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苏恒泰”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ruiho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口以商名世,这里的人大多重商轻工,有人说这是一个“不事生产。惟贸易是视”的地方,确有道理。不过,作为一个人口近百万的大都会,光有商业是不够的,少不了一些生产性行当,以满足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需求。所谓百业匠作,大概由此而兴。事实上,早在明清之际,武汉就产生了一批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的手工业作坊,它们各有绝活,各有专攻。诸如蓝田室的雅扇、玉露斋的烧腊、罗天源的帽子、
其他文献
武汉的小吃中,最具大众特色的,当数热干面与米粉了。武汉的小吃虽然有两百多个品种,但武汉人每天都要亲热的,却是这“面爹”与“粉娘”面与米粉在武汉能够贵为“爹”、“娘”,并平
现任武汉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组委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的海洋.是楚才作文竞赛的发起者,也是20年来楚才作文竞赛矢志不渝的推动者和坚持不懈的主持者。楚才作文竞赛能发展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压倒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三峡工程作
武汉龙王庙.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的汉口岸。明代以前,这里只是与汉阳连在一起的沼泽地,属汉阳县管辖。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汉水突然决堤而出,由郭茨口经龟山北麓入江.始分南北两
新洲的倒水治理工程浩大,对新洲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又因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而闻名全国。至今,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犹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年大搞水利建设造福后
自由撰稿人在武汉文学界有位女作家,叫胡榴明。当初我只在报刊上读过她的文章,并不知她是何许人。还是老诗人曾卓告诉我,胡榴明是已故诗人胡天风的长女,散文、随笔写得很好,常有佳
在武汉的老地名中。华商街的故事颇有说道。这个地名可以把汉口历史上著名的实业界人士刘歆生等和首义将军团的诸多人物全部联结起来。华商街,也就是今天和江汉路垂直的江汉二
年过七旬、头发斑白的古稀老人马之俊.十年来四处奔波,踏雪寻梅,千图吟梅。万里摄梅,已拍摄出2000余幅梅花作品,并配上自己创作的咏梅诗词,用甲骨文、篆文等书法撰写制作出《千梅图
我于1916年入汉口英美烟公司任翻译。1918年在天津该公司所办学校受训后.被提升为汉口区公司副班兼营业主任,在该公司服务七八年。下面是我的一些片断回忆。
一座城市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两种财富有机地合二为一.便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目前就湖北的地域文化来说.真正能够让国人乃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