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宣纸对中国画表现力的影响初探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宣纸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的必要载体,对中国画的表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探寻其中,宣纸之所以能够体现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便是因其当中所具有的纸张特性。文人墨客们利用这些特性,将构思与布局呈现于宣纸之上,使得画作产生多样的变化,形成一系列画面生动、别有情趣的中国画。
  关键词:宣纸;表现力;影响
  一、引言
  如今,传统宣纸的种类繁多,其特色又各自不同。以成品宣纸为例,按其生产原料的不同又可划分为分绵料、皮料、特净三大种类,在这三大种类中又以“特净皮”为精品,其坚韧性、泼墨性、等特点广受大文人墨客喜爱。而就功能来说,可分为生宣、熟宣两类,其中因其薄厚即分为单宣、夹宣、三层夹、罗纹等多种类型。宣纸材质的优良,质地的适宜,使其自古便有“纸寿千年”的美誉,故,本文从传统宣纸的材质出发,浅析宣纸蕴含的特性对中国传统书画表现力的影响。
  二、书画表现下传统宣纸中的特性
  细述宣纸之所以能够呈现出中国传统书画表现是因宣纸当中所包含的纸张特性。在以往的名家珍品中不难发现,宣纸具有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三大特性。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时,宣纸独特的特性使笔墨书画之韵味得以极致体现。
  宣纸的润墨性,即是宣纸在与墨汁接触时,随着用笔技法的不同,轻重的差异与其中含水与墨的比例不同,水墨晕染效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表面呈现不规则的墨迹逐渐晕开,再依靠宣纸的较强的吸附墨力,呈现出水墨淋漓、力透纸背的交融效果。自此,落笔于纸,墨色产生了丰富的变化,淡墨层次分明,浓墨乌黑发亮,笔墨之间笔痕清晰而不完全交叉,浓淡相互交融,可见尽管不同的画家对纸的要求各有不同,但作为中国画的最大特色,每位画家在作画时都存在着对纸张润墨性方面的追求。
  宣纸的变形性,即是宣纸面着水墨后不易起毛、纸张纤维收缩率较小、平整度高,个中缘由,便是因为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的宣纸,其纤维组织中所含杂质较少,在制作过程中纸张原料打磨细致,舂捣均匀,纤维分布较为密集,即使多年储存并未使用的宣纸在不同环境的变化下,纸张的变形率极低,这对书画水墨效果的表现效果起很大的作用。
  宣纸的耐久性是指因其材质的特色,具有抗光、热、湿度、腐蚀的能力。当代学者潘吉星教授曾对大量的古代书画作品用纸进行化验,其所得出宣纸的酸碱性呈中性,因此在长时间的保存中不会轻易发生化学变化的结论。不得不说,在后世留存中以宣纸为载体的书画作品多半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这便是因为宣纸的的耐久性,使得大量的传世作品历时千年仍然完好如初地保存下来。
  三、传统宣纸对书画表现的影响
  那么,在这样的宣纸特性下,中国传统书画效果是如何呈现的?众所周知,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观察的方式方法和表现介质的不同形成了独具东方韵味的中国传统水墨书画,从名家画作上我们不难发现宣纸对于书画表现力的影响。
  清末名家任伯年是一位造诣深厚的书画大家,他集工笔与写意于一身。任伯年的笔墨,清新明快、形象独特。任伯年在运用宣纸时,大多使用生宣纸,对生宣的娴熟掌握极为不易,需要经历经年累月的训练方可大成。任伯年产期浸淫于生宣纸中,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经验,使其在国画的表现技法通过宣纸凝结出了极为细致的白描画法,这点便是对生宣纸有着极为透彻的认识与长时间的训练所致。例如他的花鸟中便常运用淡彩、双勾的绘画技法,而他笔下的牡丹、紫藤、荷花也无不生动传神、悦目怡情。而其《焦荫纳凉图》,在绘制人物绘画时经常使用白描勾线、转折顿挫的描绘方式,在面部塑造时任伯年借鉴西方绘画为己用,利用冷暖色的变化使得立体层次清晰,无一废笔,用线具有高度概括的表现能力。笔墨之间,工笔的粗细质感与量感跃然纸上,从而在艺术创作中达到了高度成就。再者,其《女娲练石》,经过画家刻意的塑造,在五色的石旁边,女娲独坐其中。画家把炼石隐喻为自我的修炼,把补天者比拟为补天的石头,将女娲的衣褶刻画成宛若石头一般。他在女娲的衣褶中大量使用中锋,同时还将逆锋、偏锋、揉笔、戳笔融为一体,而这些笔法的运用,则有赖于优质生宣纸对墨线良好的表现。在写意技法上,任伯年借用笔墨极具创意,将中国传统的墨法、意境、笔法融入其画作之中。画家把生活中的美,借助笔、墨与宣纸独特的特性,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齐白石的画作受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的影响颇深。齐白石深悟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将自己的风格与传统融合并且逐渐成熟。其中最使人惊叹的便是其“衰年变法”,“衰年变法”是齐白石晚年转折性突破,在这一突破性的表现下,齐白石的艺术散发出一种活泼的新境界。例如将虾庞杂的须脚自由地删除;将蝌蚪戏荷的景象搬到纸面纸上;将自然中不同季节的花草肆意昂扬地组织在一起。探寻个中缘由,这种由“似是而非”“化繁为简”的转变犹如天人指点一般,而其中能有这样的造诣,不仅是其对所描绘对象具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还是他深谙中国画的工具———纸、笔、墨的特殊性能。例如不同类型宣纸的薄厚、松紧,纸的吸水力、泅墨力和墨色的渗透力,实际上,齐白石在作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对宣纸的认识,如此才能够运用自如、一气呵成地进行艺术创作。
  黄宾虹是近代伟大的山水画家,在中国近代素有“南黄北齐”的说法,就黄宾虹艺术创作而言,可以看出其深刻地了解了古代画家创作内涵,即写真山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同时,这也是黄宾虹艺术创作的最主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其宿墨技法的使用更为精湛娴熟。如在浓墨之处加以宿墨,则显极黑之“亮墨”,宛若黑夜中一轮明月,而其墨泽浓郁又四边淡化开来,恰得自然之圆晕,而笔迹墨痕跃然纸上,再以纸接水、以水接气,铺水统一,画面自成一气,将宣纸与笔墨相互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墨法。再如破墨,其用笔更为精妙异彩,画作之中宛若清水破于重墨、浓烈破于清淡、横向破于垂直,不仅丰富了画面,而且建立了属于其自身独特风格的绘画技法。反观黄宾虹所用宣纸,他通过宣纸的特性,使其善用宿墨、积墨。下笔之间,根据笔墨水分、按力轻重、行笔快慢的不同,加强了对宣纸特性的运用,使得宣纸为己所用,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他的积墨法能够在黑度极高的画面之中仍充满丰富的变化,黄宾虹在应用中掌握了大量的纸笔书画经验,通过实践产生了独特的绘画理论,又将这种绘画理论反哺于自己的绘画之中,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黄宾虹竭尽一生探索绘画材料中纸、笔、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传统中继承着精华与养分,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创造出新的表现技法,将纸、笔、墨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全新艺术境界。
  四、结语
  反思中国画的历史,就书画载体而言,宋时作画多以绢,更多在于宫廷之中,笔法细腻,但无论从气势还是思路上来说都较为较窄。元时,出现了山水四大家(倪瓒、王蒙、吴镇、黄公望),四人作画技法皆笔触奔放,画面之中气势磅礴,将中国画的造型、构图、意境、气韵推向了一个高峰,开拓出全新的中国户外写生方式。探寻其中,宣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时至清代,经过前世历代纸匠的不懈努力,宣纸质量尤佳,纸匠们已经充分掌握了宣纸中青檀与树皮的比例,创造出适用于不同绘画技法、绘画表现的宣纸。而在纸张的推动下,又涌现出了大批以写意、山水、人物为主的画家,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宣纸质量的提高和生产。画家张仃曾说:“画家没有好纸用,是失之交臂的事情。画国画,纸第一,墨第二,笔砚就无所谓了,什么笔都可以使,甚至棉花、手指头都可以用。”时至当代,传统中国画的创新不可否认技法的重要性,但也需要认识到,作为中国画的基本材料———宣纸,必定是需要不断地发展,才能适应当代我国现代书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材料与技法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仁庆.宣纸与书画[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9.
  [2]曹天生.中国宣纸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穆孝天.安徽文房四宝史[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62.
其他文献
摘要: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重要一部分,在唐代最著名的工笔人物仕女画家便是张萱和周昉昉,二人也为后来的仕女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张萱和周昉昉为例,分析二人的创作风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从人物形态、设色风格、线描技法等方面对比二人在绘画创作上的不同点。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线描造型;用色  一、唐代仕女画繁盛期  在古代称做官的人为“仕”,“仕女”即为官宦人家的妇女,也泛指上层社会的妇女
期刊
摘要:超现实主义画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参战艺术家又一发力方向。面对凄凉笼罩的世界,焦虑和无助裹胁身心,艺术家转而弃“明”投“暗”,逃避现实,挖掘梦境,据实呈现。画面玩世不恭,荒诞无稽,实则探索人类非理性区间,而主题严肃。那是另一个未知的自己和未开恳的沃土,里面暗藏人性的秘密。艺术与哲学,走得更近。此乃超现实主义画派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哲学意义。  关键词:梦境;本能;暴力;诡异;荒诞;探寻 
期刊
摘要:《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对当时个别艺术天才的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一大批艺术家的境遇展现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整体状况。这是一幅个人追求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相互交织的画卷。苏立文的著作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内容涵盖大陆、港台、海外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关涉的艺术类型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戏剧、文学等,既像一
期刊
摘要:达利画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流派,风起云涌催生的产物。在创作中,他深刻融入自己的烙印。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创作元气,贯通始终。作品反思人性,探寻自我,抒解性情,开发幻觉。画家把对物像的思考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融汇在一起,由此编织了,一场地老天荒的梦。梦境中,含有他的多元视角。此乃达利在艺术史上的永恒地位。  关键词:想象;梦境;诡异;矛盾;裂变;自我  西班牙,魅力之都。弗拉明戈舞
期刊
摘要:何家英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学西渐的创始人,其画风既有传统的清新雅致,又有很强的现代元素感,力求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即注重意境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和质感的刻画。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人物刻画借鉴了西方素描的光影和造型感,色彩里加强了颜色对比与融合,构图里仍采用传统的形式表现,画面强调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尤其是气氛的烘托,使其工笔里带有写意和油画的技法,及多种绘画风格与艺术性。他成古即今,保留传统民族情怀
期刊
摘要:陈师曾是一位国画大师,精通画理,擅长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画及书法,师承吴昌硕,交友齐白石,是一位难得的通才。虽然陈师曾生活在一个传统的文人家庭里,又处于一个受到了西洋文化冲击的20世纪初时代西方文化的冲击。在思考中,凭借他的学养和独有的对中国文化的见解,写出了影响至深的《文人画的价值》,至今仍然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文章,而其所折射出的文人画思想对今天的习画者来说,仍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
期刊
摘要:当下,针对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国务院作出重大调整———引导一大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服务社会的教学思想转变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施,并不断进行创新。这对老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在发展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很好地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把产学研结合,真正为社会和地方经济服务?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国家积极引导向应用型转型的艺术高校,她在近几年不断
期刊
刘兆英,男,1955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全国第三、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荣获全国首届峨眉书法大赛书法金奖、全国首届牡丹杯大赛银奖、河南省第二届龙门杯金奖,河南隶书年,篆书年金奖。作品曾参加首届中日自咏诗书法展,中韩书法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艺术大成,河南省书法家人名辞典,开封市艺术家人名辞典。 
期刊
李鸿印(1935-),北京东晓市人。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本科为书籍美术专业,毕业后考取本院研究生,专门研究漆画并留校任教。期间李鸿印到福建福州学习漆艺技法,回校后建立了漆画专业。直至文革时期,遭到打压,遂离校于家中埋头创作漆画至今。李鸿印是中国现代漆画较早的一批实践者,他的漆画绘画性极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当我们欣赏李鸿印的漆画时会发现,他绘画的题材
期刊
柳方金,字:力文。笔名屹然,号清泉轩主。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文化部文化中心特聘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国水墨机构副主席、中国水墨研究院副院长、清华美院吕云所山水画工作室助教、北京南海画院画家、北京台湖国画院画家、中国美协创作中心山水画工作室画家。现居北京。  作品《藏乡风情》获全国第七届工笔展银奖;《碧水微歌下远峰》获“壶口杯”中国画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