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火如荼的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了选修课程。
  选修课的开设是在新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对人才多样性需求”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与个性的发展。”而选修课就突出了课程标准的“选择性”,它把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支持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摆在了首要位置,把多样性、自主性、选择性、个性化等作为主要特征。可见选修课的开设将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尽管如此,对于高中一线教师来说,选修课的开设并没有激起他们特殊的热情,反而争议颇大:有的认为目前的教学实践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有的认为选修的内容不精当;还有的认为高考不改,一切皆是一纸空文;甚至还有的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开设语文选修课,按原有的课程结构也能实现教学目标……不一而足。笔者经过三年完整的一轮实践,跌跌撞撞走来,其中出现的问题和手忙脚乱的应对,是值得反思和总结的。
  一.实践中的问题
  1.选修课程“必修化”
  选修课和必修课共同构筑了高中的语文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必修课程侧重语文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选修课程则侧重其拓展性和选择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侧重于学生兴趣、自学能力、个性发展的培养,展现语文的“人文性”。
  目标、层次不同,教学方法、过程、评价等一系列环节自然也应不同。但教学实践中,选修的评价方式和必修一样,都是通过试卷、考试来完成,并且题型和考点均与高考挂钩,毫无选择可言,这样一线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就不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很容易就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出现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型设计,甚至把选修课当做必修课一样上,以至于每课必讲,每讲必练,选修课成了“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了,显然和选修课开设的目的背道而驰。
  2.选修课程“边缘化”
  湖北的选修课程主要分两个模块: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外国小说。这些内容在必修中都有涉及,这就是之前有的老师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开设语文选修课,按原有的课程结构也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因。甚至选修的内容被看做“只是一部分学生在文学类多学了几篇文章,另一部分学生在实用类多训练了几个文本而已”。而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外国小说,都会做专题的复习、训练,从教学内容上讲,选修真的无足轻重。
  如果说之前一线教师还心怀忐忑,处于观望状态,那么在湖北2012年的新课改首次语文高考中,湖北语文卷选修课内容仅仅考查了文学常识的判断,可以想见,选修课被敷衍、挪用的命运将更加不可避免:如此低的参考份额是远远不能吸引一线教师认真从事选修课教学的。另外,襄阳市自主选择的选修教材是《演讲与辩论》,因为属“个人行为”,不在高考范围之列,根本就不上。在这样一个教育还充满着严重功利色彩的时代,选修课怎能不被“边缘化”?
  当然,除高考原因外,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语文选修课作为人文性极强的课程,其对任课教师学科知识素养、教学技能水平尤其是课程开发能力等提出了比必修课高很多的要求,不但很多学校不能开出有分量、有特色的选修课,而且很多教师基于完成教学任务开设选修课,使选修课教学流于形式,虚以应付。选修的地位岌岌可危,再者各省课程方案都没有给选修明确的学习时间,这使得选修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实际上已经销声匿迹。
  3.选修课程“低效化”
  从选修课地位来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是“拓展与提高”,那么从理论上讲,选修课应该是必修课基础上学有余力者的进一步深化,而不是人人必选的摊派任务,更不该作为考察的内容。然而当前的语文选修课,内容庞杂、课时不多,时间紧任务重,一线教师要么只能一路高歌猛进、蜻蜓点水,疲于应付,用学生的话说是“一路飘过来的”;要么把选修课当成课外阅读课,基本上放任自流,学生在选修课上可以自主阅读,教师没有具体的指导与要求。久而久之,选修课就变了“味”,还冲淡了“共同基础”的学习,难以收到实际效果。
  二.对策和方法
  在这教育改革的十字路口,怎样转弯才能达到一个“和谐共荣”“皆大欢喜”的局面呢?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高考灵活考查
  积重难返,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根深蒂固,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即将走上讲台的准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并且作为一省人才选拔性考试的现有高考体制,为了体现公平性,要更多考查带有共性的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比较、鉴别和筛选。而这一点和选修课程的“选择性”“个性”“特长”又是矛盾的。这就意味着中国教育这条大船要改变航向只能是逐步转弯,不可能一步到位。
  所以,推行新课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就决定了在现阶段必须要考虑到选修课与高考的衔接问题。否则,大势所趋之下,选修只能是课改专家和某些教师的自娱自乐。
  我们在高考中可以在选修课程范围给足学生自主权,考查学生在这一块的自学情况。如诗歌散文模块,给出某一选修内容的诗歌,让学生就其中任一点进行分析鉴赏,或揣摩意象、意境,或探讨其情感、主旨,或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或研究同类型诗歌的规律……在“集中”里体现“民主”。
  2.把选择权还给师生
  打破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换之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共管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创举。这不仅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同时意味着课程管理的权利开始分解、下放,使学校有机会参与到课程的编制与建设中,很好地体现了教育个体、地域的差异性,满足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支持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真正赶上改革“浪潮”,抓住手中“权力”,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选修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主要还是采用经教育部教材审批通过的选修教材,使选修课变成了“统一教材”的必选课。这种师生只能“修”、不能“选”的现况和必修有何不同呢?没有“选择”的教育对一线教师和学生来说不过也是“训练”而已。
  所以,选修课的选择者应该是一线教师和学生,并且主要是学生,他们才知道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最愿意学什么。实际上我们并不期望学生从选修课中学到多少实际的知识,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个性及特长需求提供一个比必修课更有力、更广阔的平台。把选择权还给一线教师和学生,让教师放手实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自我实现”,力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教材,以社会为课堂,以发展为目标”的突破。
  3.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选修课既然是对必修的一种拓展,那么对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就有较高的要求,单靠学生的探究显然是行不通的。即使学生有了自主选课的权力,但由于十几岁的孩子无论智力还是性格都处于一个不稳定期,波动较大,在选择时,要么图一时兴趣,无长远目标;要么随大流,罔顾个人的基础和能力;要么功利心作祟,只图修满学分等等。所以教师对学生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详细、充分的指导,就成为保证选修课顺利完成的关键。
  教师要对所选课程做详细解读,做到心中有数,哪些要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哪些可以一带而过,哪些学生完全可以自学,不必在课内讲析,但要设计思考方向,加以引导;哪些是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就集体探讨,哪些可个别处理。哪篇课文适于练,哪篇课文适于讲,哪篇适于读,不平均用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取舍,做多角度、多方位的拓展和深化。比如《清兵卫与葫芦》,可分析人物的形象,探讨人物的性格成因,对人物最终命运的猜想,寻找清兵卫和当前学生的相似处,把它改成话剧来表演,把这篇文章当做一则材料来作文等等。一句话:选修课就是教师在指导下的“才艺展示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程改革之路虽困难重重,前途却一片光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实践中要多思考、多尝试,力争让教育这艘大船早日摆正航向,扬帆远行。
  梁继芳,郭兴华,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阳。责任编校:老 猛
其他文献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在掌握各项语文知识;而在各项语文基础知识中,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的地位又举足轻重。然而,在语文教学不断改革的浪潮中,语修逻知识的教学,从汉语教材中被删除后,久已被人遗忘,这一片片语言大树上的鲜艳的红叶,如今令人惋惜地散落了!然而,纵观语文新课标的能力要求,以至历年高考的语文试题,诸多知识点的考查,恰好是语修逻知识;因而,我们今天就不能不拨去挡在语文学习头上的
《营西苑记》见于吴翌凤编《国朝文征》,是唐甄的一篇佚文,具有重要价值:是今存唐甄唯一写景散文,体现了唐甄高超的写景造诣;也是清代园林史的重要材料,记录了张元炜是南海瀛台的主
行走吴哥,置身在一片辽阔的废墟中。五百年前,迅速崛起的暹罗族侵入强大的吴哥王朝,厮杀战乱之后的城市几近毁灭,瘟疫伴随着热带大雨四处蔓延,使得毫无抵抗能力的人们——即
阳光在路面上打滚,老旧的路面吐着热气,绿叶的盆栽在阳光下投下了一小块影子。我微拢着五指,阳光透过指缝遗漏在心里。
今天,我给大家讲两篇唐传奇,一是《巴邛人》,一是《元无有》。我认为,《巴邛人》和《元无有》是两篇唐传奇短小精品。  巴邛是一个地方,这里一户人家里的橘园在橘子成熟摘完后,树上还剩下两只大橘子,每个都有装三四斗米的盆子大。斗是一种容器,三四斗约三四十斤大米。两个橘子真大得异乎寻常。不寻常事物常会出怪事。小东西特别大、或大东西特别小,都会产生怪异现象,有某种人们无法掌握的神秘力量在主导怪事的发生——至
由于班上的一些制度,使得原本成绩不太好且贪玩的我在迟了几次到后,“光荣”的担当起了“守卫边疆”的重任。所以,以后要找我,请到后排来。
不久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三位专家到无锡市滨湖区进行课程调研,邀请我参与座谈。座谈会上,一位知名的专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语文了。一个看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嘴。平常都是它说我们,今天,我就来说说它。嘴,分为很多种:臭嘴、快嘴、碎嘴、乌鸦嘴,还有多嘴……在这么多嘴中,我最讨厌的是多嘴。 Mouth, today we t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