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是该省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是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是“民工荒”加速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就此,通过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找出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69-02
一、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自 2005 年,尤其是 2009 年 7 月开展“大招商”战略以来,河南省利用省外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05—2010 年,河南引进省外资金完成额分别为 880 亿元人民币、1 146 亿元人民币、1 432 亿元人民币、1 565 亿元人民币、1 867亿元人民币和 2 429 亿元人民币,是“十五”引进省外资金的 6 倍多;河南省承接项目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房地产、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筑以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说明外来投资者主要看中的是河南相对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承接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及其产业带。2009 年,河南省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2 201.9 亿元,中原城市群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1 347.6 亿元,占全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额的 61.2%;河南省承接来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2009 年的数据显示,在河南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中,北京市、福建省、浙江省分别以 211.1亿元、200.7 亿元、179.7 亿元位列前3,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位列4—6位,6省市合计贡献共计1 077.4亿元,占河南省当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的 48.9%。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质量不断提高,目前世界 500 强企业、国内 500 强企业来河南省投资的分别达到 68 家和 128 家,与 44 家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二、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产业转移和承接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对如何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不够,对产业转移认识不够深入,产业承接项目的对接缺乏总体规划,仅仅把承接当做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加之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就会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盲目引进转移项目,使省内各个集聚区与产业园区承接产业相似,导致内部恶性竞争,难以代表河南省形成一整套优势产业链。
二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目前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纺织六大产业为河南省的优势产业,并且已具有了很完备的工业体系,即使这些产业在河南的发展很突出,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差的现象,更何况其他发展不那么完备的产业。这严重限制了东部产业向河南的转移,即使这些产业转移过来,也会受到中间产品外购、行业信息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相关的配套设施、服务跟不上,这会抵消河南省在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阻碍了转移企业的发展。
三是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缺乏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河南省一直致力于把东部产业吸引到河南来,使其在河南投资。然而,对于把这些产业吸引过来以后的后续工作做的不到位,忽视了承接以后的消化吸收和技术的学习,没有发挥这些企业应有的技术溢出效应,不能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动河南省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河南省创造自己的技术优势。
四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过分盲目。在东部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劳动密集或者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源消耗量大、技术水平比较低;还有一部分产业是因为对环境的污染太严重才进行转移的,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逐渐达不到东部地区政府对污染物排放量的最低限制。盲目承接短期内这些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对河南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期来看却不利于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投资环境较差。投资环境分为软、硬件两方面。首先在硬环境上,河南省除拥有绝对的区位地理环境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渠道建设和工业设施上都与东部地区甚至中西部一些省份有明显差距;其次,在软环境上,河南省在专业人才培养、员工素质培训、政府管理水平与效率、地区开放程度和商流与物流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赢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承接发展模式。
首先,要求政府搭建承接平台,提供政策支持。转移产业能否在移入地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有赖于承接地的基础产业情况,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承接地是否具备完善的配套政策。因此,河南政府应从鼓励产业集群、鼓励园区发展;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完善科技创新;完善环境保护等方面为转移产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政策,并为其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第二,做好规划布局,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区域转移产业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为了摆脱旧产业的束缚,从产业移出中获取资金和比较利益;二是为了谋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丧失优势的夕阳产业转移出去,将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业保留下来。如果河南盲目承接这些产业,将会使发展成本更高,存在丧失原有地区优势的可能性,不仅不能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反而还会制约其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规划布局,不能盲目承接区域转移过来的产业。
第三,健全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开放。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商品、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努力使各要素市场得到有序、规范和合理的发展;建设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层次更高的重要原材料市场、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有特色的工业品和日用品市场,逐步使河南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扩大市场开放,消除市场壁垒,放宽开放领域,减少投资和贸易限制,放宽移入产业的市场准入,积极地推进具备条件的金融、商业、电信、民航、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地探索卫生、教育、建筑、咨询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城市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对外开放,重视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第四,加大技术承接,培育技术创新。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坚持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注重科技的创新与自主研发,加大对技术转移的承接力度。一是在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加大在河南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手段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向河南转移关键的技术,不断提高河南承接转移产业的技术层次,鼓励东部沿海企业在河南省设立研发机构,使河南逐步完成由“加工基地”向“研发中心”的转变。二是要增强河南相关产业对引进技术吸收消化的能力,在引进的过程中加大对专有技术、技术专利的引进,还要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综合创新,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承接产业转移对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智力支撑。产业转移的实质和关键问题是资本的转移,主轴是技术转移,人力资本能否有效地供给,是产业地区转移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如若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不能有效地供给,那么,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隐性或显性的结构性失业;只有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足够大、供给效率足够高、积累能力足够强,才能顺利地承接产业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第六,扩展产业链,加强产业集聚建设。产业链短小是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除了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之外,上游和下游企业的迁入对该产业集群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河南省要根据自身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要围绕河南省优势产业,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进入。河南要充分发挥优势主导产业的作用,为更好地承接区域的产业转移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在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围绕优势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来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扩展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河南省的产业配套能力,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第七,建设服务政府,构筑良好投资环境。发达地区产业能否顺利转移和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状态,产业转移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也是承接地保护自身利益的必然要求,因此,河南省应当切实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进各项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尽最大可能降低企业在融资、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河南的市场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王静.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经济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7).
[2] 刘焱.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东纺织经济,2011,(10).
[3] 任金玲.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选择[J].特区经济,2010,(12).
[4] 卿珏.国际产业转影响下的中国产业发展策略[J].企业活力,2007,(7).
[5] 魏趁.河南产业转移对接领域实证分析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4).
[6] 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羊绍武.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8,(8).
[责任编辑 仲 琪]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69-02
一、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自 2005 年,尤其是 2009 年 7 月开展“大招商”战略以来,河南省利用省外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05—2010 年,河南引进省外资金完成额分别为 880 亿元人民币、1 146 亿元人民币、1 432 亿元人民币、1 565 亿元人民币、1 867亿元人民币和 2 429 亿元人民币,是“十五”引进省外资金的 6 倍多;河南省承接项目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房地产、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筑以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说明外来投资者主要看中的是河南相对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承接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及其产业带。2009 年,河南省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2 201.9 亿元,中原城市群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1 347.6 亿元,占全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额的 61.2%;河南省承接来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2009 年的数据显示,在河南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中,北京市、福建省、浙江省分别以 211.1亿元、200.7 亿元、179.7 亿元位列前3,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位列4—6位,6省市合计贡献共计1 077.4亿元,占河南省当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的 48.9%。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质量不断提高,目前世界 500 强企业、国内 500 强企业来河南省投资的分别达到 68 家和 128 家,与 44 家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二、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产业转移和承接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对如何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不够,对产业转移认识不够深入,产业承接项目的对接缺乏总体规划,仅仅把承接当做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加之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就会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盲目引进转移项目,使省内各个集聚区与产业园区承接产业相似,导致内部恶性竞争,难以代表河南省形成一整套优势产业链。
二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目前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纺织六大产业为河南省的优势产业,并且已具有了很完备的工业体系,即使这些产业在河南的发展很突出,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差的现象,更何况其他发展不那么完备的产业。这严重限制了东部产业向河南的转移,即使这些产业转移过来,也会受到中间产品外购、行业信息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相关的配套设施、服务跟不上,这会抵消河南省在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阻碍了转移企业的发展。
三是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缺乏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河南省一直致力于把东部产业吸引到河南来,使其在河南投资。然而,对于把这些产业吸引过来以后的后续工作做的不到位,忽视了承接以后的消化吸收和技术的学习,没有发挥这些企业应有的技术溢出效应,不能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动河南省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河南省创造自己的技术优势。
四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过分盲目。在东部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劳动密集或者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源消耗量大、技术水平比较低;还有一部分产业是因为对环境的污染太严重才进行转移的,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逐渐达不到东部地区政府对污染物排放量的最低限制。盲目承接短期内这些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对河南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期来看却不利于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投资环境较差。投资环境分为软、硬件两方面。首先在硬环境上,河南省除拥有绝对的区位地理环境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渠道建设和工业设施上都与东部地区甚至中西部一些省份有明显差距;其次,在软环境上,河南省在专业人才培养、员工素质培训、政府管理水平与效率、地区开放程度和商流与物流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赢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承接发展模式。
首先,要求政府搭建承接平台,提供政策支持。转移产业能否在移入地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有赖于承接地的基础产业情况,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承接地是否具备完善的配套政策。因此,河南政府应从鼓励产业集群、鼓励园区发展;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完善科技创新;完善环境保护等方面为转移产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政策,并为其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第二,做好规划布局,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区域转移产业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为了摆脱旧产业的束缚,从产业移出中获取资金和比较利益;二是为了谋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丧失优势的夕阳产业转移出去,将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业保留下来。如果河南盲目承接这些产业,将会使发展成本更高,存在丧失原有地区优势的可能性,不仅不能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反而还会制约其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规划布局,不能盲目承接区域转移过来的产业。
第三,健全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开放。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商品、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努力使各要素市场得到有序、规范和合理的发展;建设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层次更高的重要原材料市场、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有特色的工业品和日用品市场,逐步使河南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扩大市场开放,消除市场壁垒,放宽开放领域,减少投资和贸易限制,放宽移入产业的市场准入,积极地推进具备条件的金融、商业、电信、民航、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地探索卫生、教育、建筑、咨询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城市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对外开放,重视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第四,加大技术承接,培育技术创新。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坚持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注重科技的创新与自主研发,加大对技术转移的承接力度。一是在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加大在河南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手段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向河南转移关键的技术,不断提高河南承接转移产业的技术层次,鼓励东部沿海企业在河南省设立研发机构,使河南逐步完成由“加工基地”向“研发中心”的转变。二是要增强河南相关产业对引进技术吸收消化的能力,在引进的过程中加大对专有技术、技术专利的引进,还要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综合创新,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承接产业转移对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智力支撑。产业转移的实质和关键问题是资本的转移,主轴是技术转移,人力资本能否有效地供给,是产业地区转移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如若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不能有效地供给,那么,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隐性或显性的结构性失业;只有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足够大、供给效率足够高、积累能力足够强,才能顺利地承接产业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第六,扩展产业链,加强产业集聚建设。产业链短小是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除了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之外,上游和下游企业的迁入对该产业集群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河南省要根据自身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要围绕河南省优势产业,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进入。河南要充分发挥优势主导产业的作用,为更好地承接区域的产业转移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在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围绕优势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来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扩展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河南省的产业配套能力,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第七,建设服务政府,构筑良好投资环境。发达地区产业能否顺利转移和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状态,产业转移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也是承接地保护自身利益的必然要求,因此,河南省应当切实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进各项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尽最大可能降低企业在融资、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河南的市场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王静.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经济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7).
[2] 刘焱.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东纺织经济,2011,(10).
[3] 任金玲.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选择[J].特区经济,2010,(12).
[4] 卿珏.国际产业转影响下的中国产业发展策略[J].企业活力,2007,(7).
[5] 魏趁.河南产业转移对接领域实证分析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4).
[6] 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羊绍武.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8,(8).
[责任编辑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