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10月60例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结果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复温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切口出血、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低体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法;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应用
  近年来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和并发症的关注度逐渐增高。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作为常见并发症,可能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术后低体温是指患者体温<36℃,临床上一般是将中心体温34.0~36.4℃为称轻度低体温。低体温可能诱发寒战、切口出血、感染、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等,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效率。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改善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对于巩固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2014年1~10月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0月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临床资料60例进行分析,60例患者均为骨折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的保温措施,男17例,女13例,年龄37~68岁,平均(46.4±10.5)岁,ASA分级:I级20例,Ⅱ级10例,观察组30例给予PDCA循环法,男18例,女12例,年龄38~69岁,平均(47.6±11.1)岁,ASA分级:I级22例,Ⅱ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保温措施,增强给患者的保暖意识,严格执行科室规定的保暖措施。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1)计划:首先收集临床资料,对全麻手术患者相关信息进行调查,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对患者各项手术资料进行评估,分析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设计针对性的保温措施。具体实施:①加强体表保温:给予患者预热棉被,加盖上无菌消毒巾,带上头套,套上脚套,热水袋等尽可能的降低体表热量流失;②手术前环境预热:对手术室环境进行加温预热,但是注意手术室内无菌性操作,减少因手术室温度升高,造成致病菌生长;③调整冲洗液、输注液和输注血液的温度:给冲洗液、输注液和输注血液进行水浴加温,但是仍然要注意温度对于冲洗液、输注液和输注血液的影响;④护理人员加强和全麻手术患者的交流,耐心的听取术前患者意见和感受,向患者讲解骨折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和鼓励,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理解全麻手术患者的感受;⑤呼吸器加湿:温暖湿润的空气吸入后可以减少呼吸道内冷空气的刺激,从而间接性的传导热量,吸入的氧气经过温蒸馏水湿化之后,可以提高患者吸入气体的温度,从而降低低体温的发生。(2)检查:对围手术期低体温恢复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检查。(3)处理:护理人员定期的将全麻手术患者在前一阶段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问题进行汇总,将患者低体温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汇总后在进行集中的讨论。根据体温监测结果,科室建立全程为患者保暖意识,并每月业务学习时,强调各种具体的保暖措施,逐步在科室形成一种优质、并具有中医特色的保暖意识。同时,努力发现保暖工作的不足,将问题带入下一个循环中,持续改进保暖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复温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情况;观察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切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复温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复温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切口出血、感染的发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切口出血、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过程中、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体温降低现象,属于麻醉和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和患者疾病、手术环境、麻醉药物的应用、输液输血、手术过程中出血、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9-10]。低体温是机体代谢率降低,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一种表现,低体温还可能并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寒战、切口发生感染、切口出血、住院时间延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等,并且还可能增加手术风险系数,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全身麻醉后机体体温调节阈值会造成不良影响,体温调节反应性降低或者丧失,麻醉药物还会对血管收缩形成抑制,促使热量发生流失,对运动神经形成阻滞,减少肌肉的张力和运动能力,促使寒战发生,产热降低。全身麻醉过程中,应用肌松药物,会促使患者肌肉松弛,减少了肌肉紧张和运动产热能力,诱发体温降低。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如果手术室内温度调节不及时,或者手术室在转运过程中,周围环境温度相对较低,环境温度差异,会造成患者散热能力增加,体温降低。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输液、输血,由于输入的液体、血液低于患者体温,大量输入会造成患者体温降低。另外手术时间过长、暴露机体面积较大、切口大、机体腔内容物暴露时间过长,均可能造成患者体表部位散热过多,造成低体温发生。全麻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疑惑等不良心理情绪,会促进血液在体内分布异常,回心血量受到影响,血液循环状态不良,造成低体温发生。
  本研究分析2014年1~10月60例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法,PDCA循环注重细节分析、量化控制、全程互动,一次循环能够使得全员投入,并通过寻找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反馈信息等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有效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建议临床上广泛应用PDCA循环法来进行质量改进。PDCA循环主要的关键是细节量化、环节的有效控制、全程的互动化、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医护人员个体积极性的调动。结果表明,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复温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全身寒冷感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术后寒战、切口出血、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低体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患者血清VEGF、TGF-β1、IGF-I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CPFE、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以及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PFE患者为A组,共34例纳入研究,IPF患者为B组,共有78例患者纳入研究,肺气肿患者为C组,共43例患者纳入研究。比较各组血清VEGF、TGF-β1、I
期刊
[摘要]目的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采用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治疗,探讨两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通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对吻支架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支架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分支血管残余狭窄大于50%发生率、术后一
期刊
“由于早期诊断的缺陷、知识经验的缺乏、技术设备的不足、指南落实的不力和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肺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制定肺癌早期诊断策略对减少死亡率和提高患者预后非常重要。”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教授在第七届南北肺癌高峰论坛的精彩讲座中如是说。2015年11月29日,第七届中国南北肺癌高峰论坛暨2015年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年会一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联盟第五届高峰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ESWT联合髓芯减压术与单纯ESWT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疗效。方法选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并随访到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符合ARCO I、Ⅱ期标准)29例(32髋)。其中17例(19髋)采用ESWT联合股骨头髓芯减压术(联合组)治疗,12例(13髋)采用单纯ESWT(单纯组)治疗。统计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Harri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中重度慢阻肺(AECOPD)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9月入住我院的68例AECOPD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6例)。两组患者均首先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33/36),对照组为68.8%(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推拿组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中药离子导入仪结合电脑中频治疗。通过VAS评分和ADL问卷评分记录患者疼痛感受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1d、治疗后第10天进行评估,对比所获得分值进行比较,对比临床效果。临床疗效分析运用尼莫地平法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结果两组治疗措施均有疗效,两组间VAS和ADL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伴有颅内血肿形成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显微手术超早期治疗的52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资料,分析并探讨其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者术中夹闭52个动脉瘤,其中4例多发动脉瘤术后予二期介入栓塞治疗,术后一年随诊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10例,死亡2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mg/d、200mg/d、300mg/d孕激素治疗,观察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结果A、B、C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96.7%,96.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LCN-2的表达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子痫前期患者10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作为轻度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为重度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LCN一2浓度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轻度观察组的
期刊
讨论4卫生立法参与主体:“跨界”、多元化成为共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杰——卫生立法,应跳出单部门局限  卫生立法转移到全国人大有助于跳出部门利益的局限。卫生立法不仅仅是卫生一个部门的问题,还涉及到全社会很多领域的问题,不能根据一个部门的利益来推进立法。在立法过程中,目前还有很多争论,例如是叫“卫生基本法”还是“国民健康促进法”?如果是叫基本法,对医疗卫生工作会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