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思痛录》

来源 :文学自由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rn网购图书方便,但逛书店的习惯难改.十一长假,去书店买书,在一个寂寥的区域,一本书的书脊引起我的注意:黑底,白字——《思痛录(增订纪念版)》.哦,韦君宜的书.我抽出这本书,细细看着,深黑色的封面,一架眼镜如同一双眼睛,白色的书名……
其他文献
中国文坛不爱寂寞,总愿天天有喜事.近来好些年,“重走长征路”,有声有色,蜂飞蝶舞,令人欣慰甚多.曾经的雪山、草地,昔日的遵义、延安,从淡忘中回来,再度成为顶礼膜拜的圣地.
期刊
感谢大同大学宣传部的安排.刚才介绍来宾,其中一位是河南文艺出版社的郑雄先生,他是该社副总编辑,与他同来的还有两位编辑.此番来山西,是为了给他们的一本新书造势,第一站是
期刊
走得近并不完全属于开后门.学术界走得近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是褒义词.走得近,是礼貌,是修为,是虚怀若谷,至少也是人情世故.rn走得近,让别人更好地了解你,关怀你.共同的圈子会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学批评家”常常和“浮夸”“肉麻”“溜须拍马”“抬轿”“颠倒黑白”“集体起哄”这样一些贬义词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而评论家群体也因此变得毫无尊严
期刊
今天的中国,五十岁以下的,已少有人知道杨朔这个名字.曾几何时,大名鼎鼎的杨朔的散文,就像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风靡大江南北.与之同时,杨朔式的散文创作,也随之大行其
期刊
唐小林的文学批评一向以锐利尖刻著称,这对文坛上常出现的“交口称赞”评论是一种有益的补充.2017年,作家出版社曾经为李建军、洪治纲、陈冲、刘川鄂、杨光祖、牛学智、石华
期刊
期刊
前不久,因为参加某个诗歌研讨会要发言,集中精力读了专门为该研讨会而出的一本文学期刊的诗歌专刊.该专刊有一百八十多页,诗人从60后到80后、90后共六十余人,刊诗二百一十首.
期刊
一rn近几年,总能在一些期刊、微信等不同平台看到唐小林的文章,而他的文章辨识度是那么高,看过一两篇便再也忘不掉,闭起眼睛都能把他的学术面孔从高度趋同化的学林里勾勒出来
期刊
中国自近代报业兴起,即与文学互为支撑.一部现代文学史,泰半皆由报纸副刊催化生成;文艺佳作的产生刊载,又使多家报纸副刊声誉鹊起,名重一时.rn改革开放后,报纸副刊也因文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