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年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改革中明确地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要求,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提高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关于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51-01
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洗礼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丰富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而语文学科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学生最有效的接触传统文化的方式。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是非辨别能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主力军。
一、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意义
高中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包含诗词歌赋等等都是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教育的改革不断加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在教学中体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综合素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的逐渐强大和不断地发展,需要中华文化做强有力的文化和精神支撑。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优秀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年轻人传承和发扬下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性地、有指导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理解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优秀民族精神并加以传承和发扬。另外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加深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可度,同时也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了基本的語文学科要求之外,还有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思维品质等比较抽象的语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所蕴含的符合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是学生最应该学习和总结的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去感受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总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1]。
二、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生学习的局限性
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本中都会有专门的部分展开对中国优秀古诗词和古典文学的学习,但就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背诵上,为了成绩的提高而硬性记住古诗词或者古典文学的现代白话文释义,而没有真正地理解所蕴含的深刻背景和文化内涵,导致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是为了考试而学,学习内容浮在了表面。
(二)忽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填鸭式或者说灌输式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做笔记,一味地被动接受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里,尤其是与现代文学不太相似的传统文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方式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扩展教材
高中的传统文化学习主要还是以教材为中心,那么首先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从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古诗词和古典文学开始。在课本的学习中不能仅仅的做到对课文意思的解释,还要在学习中学习到传统文学背后的传统文化、道德修养、风俗习惯和历史事件等等。例如在高二的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词人写下这篇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而词中对孙权、刘裕等英雄的追忆又是因为什么,孙权这样的英雄因为什么成为历代榜样,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一篇古诗词而展开的学习和讨论。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通过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等等。高中语文中古典文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存在于解释和背诵,还要了解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拓展课外学习内容,扩大文化学习范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收录仅仅是冰山一角。仅仅依靠课本的学习不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学习和传承。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带学生主动的扩大课外阅读量,将课本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比如高中课本中的必学古典文学《离骚》,高中课本中收录了节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完整的《离骚》,体会“骚体”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中又感受到诗人在创作《离骚》时候的心理和社会背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探索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符合中华文化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78.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51-01
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洗礼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丰富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而语文学科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学生最有效的接触传统文化的方式。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是非辨别能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主力军。
一、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意义
高中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包含诗词歌赋等等都是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教育的改革不断加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在教学中体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综合素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的逐渐强大和不断地发展,需要中华文化做强有力的文化和精神支撑。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优秀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年轻人传承和发扬下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性地、有指导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理解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优秀民族精神并加以传承和发扬。另外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加深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可度,同时也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了基本的語文学科要求之外,还有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思维品质等比较抽象的语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所蕴含的符合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是学生最应该学习和总结的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去感受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总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1]。
二、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生学习的局限性
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本中都会有专门的部分展开对中国优秀古诗词和古典文学的学习,但就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背诵上,为了成绩的提高而硬性记住古诗词或者古典文学的现代白话文释义,而没有真正地理解所蕴含的深刻背景和文化内涵,导致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是为了考试而学,学习内容浮在了表面。
(二)忽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填鸭式或者说灌输式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做笔记,一味地被动接受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里,尤其是与现代文学不太相似的传统文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方式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扩展教材
高中的传统文化学习主要还是以教材为中心,那么首先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从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古诗词和古典文学开始。在课本的学习中不能仅仅的做到对课文意思的解释,还要在学习中学习到传统文学背后的传统文化、道德修养、风俗习惯和历史事件等等。例如在高二的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词人写下这篇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而词中对孙权、刘裕等英雄的追忆又是因为什么,孙权这样的英雄因为什么成为历代榜样,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一篇古诗词而展开的学习和讨论。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通过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等等。高中语文中古典文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存在于解释和背诵,还要了解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拓展课外学习内容,扩大文化学习范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收录仅仅是冰山一角。仅仅依靠课本的学习不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学习和传承。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带学生主动的扩大课外阅读量,将课本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比如高中课本中的必学古典文学《离骚》,高中课本中收录了节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完整的《离骚》,体会“骚体”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中又感受到诗人在创作《离骚》时候的心理和社会背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探索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符合中华文化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