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往往比答案要多。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伴随着个各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对于激发学生思考、学习主动性,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问题教学法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重点运用的方法,这不仅要求教师学会用问题教学法,还需要在问题教学法中运用正确的问题提出方式,这些,都是问题教学法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在一定的教学场景中,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学生进行探究和探索,并且尽可能在合作中完成。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充当诱导者的角色, 对学生进行正确解答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脉络,找出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问题教学法的特征
问题教学在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呈现着十分明显的特征,首先是自主性。“发展与培养并不能直接给予别人亦或是传播给别人,如果要拥有它,那就必须要自己付出劳动与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它”。这句话道出了问题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即自主性。在问题教学法中,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作为问题的提出者,问题的探索、解决以及问题的进一步验证,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这充分表现了问题教学法自主性的特征。其次,问题教学法还有着创造性的特征。
二、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中,首先就需要教师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即问题的设计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发散空间,要让学生在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来进行解答。其次,设计的问题应该给学生争议和怀疑的空间,能够允许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上保留一定的意见,保证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再次,要有一定的问题串进行支撑,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单一的,单调的问题,而是在解决一个问题后,能够延伸出新的问题进行思考,用问题串的形式来讲问题教学进行串联,以保证学生思维能够的到进一步的发散。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问题教学法中,还需要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这是与问题教学法自主性的特征相互对应的。学生主体性,表示的就是在问题教学中,一切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解决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问题的难度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水平。总之,问题教学法中的各种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究、主动性等能力的培养上提出的,保证问题的设计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
(三)问题适度原则
问题教学法虽然在初中教学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也需要遵循问题适度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解题能力,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可迁移程度,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太难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解答,挫伤学生积极性,太简单的问题,又可能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难度必须适中才能达到目的。其次,问题设计的多少也需要适度。
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引领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起到引领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当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就会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且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是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最佳办法。
(二)引发学生讨论,活跃数学课堂氛围
问题教学法的一个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提问时,都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设问,而这些问题通常都需要学生进行合作,通过集体的讨论,探究后才能够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讨论,能够激活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也能够使得学生们对于枯燥乏味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参与进与教师的互动,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当中。使得课堂氛围得以充分的活跃。
(三)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通过与知识点相通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逐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一个很重要的意义便是能夠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发散,对知识的框架进行整合,并且通过题目隐含的知识盲点进行探究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解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而问题教学法在这里面的应用,恰好能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锻炼,能够使得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到数学的真谛。
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提问、解答。而需要对问题的设计进行缜密的思考,以便能充分实现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首先,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需要首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只有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才能有进行探究的欲望。而在兴趣的激发中,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因为贴近生活,与学生现实息息相关,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二)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考虑学生的发展状况
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中,不仅需要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需要问题能够在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水平之内。正如问题教学法的适度性原则一样,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够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同时,也要达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提升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前文说过,问题教学法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时,要尽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设计那些能够一题多解,有多种解题方法的题目有,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问题设计中留下悬念,即问题解决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孙海霞.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
[2]彭勇.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吴胜斌,兰溪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在一定的教学场景中,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学生进行探究和探索,并且尽可能在合作中完成。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充当诱导者的角色, 对学生进行正确解答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脉络,找出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问题教学法的特征
问题教学在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呈现着十分明显的特征,首先是自主性。“发展与培养并不能直接给予别人亦或是传播给别人,如果要拥有它,那就必须要自己付出劳动与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它”。这句话道出了问题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即自主性。在问题教学法中,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作为问题的提出者,问题的探索、解决以及问题的进一步验证,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这充分表现了问题教学法自主性的特征。其次,问题教学法还有着创造性的特征。
二、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中,首先就需要教师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即问题的设计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发散空间,要让学生在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来进行解答。其次,设计的问题应该给学生争议和怀疑的空间,能够允许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上保留一定的意见,保证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再次,要有一定的问题串进行支撑,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单一的,单调的问题,而是在解决一个问题后,能够延伸出新的问题进行思考,用问题串的形式来讲问题教学进行串联,以保证学生思维能够的到进一步的发散。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问题教学法中,还需要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这是与问题教学法自主性的特征相互对应的。学生主体性,表示的就是在问题教学中,一切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解决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问题的难度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水平。总之,问题教学法中的各种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究、主动性等能力的培养上提出的,保证问题的设计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帮助。
(三)问题适度原则
问题教学法虽然在初中教学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也需要遵循问题适度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解题能力,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可迁移程度,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太难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解答,挫伤学生积极性,太简单的问题,又可能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难度必须适中才能达到目的。其次,问题设计的多少也需要适度。
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引领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起到引领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当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就会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且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是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最佳办法。
(二)引发学生讨论,活跃数学课堂氛围
问题教学法的一个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提问时,都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设问,而这些问题通常都需要学生进行合作,通过集体的讨论,探究后才能够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讨论,能够激活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也能够使得学生们对于枯燥乏味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参与进与教师的互动,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当中。使得课堂氛围得以充分的活跃。
(三)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通过与知识点相通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逐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一个很重要的意义便是能夠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发散,对知识的框架进行整合,并且通过题目隐含的知识盲点进行探究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解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而问题教学法在这里面的应用,恰好能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锻炼,能够使得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到数学的真谛。
四、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提问、解答。而需要对问题的设计进行缜密的思考,以便能充分实现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首先,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需要首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只有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才能有进行探究的欲望。而在兴趣的激发中,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因为贴近生活,与学生现实息息相关,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二)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考虑学生的发展状况
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中,不仅需要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需要问题能够在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水平之内。正如问题教学法的适度性原则一样,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够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同时,也要达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提升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前文说过,问题教学法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时,要尽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设计那些能够一题多解,有多种解题方法的题目有,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问题设计中留下悬念,即问题解决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孙海霞.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
[2]彭勇.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吴胜斌,兰溪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