陌生词,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角逐未来,赢得市场,多面创新才是王道。
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位于郁郁葱葱的虞山脚下,始创于1912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浓郁的文化传统。2004年,学校易地建造,占地面积达到47952m2。学校设有体育馆、网球场、计算机房
盐城市第一中学肇始于1923年,是盐城第一所公立中学。曾被陈毅元帅誉为苏北中等教育的"天之骄子"。1990年首批通过江苏省重点高中评估验收,2001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
译林新版《英语》教材每个板块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功能,但都指向单元总目标。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审视整个单元内容,确定一个适合的主题,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板块间教学切不可“各自为阵”。就像是下围棋,棋手总是“胸有全局”,根据“盘面”的具体情形,随时灵活地调整每个棋子的落子方位,教学亦如是。教学过程中要“瞻前顾后”,始终体现单元意识,体现整体目标。做到前后呼应,随时渗透。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树立
IBM与世纪互联合作的IBM SCE+高价值云平台,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能够满足企业级的定制化需求,承载企业核心生产应用。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要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