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模式探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航海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体情况的分析,结合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就业管理转向就业服务,就业指导中心应从事务型部门转向研究型部门的思路,并结合航海类高校的情况,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航海类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工作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呈严峻之势。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而且将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大学毕业生及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形势,依据社会需求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自主择业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就业,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1.航海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
  1.1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减少
  近几年,我国各类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100%,供需比达到1∶3。航海院校航海类专业招生过热,毕业生人数增加,但是,金融危机对国际航运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很多欧美的航运企业纷纷破产,船东数量的大幅减少导致了“不愁嫁”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了强烈打击。如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271人,用人单位需求计划305人,供需比1∶1.25,2010年学校招聘会上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签约率仅有80%。
  1.2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用人单位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盲目要求在国有大型航运企事业单位就职,对于急需人才的中小企业、外派公司不屑一顾。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部分热门的用人单位普遍提高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但基本薪酬待遇方面增长不多或没有增长,甚至有所下降。虽然就业率仍然保持稳定,但是就业质量有下滑的趋势。
  1.3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公司的决策者意识到,大学教育实际上只是获得基本素质的教育,而新进人员进入用人单位后,一般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再培训才能胜任特定岗位,尤其是某些公司将新录用员工安排轮岗实习。由此可见,毕业生不再仅仅是专业素养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已经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这种趋势要求高校在就业指导和培养目标上要更加着眼于促进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2.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2.1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工作主体应由就业管理向就业服务转变
  由于就业市场快速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必须快速摆脱单纯的就业管理思路,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导的工作思路。首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开展工作,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其次,加大人力投入,积极主动地联系、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力争实现集中式、一站式服务,让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就业手续。最后,要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之间沟通的良性循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系要进行合理分工,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大型招聘会和面试,具体工作则由系负责,使毕业生有问题能够找到合适的机构及时解决。
  2.2促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事务型机构向研究型机构转变
  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如下特点:政策性强,手续繁杂,工作重复性高,容易增加工作人员的职业疲劳感,目前的就业工作仍然以低端的事务性工作为主,工作人员大多被繁琐的工作所束缚,被动地接受工作安排,无力关心统筹规划工作。通常上一年的就业工作还未结束,下一年的就业工作就已经开始,这就决定了就业工作仍然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劳动中。
  航海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首先,规划一整套完善的适用于未来就业形势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导事务性工作,整合流程,精简步骤,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其次,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工具建立就业服务流程标准化模块,并站在宏观角度分析就业形势,量化各项就业指标,提前预判未来就业走势,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和长期的招聘合作。最后,主动为毕业生谋求高端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的整体质量,为进一步开拓高端就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快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3.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新模式
  3.1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
  建立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就业指导中心师资队伍,应当从知识结构等方面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定期选送人员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组织的职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学习和参加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就业指导师的培训,同时加强同类型高校、同地域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成立校系就业咨询组是今后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系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特别是专业带头人的作用,他们在学科行业内有着多种多样稳定的人际资源和社会渠道,通过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能够及时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情况。这种情况,过去多半由学生与教师在实习期间自发形成,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由校系统一协调部署,主要用于帮助有特殊就业困难的学生,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就业帮扶机制,以协调就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就业。学校也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到学校宣传本单位的情况,提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教育对象不仅可以面向毕业生,而且可以面向低年级学生。
  3.2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真正实现就业信息化,为毕业生就业助力,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在现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优质的毕业生网上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平台。首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研究部门应当与心理咨询中心一同引入优秀的大学生职业测试系统,将学生各项素质分类,量化各项指标,提供给用人单位更加直观的信息。其次,要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建设,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涉及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涉及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最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广范围的运用,网络招聘成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重要渠道。就业指导中心在不断丰富学校就业网信息内容的同时,为确保就业信息能第一时间传递给毕业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准确更新就业统计,应实行严格的“就业率双周报送”制度,要求毕业班中队长对自己所带的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以便为待就业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使就业指导中心能够及时作出快速反应,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发放的统筹规划。
  3.3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和全方位指导
  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就业指导,全过程就是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大学生活,其中特别注重做好学生入学后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毕业前的就业教育这两个环节;全方位就是指多途径、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3.3.1实施新生入学后的职业规划教育
  新生入学后,系学生大队就对学生开展系列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专业介绍、职业规划讲解、职业规划竞赛,以及聘请社会专职职业规划师开讲座、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思考就业、创业问题,对三年大学生活及今后的发展作出规划,实践证明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3.3.2精心做好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教育
  认真做好学生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就业形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还指定专人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和教育,包括举办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回校与学生交流、聘请企业领导或相关的专业学者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等。
  3.3.3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
  就业教育应体现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应特别注重做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练好内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知识结构合理、专用基础知识和技能扎实、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为此,除了任课老师在课堂内外的素质教育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中队会、团课,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参观实习、学生外出兼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4调动各种力量挖掘学生就业资源
  在促进就业方面,注意整合全校力量,千方百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生各专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以及全校教职工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能动作用。
  3.4.1发挥校友会这一巨大就业资源的重要作用
  我校十分重视加强与历届毕业生的联系,成立校友会,经常邀请历届毕业生代表参加学校举办的联谊活动,为历届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系牵线搭桥。相应地,历届毕业生也为母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有些校友创业成功或任职经理,还代表单位到学校招聘毕业生。
  3.4.2发挥学生各专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我校成立了房地产协会、经贸协会、IT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并由分团委和专业教师对这些社团组织进行积极的指导,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走出去,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利用寒暑假和周六、日的时间在相关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的实践工作。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把所学到的课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增深了对就业的认识,为毕业就业做好了准备。同时,通过这种形式,用人单位和学生提前接触,相互了解,增加了学生就业机会和可能性。此外,学生社团组织还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广泛的社会资源,获得了大量就业信息,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毕业生。
  3.4.3发挥广大教职工在推荐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
  学生就业绝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事,为此,我校在广大教职工中积极倡导“学生就业人人有责”的理念,动员全校教职工为学生就业积极献计出力。教职工利用自身广泛的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全校形成了“上下一心关心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和氛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5深化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上的转变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要进一步转变,需要做到两个相结合:坚持德育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全体辅导、分类辅导、个体辅导相结合,加大个体和分类辅导的力度。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保证不低于38学时。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表示除了学生在校的成绩,希望高校可以就一名学生各方面提供全面的了解信息,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评分机制,将大学生在校表现量化,综合测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社会人力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加大以就业方向为导向的灵活型交叉课程的设置,从而改变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毕业生没有,毕业生有的知识却用不上的尴尬境地。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创业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并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程良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训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教程(试用本)[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
  [3]文军.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中国水运,2006.
  [4]王昭翮.关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若干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3.
其他文献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留下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引发学生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社会对专科院校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听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着国际交流的成败。英语听力
摘要:专有名词普通化就是用专有名词指代普通概念.主要包括人名普通化和地名普通化两方面。用做普通名词的专有名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文学作品、历史事件、风土人情等方面。研究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有助于了解专有名词的本义和衍生义,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关键词: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词源分析
本文综合评价了微波陶瓷的近期研究进展,并对研究最多的3个材料系统分别予以概括介绍。这3个系统是:BaO-Ln2O3-TiO2(Ln=La,Nd,Sm)系,BaO-TiO2系和A(B′1/3B″2/3)L3(A=Ba,Sr;B′=Mg,Zn
研究了几种不同预应变量Fe-30Mn-6Si5Cr合金经室温预应变-450℃回火6次训练SME的变化;结果表明训练效果对预应变量有显著的依赖关系,预应变量εp为1%左右时6次训练恢复率没有明显变化,而εp有3%-4%时,恢复率显著提
在阐述和表达"生产育人"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现状的分析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践进行探讨。结果证明,以"生产育人"为理念的生产性实训,不仅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突破那些保守、习惯、常规的思维方法,探索有益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革新。在不变的基础知识学习中,使学生产生多变的思维方法,进行不断的创造尝试。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创造能力 培养    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现代小说真实形象地反映了那个峥嵘的历史时代里人民的生活,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许多作家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遗
本文从“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两个概念的界定入手,理出实施“素质教育”与实施“美育”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从美育实施的途径阐述“美育”是“素质教育”的支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