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机械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探讨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院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实事求是,明晰问题所在。结合当前地方院校改革发展要求,综述了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分析了机械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点明了改进发展方向,可为地方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工作提供改进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机械专业;地方院校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则要求高等院校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工程师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应用技术型改革正为此而得到大力推进[1,2]。地方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需贴合地方需求,为区域经济服务,培养具有综合素养、有创新思维的应用技术型人才[3]。
  1  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困境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事关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积极推进大学生高质量的培养与输出工作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总量占广西高校学生总量60%以上,其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层次较低,各项工作起步较晚,整体实力较弱,致使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实践创新能力较弱,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大学生的就创业难度与压力更大。
  当前经济社会受疫情严重,社会工作开展放缓,经济增长收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遇到诸多困难。我区高等院校毕业生2020预计将达到28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3万多,规模大,层次较低,经济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形势不容乐观[4]。
  地方高等院校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实验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改革创新,研究地方院校机械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进而改进相关工作作风与方法,对培养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机械创新人才,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地方院校机械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契合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战略指导要求,各地方高校基本已对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在传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社会责任感培养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对于机械专业来说尤其如此,通过学习及实践训练,要求达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核心能力,要求在交叉领域内的具有创新性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与服务等素养[5]。但内容上的改变多流于形式,地方高校传统沿传下来各类组织、管理、教学方法等固守成规,观望式行动与改变较少能在实际教育培养中形成发展力,导致学生的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难有成效,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裹足不前。当下组织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方高校对学生的组织管理缺乏创新
  地方高校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目前,多数地方院校学生管理相对封闭,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紧跟时代的准市场化与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应用泛阵,学校对学生工作多集中在知识教育与管理上,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素养的组织与管理。地方普通高校工科专业多数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约束能力薄弱,但学校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多合乎传统、改进多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学习力与创新力不高,特别是对此要求较高的机械专业尤其如此。图1反映了高校对学生管理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对于大学生来说均较为被动、机械化,对大学生人格、人文、创新、素养等细节的引导较难实现,比如注重统一性、一贯性,忽视主动性、参与性与服务性,不利于应用创新型大学生的个体创造与个性发展。
  当前,大学校园的主体是90、00后大学生,他们的成长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爆炸性传播、新科技的快速普及使他们思想活跃、独立性强。创新教育、个性教育是現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基础扎实,理论性知识强且视野宽、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大学生才能更好的在当今社会立足。因此,地方高校的管理改革发展中,针对机械专业等专业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与时俱进的修订,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度空间的拓展与选择可更为丰富,班级模式支撑的组织管理可创新探讨。
  2.2 学校、教师与学生间谈话式、命令式、垂直化的交流沟通
  如图1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大学校园内的层级关系根深蒂固,层级间的命令式、垂直化的交流沟通普遍存在,特别是学生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多数为学生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被动的接受。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是心灵共鸣与认知的开始。在大学校园里,平等、融洽、充足的师生沟通交流,对于知识的传授与素养的引导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当学校、教师对学生命令式、垂直化的交流沟通时,无论何种处境,学生的感观均较差,对于机械等工科专业学生来说极易激发其逆反心理并与传达意愿背道而驰,隐藏的情绪则会慢慢积累,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命令式、垂直化的沟通表面看起来十分奏效,实则会造成学生的自律性变差、个体特性发展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机械专业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首先必须改变师生站位,革除垂直式的谈话或者命令式的语气,同时要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图2为工科专业师生沟通交流中教师或管理者们需关注大学生的要素。
  2.3 对学生社会认知与环境适应力的培养滞步保守
  在21世纪这个愈发充满竞争的年代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许多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社会认知与环境适应力的培养始终保持着一种保守的态度,教者的定式思维对大学生的培养影响重大,偏见式的认为学生的社会认知与环境适应力与学生自身意识与水平有关,培养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多数高等院校的均强调应用型、技术型或者创新型的培养目标,也在大力发展学校硬实力与软实力,但较少能客观洞察大学生对于社会认知的迷茫和出校门后的焦虑。大学学习生活相对自主,大环境较散慢,部分学校师资薄弱,学校资源和周边环境资源有限,大学生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难有成效,导致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裹足不前。
  2.4 学生学习、生活、科研团队构建与协作、创新能力发展缺乏科学指导
  此方面,是广西地方普通院校存在的通病,特别是对机械等工科专业来说。主要问题表现有:①缺乏人文情怀,管理方式传统,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知识性课程较多、研讨性课程较少,教育的筛选标准、评价标准几无做到与时俱进;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措施方面不够完善;③科研团队构建与协作方面缺乏师资,技术及资金的支持,以及学校对科研团队管理缺乏经验;④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落实有欠缺,对创新能力的考察不够,并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⑤部分老师会有功利观念的影响,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得不到科学的指导。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本应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但多数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到位,学习比较松懈,缺乏目标和动力;教师教学生存壓力较大,不能面面俱到,通常不能对学生及时进行科学的指导。创新能力的发展指导必须时刻关注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状况,在全面的了解现有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教师只有在自己清楚创新理念的前提下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新。
  2.5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际教学
  普通高校的教学多存在老师以传统观念且任务式教学,只在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可,易忽略学生对知识或实践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学过程中不能适应学生知识需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需要,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缺少总结与反思,上课成为“机械”的行为。另外,通过结合企业、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融入课程实施的教学与实践,虽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也一定程度限制学生自我创新创造的思考能力。
  典型任务多针对工作而言,是在大量实践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对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实验实践基础的大学生来说,不应以刻板的教学任务内容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限制,在丰富教学资源,优化科学管理,做到以约束为前提的自主式学习,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3  结语
  普通地方本科院校以其“地方性”属性,其重要职能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新型服务人才。主动适应社会与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要求,把握新型人才培养方向,发挥大学生自身能动性是关键。各地方院校应结合自己条件与发展服务目标,努力向内探讨问题所在,把握问题点,改进工作方法,在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与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即可逐步推进机械专业等工科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芳,杨兴全,屠海波,等.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67-68.
  [2]何锡武,王婷.产业集群背景的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76-177.
  [3]庄严.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42-44.
  [4]汪丽娟.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6):203-204,207.
  [5]杜巧连,王笑,李星云.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4):127-128,131.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现代很多产品的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当中,对于模具制造的要求相对较高。以汽车生产行业为例,模具制造与产品质量之间本身存在密切联系。数控加工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技术的缺陷进行改进和优化,一方面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数控加工;汽车模具制造;应用分析  0 引言  数控加工的先进性使得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用3D打印机无法满足较大且不可移动对象的修复问题,设计了构架型3D打印机。打印机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结构,上部为打印部件,其中X、Y轴用双同步带来保证往返传动,Z轴采用电动推杆,能有效的完成在原有对象上进行修复工作。下部采用了吸盘固定支撑,连杆传动,实现上部机械装置的升降和横移。本机能够快速安装到设施上并进行3D打印快速修复功能。  关键词: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支架;修复  0 引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市场需求的加大下,汽车制造产业也由传统的机械化制造逐渐转变为智能化、自动化制造,以满足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文章以机械自动化技术为切入点,对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实现价值进行阐述,分析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实现,并对机械自动化的实现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汽车制造;智能化  0 引言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下,汽车也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必需品
期刊
摘要:系泊绞车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必要设备,主要起船舶支持和定位作用。文章通过实船项目的设计开发实例,介绍了系泊张力监测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场合,探讨了系泊张力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元器件选型、功能配置和试验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自动化、智能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 Mooring winch is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to ensure the naviga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中,这种技术以计算机理论为基础,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还可以促进设备的整体性能提高。本文就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设备中问题的解
期刊
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解决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升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概念,提出了广西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开发与实施的原则、思路,针对项目教学法研究与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同时还参与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反思,获得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案例及经验。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
期刊
摘要:汽车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封闭式、僵化式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汽车类专业教学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在汽车专业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本文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步伐,尝试应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并結合在汽车类专业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体会,系统分析开放式教学在汽车类专业教学中的利与弊,正确看待和运用开放式教学,提高汽车类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和专业性
期刊
摘要:机械设计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它对于机械性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的对设计进行优化,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节能原理在其中的应用有着一定的优势。本篇文章通过对机械设计的内容进行阐述,分析节能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且就节能原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从而探讨加强节能原理应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运用  0 引言  节能
期刊
摘要:润滑油的使用已是越来越广,如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业上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合适的润滑油能为设备带来更好的保护,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润滑油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对润滑油的颗粒、水分进行检测,了解到润滑油情况及设备磨损情况,确定合理用油周期,并能分析出设备修护保养时间,以及提前预报设备的潜在故障。从而减低设备的维修、更换成本,并大大降低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保护设备。  
期刊
摘要:OBE理念作为近年来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推进的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本文研究了基于OBE理念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希望能通过教学改革,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OBE理念;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人才培养  0 引言  2015年5月我国推进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是其中十大重点领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