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的发展与改进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民为本,关注民情,倾听民声,报道民意的社会新闻,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在媒体中遍地开花,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和视野,业内人士称之为民生新闻。无论是平面媒体或电视媒体的各个层面,都将民生新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得到了受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从电视媒体来讲,这类新闻,因为贴近百姓的实际和生活,语言、画面丰富多彩,更成为各家电视媒体提高收视率,受众最爱看的的黄金档栏目之一。在一些地方电视台,各个频道纷纷上马,上仿下效,一时间,名称各异,内容雷同的民生新闻、专题节目占据了电视频道的半壁空间,似乎民生新闻就是常青树、不老藤,但时间一长,受众就会产生视觉疲劳,加上这类民生新闻内容重复,形式单调,促使专家对此类民生新闻的生命力产生了质疑,受众也着急换台不买账。那么,民生新闻如何走出蜂拥而至的困境,调整过于饱和的现状呢,笔者就亲身感受,略作分析,只当是不成熟的看法吧。
  多年来,电视新闻中的领导活动、会议报道、政策法规宣传等时政新闻,占据着电视新闻的主要层面,这是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的重要渠道,无可厚非。然而就在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南京零距离》栏目横空出世,让久感平淡无奇的电视新闻从此耳目一新,这档被称为民生新闻开山之作、新闻类节目“一次革命”的栏目,继而引发了国内媒体一股播发民生新闻的热潮,它因为其平民视角,面向基层和民生,全国各个地方的电视媒体纷纷仿效,一时间,民生新闻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中宣部提出了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民生新闻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真正把电视新闻做成了“老百姓自己的新闻”,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还是江苏台的《南京零距离》,以及各地方电视媒体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等民生栏目,都集中体现了民生新闻贴近民众,顺应潮流的价值观念;要贴近民众,就要关注民生;服务大众,更要关心民众,这种理念在民生新闻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体现,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平顶山电视台的《民情民声》等栏目,一方面提出“您的关心,我们关注”等宣传报道口号,一方面大刀阔斧地把镜头对准百姓生活,节目播出后,立即得到市民的响应和认可……由此可见,民生新闻之所以火爆,得益于它扎根的土壤——说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了,同时也是“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得民心的具体体现。
  受众浏览新闻,有个惯例,一般是先本地,再省内,再国内、国际,这种地域性优势,成为民生新闻赖以生存的重要一环。
  电视受众从学龄前儿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各个层面的都有,电视语言通常要求口语化,为的就是增加电视与受众间的亲和力,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风格在民生新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民生新闻一直提倡“说”新闻、现场报道,这比正襟危坐的播新闻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前期出现的DV观察等栏目,大量使用同期声、现场声,并且借用快板、评书、说唱、歌曲等形式,原汁原味,令人倍感亲切。
  民生新闻经过几年的发展,赢得了受众,收视率也提高了,更成为电视媒体广告创收的主要盈利点之一;但长期以来,民生新闻节目内容零星琐碎、肤浅,诸如水管爆裂、下水道堵塞、邻里纠纷、垃圾成堆、失火、车祸等,也一直是许多热心观众反映的诟病话题。前期记者也用心去采访了,但只报其表,鲜有触及本质及深度,一味追求真实感人,忽略了对新闻事件的整体关联及内在联系的挖掘;虽有动之以情的可贵,但缺乏晓之以理的深刻;猛一看镜头热闹,过后新闻事件忘光;假恶丑,新奇特,以及后来出现的新闻节目商业化、娱乐化等情况,在不少电视媒体中都有存在,这也阻碍了民生新闻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时间久了,受众厌倦,也就自然而然了。在一定程度上说这类新闻,歪曲了民情,干扰了民声,误导了民意,也不算为过。
  此后,许多电视媒体开始了有关民生新闻发展的许多实践和探索,其中不乏有许多成功之处。比如江苏卫视后来开播的《1860新闻眼》栏目,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兼收并蓄,节目不仅反映了民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个人问题和遭遇,同时还突出报道公众权益保护,致力于提高公众参与公众生活的能力:一方面眼睛向下,对准百姓身边小事,关注民生;一方面又放眼于党政部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时政大事;一方面贴近群众、服务百姓;另一方面以民生的视角,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既为百姓说了话,也为政府分了忧。平顶山电视台的《民情民声》栏目,这几年在节目内容上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在舆论监督方面,像有关市容、市貌、市政建设等,既要求记者报道现象,还要求记者追踪报道,涉及单位的人和事尽量要求单位表态,包括整改意见,处理结果,2006年和2007年,该栏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关注报道高分考上大学而家境贫困,无力缴纳学费的大学生等弱势群体,多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的境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救助,栏目两年举办了两次关爱贫困大学生希望工程大型圆梦助学晚会,在全市播出后反响热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外,一些媒体适当对栏目包装,改变陈旧的节目形式,也使节目方兴未艾。据统计,在一些有代表性的民生新闻节目中,市民的出镜率高达50%至80%,在这些节目中,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次要的位置,鲜活的市井语言,到位的同期声运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也使得媒体与受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
  简而言之,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当国家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改善民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国家发展的一个大好环境,金融市场、房地产等成为国计民生追逐的热点,要说民生新闻以前只关注生活,现在还要关注经济了。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多次提出要关注民生问题,只要我们新闻从业者开动脑筋,理清思路,一定会将民生新闻做新、做好、做强,民生新闻也必将在媒体这个平台上,架起百姓与党和政府之间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肩负和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民生新闻也必将越发流光溢彩,深受大众的欢迎。
  
  (作者单位:平顶山广播电视新闻中心)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对大学有形资产管理效益而言,不但在于突出其功能上使用价值,还在于发挥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和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建设原则应主要考量主流文化
中学生由于背负了太多压力,对学习就容易出现厌倦的心理状态。所以,要想在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习成绩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
近日偶读一篇有关阅读而引发深思的文章,篇名为《坚守真正的阅读》,作者是广西博白县沙陂镇初级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詹建亮。詹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阅读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两个概念:职业性阅读和业余性阅读。  他在文章中写道:“对于我来说,更偏向于把业余性阅读看作真正的阅读。”并以自己为例,论证了业余性阅读对其人生的深远影响和带来的巨大改变,文辞恳切而富有深意。更重要的是,他在文章结尾
县级广播电台的受众主要是农村干部群众,各类节目传播的内容也大多与农民有关,一直以来都被地方党委、政府作为对农宣传的主要工具,也被农村群众看成是最亲密的媒体和朋友。由于农村听众居住分散,因此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在农村市场仍然有着天然的宣传优势。对农广播专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青睐,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办好对农广播专题,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    贴近“三农”创新栏目设
在我国职业教育外部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采取“扬优、拓展、提升”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发挥五年制高职教育模式的独特优势,以开放的姿态拓展外部环境,不断提升
借鉴、吸收网络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准确把握高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将网络变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另一个课堂,这不仅是国家培养优质人才的紧迫性任务,更是维护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
什么是同期声?同期声是指电视拍摄过程中一同策划的任务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等,它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现场氛围,作为表达新闻事实一部分的同期声,正是同期声在烘托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任务个性等方面发挥着画面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说,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场同期声可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用事
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使初中语文教师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而且通过初中教师对于课件、网页、博客、网络、影视的教授,还能够提高初中生的
模块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新构建,使教学目标得到重新整合,有利于教学内容有序开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可以将不同难度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