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huiai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陕西兰田一带,管父亲的母亲叫婆,兰田盛产玉,我婆的小名叫玉儿。
  县城往东,不过十几里路,山脚下有一个很有名的镇叫许庙镇,离镇不远,就是由低到高的秦岭山脉,绵延千里。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讲述的就是这一带的故事。我一直坚信,《白鹿原》中的某些气息,有着我婆的身影。
  离许庙镇最近的一个小山头,现在是革命先辈汪峰和他妻子陵园的所在地。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每逢清明时节,都会前来扫墓和敬献花圈。
  我每年必来。当然,还另有一种原因,作为现代历史军事的研究者,我踏遍了这里所有的山头,却始终弄不清楚,我的婆和当年的土匪头子,在这崇山峻岭中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说起土匪,也就是当年穷苦人家的孩子,被欺压得生活不下去了,才走上这条路。
  土匪头子拉着我婆纤细的小手说:“玉儿,走,跟我进山。”
  我婆毫不迟疑地说:“走。”
  慢慢地,他们有了几条枪,有了十几个兄弟,他们抢的也都是些鹿子霖那样的人。我婆把抢来的东西,除了自己吃些外,大多数都分给了穷苦人。那年月,只要我婆往哪个山坡上一站,就会围上来好些山民,他们就说:“玉儿,给咱们送吃的来了。”
  有一天清晨,我婆起得稍早,她提着木桶,到河边去汲水。水是从霸塬方向流下来的,河床不宽,清澈见底,大小不规则的卵石露出水面,整个河面雾气腾腾。我婆蹲下,用手掌舀起清澈的河水,放进嘴里,漱了漱口,正准备汲水,她发现対面躺着一个人,那个人用渴望的眼神看着她,那个人浑身是血但还活着。我婆撂下木桶,涉水过河,来到那个人身边,那个人轻声地说道:“姐姐,我是红军,他们要抓我。”
  我婆抬眼一看,不远处二十几名国民党兵,正朝这个方向搜索过来。
  我婆扶起那个红军战士说:“別怕,跟姐上山,这里是咱们的天下。”
  与此同时,追来的士兵发现了他们俩。
  我婆扶着红军边往山上跑,边朝山上喊:“黑娃,快把兄弟们叫出来,打死这些狗日的。”
  当那个叫黑娃的女人,带着受伤的红军翻过另一个山头后,黑娃倒下了,她的所有兄弟都倒下了。枪声静了下来,几只乌鸦在柏树上发出悲伤的叫声,它们见证了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不久,我婆走出了山里,嫁给了镇上一个大她十几岁的郎中,那郎中就是我不曾见过的爷爷。
  一年后,我婆生了一个男婴,那男婴就是我的爸爸。
  说来也怪,我婆那娇小的身子奶水却特别足,只要从胸襟里掏出奶子,奶水就不由自主地往外射,我爷爷摸着奶子说:“要是双胞胎就好了,太可惜了,让我吮吸两口吧。”
  我婆轻轻地打掉他扶奶子的手说道:“你也太流氓了吧!”
  婴儿啼哭了,他们争着去炕上抱他,他们三人仅过了一个月的愉快生活。
  一个月后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药房突然进来了一个人,门外还停着一辆马车,他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那人就是我婆救下的红军。红军说:“玉儿姐,前几天我才打听到你的消息,这孩子是烈士的后代,我希望你们能帮红军把她抚养成人……”
  我婆略带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为什么要说帮呢!你就没有把我们当自己人。”
  我婆的眼里涌出委屈的泪水,她想起了她的黑娃。
  红军把怀里的娃放在炕上,那娃和我的爸爸一般长短。
  红军又说:“姐,我要去趟西安,给杨虎城送个急信。这里有一袋银元,我还想在你这购些草药,送往陕北。”
  我婆马上用命令的口气冲我爷爷说:“快叫伙计装药。”
  整整装了十几麻袋,把药铺的药全部装完了。
  我婆又说:“他爸,把家里所有银元都拿出来。”
  我爷爷顺着一个木梯,爬上了放杂物的夹层,拿出了两袋银元,交给我婆时,他小声地说:“咱不过日子了呀!”
  我婆瞪了他一眼,把三袋銀元,一起递给红军,说了声:“快走,孩子你放心吧。”
  很快,那个红军连同装草药的马车一起消失在了夜幕里。
  门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我婆听声音,就知道来者不善。我婆机智地把刚抱来的那个婴儿放进了板柜里,同时门被撞开了,进来了两个端枪的国民党兵,为首的问:“听说刚才有个共匪,抱着一个婴儿进来了?”
  我婆冷静地说:“那个人说给娃看病,放下娃后人却不见了。”
  我婆指着炕上的我的爸爸。我猜想,那一刻,我婆和我爷爷的心同时都碎了。
  “带走,他是共匪的后代。”
  我爷爷走上前说:“让我抱着娃跟你们一起走吧。”
  那是我爷爷最后一刻抱着他的儿子——我的爸爸。
  国民党兵一前一后夹着我爷爷,天空不停地在闪电,这条路我爷爷太熟悉了,多少年来,他一真往返在这条路上,救过不少乡党的命。
  其实,在他抱起我爸爸的那一刻就己经想好了,在路过一段琅琊岩时,我爷爷突然把我爸爸放在路边的草丛中,两只手各抓一个国民党兵,跳下了琅琊岩,与此同时他大声喊道:“玉儿——保护好孩子……”
  我婆没能亲耳听见我爷爷叫她的声音。我想,其实她听见了,那喊声,划破夜空,在那个夜晚震惊了整个小镇。
  清晨,人们在琅琊岩底下,发现了三具尸体。他们也在草丛里找到了我活着的爸爸。
  我婆的土炕上,躺着两个婴儿。
  我婆的脸上又有了生机,她用一个女人的胸脯,两只奶水充足的乳房,养育着一对希望的花朵。
  我婆每天看着他们,都会露出欣慰的笑。
  这个近百年前的故事,它真实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那个年月里,不知涌现出多少像我婆这样的中国女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第一纺织厂)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送金龙  军令加急似箭崩,  风吹碧波起前程。  但愿金龙宏图在,  不费当年挑夜灯。  怜惜娇  ——坐杀婆惜·《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有感  醉惜秋千柳,  孤身独夜楼。  恁知酒中乐,  三郎知可休!  望秋  秋山千里尽,  孤芳何处寻。  人生堪几许,  归舟泛吾心。  叹羔羊  稚子蓬头去,童真尽眼浮。  他日杯酒起,竟得一盘馐。  题梦红楼  一寸情丝一丈愁,  一朝欢喜一时忧。  一道
期刊
相逢  这个冬季不冷  只是飘了两场雪  凛冽就戛然而止  是的,没有雪,就没有宁静  一大片突兀的灰色白色红色建筑  和喷洒着毒气的汽车  构建了我们的生活  向远的心,停滞在暗夜已久  你我却再也找不到流浪的理由  春到,还需要些日子  在无可逃避的世俗里  你是我最真实的浪漫  灿烂,具化,又美丽迷人  藏匿在初起的雾气里的神秘  撩拨沉浸在机械轰鸣的幻想  蠢蠢欲动  尘世,庸俗如潮的包围
期刊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  ——《无常经》  神奇再造丸  翟主任年届四十,原本在厂子里搞政工,因厂子改制,说下岗就下岗了。妻子郝金芝所在的单位效益也不好,他们又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阶段,日子一下子艰难起来。  搞政工的平时耍耍嘴、动动笔还可以,到社会上干点实事就难了。大事干不了,小事干不来,找工作碰了几回壁后,翟主任就泄气了,开始变得自暴自弃起来。整天借
期刊
酒香有毒  厂办的齐吉幽默风趣,嗜酒如命,周围邻里同事厂领导都知道。妻子曾多次规劝,可根本不管用。谁让这年月饮酒和职场关系如此重大。  他的口头禅是:“一喝使人好,二喝大家好,三喝大事办成了。”二斤老白干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凭此“硬件”多次在重要场面为领导“排忧解难”,协助完成了多起“难缠”的任务,深得领导信任。他也渐渐地养成习惯,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喝酒,包括与老婆之间的床笫之事。他还曾抒情地感叹
期刊
呵,青年人!当我写下这一文的时候,我已不再年轻。但是,当我写完这一文的时候,我依旧是一个青年。用年龄来定义吗?不,不是的;用心来定义吗?可能也不是的。  青年人呵,我要告诉你,别做“杠精”。其实在他人眼中,我们都是一道风景。人贵有自知之明,杠下去又有何意义?杠,不等于用力和用力争取,不杠也不等于佛系,放弃一切。任何事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太多平庸的人都失败于不能把握好事情的度,该精益求精的时候偏偏敷
期刊
(一)  按照主办方的设想,这次山南小小说学会举办的小小说比赛是最公平的,程序严密,透明公开,评委档次高,应该获得一片叫好声。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比赛一开始,到最终确定获奖人员,其过程一波三折,比许多参赛作品的故事情节还要离奇得多。  这次比赛,是由山南小小说学会与风采建筑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冠名“风采杯全国小小说大赛”,设立一等奖两名,奖金五千元;二等奖五名,奖金两千元;三等奖十名,奖金五百元;
期刊
春天从深圳打马掠过  光阴被染上缤纷的颜色  速度与激情问鼎苍穹  海水泛蓝喜悦无边无界  渔家女长歌起舞惊艳世界  三角梅烈焰如七月流火  季节混搭美丽,混血时代交响  情不自禁挥斥人生激越  南国诗情绽放梦想丰硕  青春燃烧多少不眠之夜  不同舞台演绎不一样的精彩  际遇随缘而生美翻心动时刻  人海茫茫你我似曾相识  尘世里遥望繁星闪烁  航海驶出宁静的海湾  美人鱼眼中荡起迷人的碧波  夜宿
期刊
世间,许多的爱,其实一开始就有着牵缠不断的宿命因果,就像《海的女儿》里的人鱼公主,为爱坚强,因爱消散。  (一)  传闻,最初的雪山没有任何生灵存在。而雪神,是第一个由雪花孕育而成的精灵,常年孤独地活在冰白澄净的雪山。世界于她,尽是白茫茫的天地,冷冽、清澈,纯洁无垠,没有多余的色彩。  而雪山里第一株梅花的盛开,打破了这片没有色彩的白茫茫。那是仅有的一茎寒梅,悄然而傲慢地绽放着艳红的花蕊,很是动人
期刊
老蔫儿走了,九十一岁高龄,身体很强壮,天养活,什么毛病也没有,在田地里除草,绊了个跟头,再也没起来。  提起老蔫儿,在我们村上没有谁不认识,老实巴交的,没有什么言语,邋里邋遢的,一个人支撑一个家。说是家,不过是两间快要倒了的茅草屋,一间是厨房,一个灶台一口锅,横七竖八地散堆着凌乱的柴火;一间是土炕,老式的秫秸编制的炕席,上面糊了厚厚的不知几层油黑的报纸,四周的墙壁黑暗暗的,一个沾满了油渍的小灯泡无
期刊
这里有数不尽的欢声笑语  这里也充满了青涩的眼泪  这里有朋友,这里也有矛盾  这里是一个很熟悉却终究会陌生的名字  多想再住一次不要房租的寝室  多想与爱人并肩看湖边的夕阳  与兄弟们彻夜不眠地玩手机  每每考试都临阵磨枪  多年以后知识也许早已忘却  记住的是故事和人,是青春  转眼就要告别,希望兄弟们一切安好  因为分别是为了更好地再见  这里是一个普通却独一无二的地方  兄弟们,再见,期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