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点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致力于提升师生精神素养,要善于凝聚共识,瞄准目标进行建设。文章阐述了凝聚共识的具体设想,并以高职院校为例,提出了围绕办学目标建设校园文化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文化建设 提升精神 凝聚共识 瞄准目标
  [作者简介]蓝祥龙(1964- ),男,广东潮安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管理;傅凤龙(1963- ),男,广东陆丰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广东 汕尾 5166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广东省职教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新时期职教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粤教高[2008]5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3-0033-02
  
  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发挥着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启迪人生智慧、强健体格身心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建设有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值得探索。我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致力为师生构建精神家园,着力于精神的塑造与提升。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善于凝聚共识
  从本质上看,建设校园文化是为了更好地育人,为师生构建“充满知识追寻张力和动力”的生活共同体,为学生创设健全人格、通向幸福人生的学习场所。从功能上看,校园文化必须得到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的认同并能自觉践行,才能产生作用。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认为,文化中存有价值观,其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元素。濡养共同价值观、达成共识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问题。
  校训往往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是学校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对学校特有文化气质的简练表达。很多大学以提炼、形成校训作为达成共同价值观的途径。实际上,校训形成的过程,有思想的交锋、理论的碰撞、观念的交融,在不断交往与对话中可以形成比较趋同的价值观。当然,形成校训不等于形成学校的共识。如何将共同的价值观转化为生活共同体的共识,是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关注的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对校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价值追求应有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领会,并在治校过程中有意识地倡导落实。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引领者,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他对事涉办学的重大问题,既要有深思又要有熟虑。他应深知“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内涵与意义,在“厚德”上有自己的坚持与执著;他要熟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意蕴与作用,在“求真”上有自己的信念与准则;他要勤于实践,要将治校的理念、管理的规范内化成自身的行为自觉,并坚持不懈地践行。校长的坚持与践行,对学生乃至教师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将学校愿景变为学校成员的共同愿景,发挥聚集和团结的作用,能够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和推动力。
  第二,教师对校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价值追求要从内心认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贯彻。在教育本质的认知上,要充分理解“德育为先”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要认识到教育是一种道德性的实践,教育和教学都是道德事业。从事教育工作要有道德的约束,要符合道德要求,要承担道德责任。要认识到教育者的人格本身就是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人格,努力提升人生境界,发挥身教的感化、陶冶作用。教师在平常的学习、教学、生活中要自觉践行学校成员共同信奉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推动学校形成核心价值,使自己成为令人景仰的“人师”。
  高校教师除了要用人格魅力、道德品性影响感化学生外,还要以学术魅力、学识才情吸引、征服学生。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做到有效指导,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要勤奋读书,潜心学问,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不断钻研教学技艺,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保持思考活力,积淀学术功力;要以自己的表率,推动形成严谨笃学的风气,创设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接受校训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努力推动学生积极践行。生命个体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需要外力帮助和规训。因此,每个人都要到学校接受相应的教育。学校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社会文化经验,确立世界观、人生信念和生活态度,必须探索自身的教育方式,形成有个性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凝练成简明的校训,营造特有的文化氛围,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校训的内涵,必须有意识进行引导,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坚守与推行,使学校文化精神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瞄准目标
  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就是同类学校,目标定位上也有差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才培养为指导。只有明确办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建设校园文化,才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感染性。
  (一)确立贴切可行的办学目标
  教育育人的目的,人所共知。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却需要探索,有时还会见仁见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问题,历来众说纷纭。1936年,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发表《为了自由的教育》,针对物质主义大行其道,专业导向呼声甚嚣尘上的大学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大学教育要守望经典,与圣哲为伴,超越瞬间的物质快乐,追求永恒的精神享受。冯友兰先生认为,高校“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别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我们培养学生一方面要照顾到他的学问和修养,另一方面又要照顾他将来的职业和工作岗位”。竺可桢先生曾对学生说:“诸君到大学来,万勿存心只要懂得了一点专业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说法各有千秋,焦点却相对集中,主要聚焦人才培养标准。比较统一的看法是:专业技术与做人修养要兼而得之,不可偏废。
  潘懋元认为,教育目的质量标准是分层次的:整个国民教育是第一层次,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全面的素质教育;高等教育(或基础教育)是第二层次,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种各样专门人才。高等学校是分类别的,不同类别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高深学问”,高职院校并不以高深学问作为价值追求,而应培养适销对路、适合人才市场需要的“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笔者认为,教育不仅是使“人成为某类人”,更是要使“人成为人”。学会做人,也许是更重要的目标。基于这种思考,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当培养既懂得做人又有职业技能的人才。
  (二)瞄准办学目标建设校园文化
  任何文化,只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才有生命力,才能传承下去。有个性有特色且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得到师生接受认可。笔者以高职院校为例,谈谈高校如何围绕办学目标定位建设校园文化。
  1.注重探索有特色的培养模式。确立培养目标后,要根据目标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梳理出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依照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最能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开什么课、不开什么课,理论课开多少课时、实践课开多少学时,主打课程是什么、通识课程如何整合,课程设置既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又要结合办学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课题。
  2.尝试创新教学模式。有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了职业岗位,分析了技能素养,构建了课程体系,只为人才培养描绘了蓝图。要将愿望变为现实,还要具体研究实施。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可能更见功力。如高职院校目前广泛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它是将从事某种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细分为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项目任务,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来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有创意的,但对于一些难以清晰划分出任务、项目的专业,我们应该创设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形成自身的教学模式,形成自有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
  3.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很重要的特点是在掌握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突出训练职业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实验、实训课程的示范指导,做到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动手操作示范,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应当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企求。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自觉排除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阻挠,注重将知识点转化为“能力项”,增强示范指导能力,尽量将“讲堂”变为“练堂”。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4.主动传承办学传统。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好的做法,积淀好的传统。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然而,其“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传统一直未变,传承至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发掘自身积淀的办学传统,理性分析,总结提炼,不断发扬光大。如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由中师、中专合并升格的,中师时期办学就在走专业化的道路,教师施教示范性很强,建立了较为成型的实践教学体系;而中专办学时就一直瞄准岗位训练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正因为原有办学传统的滋养,我院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弘扬发展办学传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5.开展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有重要作用。举办课外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素质。参加这些活动所学到的技能,对学生来说往往受用终生。在素质拓展上,我们要积极探索,创出特色,可以根据学生的求职需要举办演讲训练、礼仪知识培训等活动,可以为培养学生兴趣成立舞蹈队、书法协会、象棋协会、长跑队等社团,还可以从强化技能方面着手举办训练口语的晨读、训练经营能力的商业街等活动。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6.积极倡导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教师两个主体,只有两个主体平等融洽交往,充分有效沟通,彼此之间才能相互理解接受。从教育的效果看,师生之间日常的接触交流,更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感化引导作用,甚至会对学生人格产生重要影响。师生良好的互动交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延伸。
  
  [参考文献]
  [1]宋振国.大学,你的特色在哪里[N].光明日报,2006-09-13.
  [2]龙应台.文化是什么[N].中国青年报,2005-10-19.
  [3]杨福家.大学的使命与大学生的责任[N].文汇报,2006-06-18.
  [4]叶之青,杨咏梅.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N].中国青年报,2000-12-21.
  [5]王丽.一所中学远去的背影[N].中国青年报,2006-06-18.
  [6]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与治校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0(7).
  [7]陈平原.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N].解放日报,2009-02-08.
  [8]惜珍.“散淡闲人”钱谷融[J].上海滩,2002(4).
其他文献
进入信息经济时代,面对迅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以市场创新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企业市场创新意识弱,抵抗风险能力低,每年倒闭、破产的企业几乎都是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影响或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管理学认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体现的是管理
人力资源是创造财富的最主要的资源.企业家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在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中,国有经济的企业经营者成长非常缓慢.真正称得上企业家的为数不多,多数是
LCD-37HV4的TFT高精细液晶显示屏采用夏普照独有的ASV技术,像素高达1306×768(相当于50英寸等离子电视的水平),上下左右170°宽大的视角。夏普照新开发的QS(Quick Shoot)技
2010年12月8日,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正式牵手全球第三大软件厂商SAP,成为SAP全球大学联盟签约院校。SAP大学联盟将为成员院校提供免费软件系统、师资。更为重要的是,SAP大学联盟
正如我们所知,中国加入WTO的谈判,最为艰巨的是金融、电信、商贸三大领域.一些发达国家一直试图通过中国加入WTO的机会,抢占中国的金融市场.不难想象,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笔
农牧办〔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2015年农
[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台州民营企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特点的分析,结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提出高职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企业环境,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民营企业 高职 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陈亚飞(1981- ),男,江苏邳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潘
文章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特点和学校自身条件,论述了电气控制柜总装实训室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方案,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进行实训教学创新的尝试,以期为电气控制柜总装实训室在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