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大黄鸭,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大家的谈论焦点,所到之处,风光无限。据说已在11个国家的14个城市巡展。每次停留,都引起当地市民争相围堵。报道都会夸大其词,但这次在香港闹出的动静,却勿庸置疑。
从鸭子登陆维多利亚湾,到趴下,再到复活,重新登场,媒体几乎全程追踪。不愧是香港记者,训练有素,把追击娱乐明星练就的本事悉数用上,大有不制造爆炸新闻不罢休的职业素养。
那么,一只大黄鸭子,为何会造成如此效应呢?故事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时据说有一艘中国货轮,不慎把本想运去美国赚美金的一个货柜掉入了大海。从此,货柜内的黄色鸭子、蓝色海龟和绿色青蛙过上了奇幻漂流的日子。日后在经历了不可思议的无动力随波逐流之后,居然在世界各国的海边被陆续拣到。可以想象当时那些鸭子的心情,这是一种探险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想象当时那些拾到鸭子人的心情,那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惊讶。从此以后,鸭子又多了一层冒险家的特殊身份。
正当禽流感再次造成人类社会恐慌之时;正当有专家说禽流感或许来源于鸟类的迁徙之时;正当广大不知所措的人民谈鸡、鸭色变之时。一只体型巨大,色彩明亮,经历过惊涛骇浪具有探险精神的大黄鸭着实让人为之振奋。在香港这么一座经历许多风雨,站在风口浪尖的城市里,以憨态可掬的笑容,以充满阳光的色彩,给自己打气站起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打着气。
效果可谓立竿见影,由大黄鸭的爆棚人气,带动了港湾边商铺的红火生意。据电视报道,饭店做起了餐饮延伸品,大黄鸭糕点、大黄鸭冰淇淋、大黄鸭小吃。人们不远千里,从台湾和大陆直奔大黄鸭,为的是坐在港湾边与它合影留念。当然,同时享用着鸭子形态的各式餐饮,更不失为一种享受。
当商业与艺术如此交融,红红火火之时,一些人士不免又开始担心起艺术的纯碎性。其实大可不必,大黄鸭本就是为了娱乐而成为商品,大规模生产的玩具,无论是它早期的属性,还是今天,都脱离不开和商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好的商品是文化产物,同时也是艺术品。我们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展品的时候,又何尝去仔细区分哪一件属于当时的商品,哪一件又属于当时的纯粹艺术品呢?瓷器也好,丝绸也好,茶叶也好,在历史上他们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同时,它们又是以商品的形式在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商业能推动文化的交流,文化也能促进商业的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只曾经背负着国人打开国门,与世界进行交流,同时赚取美金的小黄鸭。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后,如今已成长为一只大黄鸭。这次回国探亲,尽管是由外国人包办,但我们确实是从它的身上看到了我国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成长。
文化与商业的关系成为当下大家探讨的主题。一些学者认为应当挖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另一些学者认为商业化、市场化会让文化变质。笔者认为文化也好,商业也好,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自然反映。经济贸易看似以赚钱为目的,但实质是商品文化或者文化商品的交流。我们日常消费的法国葡萄酒、意大利时装、德国汽车、美国电脑,哪一样又不是人类的文化结晶。有价值的文化自然能产生有价值的商品。当文化作为商品远销海外的同时,也是商品反映文化的时机。
大黄鸭正是中国制造或者说小商品文化的前20年的一个时代缩影与代表,同中国在世界文化与贸易格局中所处的位置相呼应。
但显然,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在新的发展中,在今后的历史潮流中,社会进展中,中国所呈现的角色与地位也不仅仅是一只大黄鸭。
从鸭子登陆维多利亚湾,到趴下,再到复活,重新登场,媒体几乎全程追踪。不愧是香港记者,训练有素,把追击娱乐明星练就的本事悉数用上,大有不制造爆炸新闻不罢休的职业素养。

那么,一只大黄鸭子,为何会造成如此效应呢?故事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时据说有一艘中国货轮,不慎把本想运去美国赚美金的一个货柜掉入了大海。从此,货柜内的黄色鸭子、蓝色海龟和绿色青蛙过上了奇幻漂流的日子。日后在经历了不可思议的无动力随波逐流之后,居然在世界各国的海边被陆续拣到。可以想象当时那些鸭子的心情,这是一种探险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想象当时那些拾到鸭子人的心情,那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惊讶。从此以后,鸭子又多了一层冒险家的特殊身份。
正当禽流感再次造成人类社会恐慌之时;正当有专家说禽流感或许来源于鸟类的迁徙之时;正当广大不知所措的人民谈鸡、鸭色变之时。一只体型巨大,色彩明亮,经历过惊涛骇浪具有探险精神的大黄鸭着实让人为之振奋。在香港这么一座经历许多风雨,站在风口浪尖的城市里,以憨态可掬的笑容,以充满阳光的色彩,给自己打气站起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打着气。
效果可谓立竿见影,由大黄鸭的爆棚人气,带动了港湾边商铺的红火生意。据电视报道,饭店做起了餐饮延伸品,大黄鸭糕点、大黄鸭冰淇淋、大黄鸭小吃。人们不远千里,从台湾和大陆直奔大黄鸭,为的是坐在港湾边与它合影留念。当然,同时享用着鸭子形态的各式餐饮,更不失为一种享受。
当商业与艺术如此交融,红红火火之时,一些人士不免又开始担心起艺术的纯碎性。其实大可不必,大黄鸭本就是为了娱乐而成为商品,大规模生产的玩具,无论是它早期的属性,还是今天,都脱离不开和商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好的商品是文化产物,同时也是艺术品。我们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展品的时候,又何尝去仔细区分哪一件属于当时的商品,哪一件又属于当时的纯粹艺术品呢?瓷器也好,丝绸也好,茶叶也好,在历史上他们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同时,它们又是以商品的形式在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商业能推动文化的交流,文化也能促进商业的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只曾经背负着国人打开国门,与世界进行交流,同时赚取美金的小黄鸭。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后,如今已成长为一只大黄鸭。这次回国探亲,尽管是由外国人包办,但我们确实是从它的身上看到了我国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成长。

文化与商业的关系成为当下大家探讨的主题。一些学者认为应当挖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另一些学者认为商业化、市场化会让文化变质。笔者认为文化也好,商业也好,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自然反映。经济贸易看似以赚钱为目的,但实质是商品文化或者文化商品的交流。我们日常消费的法国葡萄酒、意大利时装、德国汽车、美国电脑,哪一样又不是人类的文化结晶。有价值的文化自然能产生有价值的商品。当文化作为商品远销海外的同时,也是商品反映文化的时机。
大黄鸭正是中国制造或者说小商品文化的前20年的一个时代缩影与代表,同中国在世界文化与贸易格局中所处的位置相呼应。
但显然,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在新的发展中,在今后的历史潮流中,社会进展中,中国所呈现的角色与地位也不仅仅是一只大黄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