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泉高致·山水训篇》中的视觉文化内涵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画在中国的艺术传统中源远流长。宗白华先生就曾经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黑暗,使得魏晋的文人士大夫将兴趣转移到山水之间。山水“质有而趣灵”的特质给他们受伤精神于慰藉的同时也净化了心灵。而以山水为题材的山水画就满足了他们的精神诉求。这种情况在北宋发生了变化。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士大夫不再为政治所累,对丘山溪壑追求的心境不再同于六朝时对政治失望而寻求的一种归隐退避,而是更为主动的生活选择,此时“画山之本意”是在于可以使文人士大夫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郭熙所作《林泉高致·山水训篇》站在文人与士大夫的立场对前人的山水画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山是作为郭熙山水画论中最重要的意像。在表达作画前要对客体面进行全面观照的主张时,所举例即为山:“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山体积硕大,远看与近看是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所谓“山形步步移”;“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山是立体之物,从各个不同角度观看也是不一样的景色,所谓“山形面面看”也。“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四季景色亦是不同。各地气候地质等条件的迥异使得山的气质也多样化起来:东南的山奇秀,西北的山浑厚山,嵩山多溪,华山多峰,衡山多别岫,常山多列岫,泰山特主峰。山是“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可穷”,是天地灵秀的精华所在,变化莫测的风景也是吸引画家的重要原因。
  “山,大物也……大体也。”郭熙视山为“大物”“大体”,对这个意像的推崇有两个原因:第一,作为文人士大夫公务之余无暇亲历山水替代品的山水画,其作用是为帮助士大夫实现“幽人山客而思居”的愿望。山因其物理特征使其在画面中所营造的视觉幻像供人“可居”和“可游”的空間更大。山这一符号在心理上给人以沉稳,淡定,大气,厚重之感,较之于水的温婉流变,因而更易引起以仁德宽厚的在朝为官的士大夫的身份认同。第二,宋代统治者对禅宗非常重视,作为画院画家的郭熙自然深受影响。禅宗讲求清、静、空、寂,禅宗寺庙也常立与深山之中,文人士大夫向往自然之山,山这一符号实际承载了宗教式静寂绝世的意义。
  如果说对山这个意象的偏爱代表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那么“三远”说独钟“平远”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平和宁静之美的重视。
  “三远”说不仅是构图原则和透视原理,还是作者独特的视觉架构体系的体现。
  “三远”分别是高远,深远和平远。高远指“至山下而仰山颠”,深远是“自山前而窥山后”,平远则是“自近山而望远山”。“远”所指的是气的宇宙深度,是否认了最后一个视点的审美视线,“在这种体会‘远’的游目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心灵的超脱洒脱,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画幅,从而‘仰观大造’从有限中生发出无限来,心灵在无限的天地之间流动,为生命体统一个安顿的场所。”视线之远向心灵之远转变,画面展示的是富于中国传统文化意韵的理想境界。
  三者因其各自不同的视觉移动方式给予人迥异的审美体验。“高远”是“仰观”,类似于看西方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视角。观哥特式教堂无限高耸的“尖拱”视线就必须由下往上移动,直至“尖拱”顶端。接近于天空的“尖拱”象征着上帝的权威与地位,站在地面上仰头观望教堂的教众与其相比就显得低矮渺小,教众自身的体积被巨大高耸的教堂所压倒,心理上被上帝的权威和地位所征服,产生敬畏和崇敬。以高远之法观山也是同样,观者易被雄伟高峻的山峰所征服,发出壮美的赞叹。这种美感是呈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分离和斗争,是以对人的心灵构成压迫为代价产生的。“深远可以称之为‘悬视’,我们的目光自下而上仰视上苍,又从上天而悬视万物,回到深深山谷,幽幽丛林,莽莽原畴,山川在悬视中更见其深厚广大。”以深远之法观山水可见其深邃神秘的面貌,可触动观者思考人生之境遇,宇宙之玄妙。深远之法当中,主客两体仍然处在是对立的状态。平远则结合了高远与深远的长处,所谓“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高远着色清冽明亮以表现山势之突兀峻朗,深远用墨重幽暗晦深以突显山涧之重叠曲折,平远综合了两者,用色“有明有暗”。“平远”是“平视”的视角,画面表现为上远下近的空间结构,主客体间是和睦共融的关系,给人的是平和清疏之感,这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所追求的悠然邈远、宁静平和的意境。“平远”亦是唐宋绘画艺术的审美风尚。《旧唐书·王维传》中就有“山水平远,绝迹天工”的说法,郭若虚认为“烟林平远之妙,始至营丘”。被称为北宋第一山水画家的李成就以平远之画著称于世。郭熙一生师法李成,自然继承了平远之法。郭熙所作《窠石平远图》是平远视角的典型。画面描绘了树木萧疏、平野清旷的深秋时节。观者的视线由近处枝如“蟹爪”的灌木丛向远延伸开去,远处是以“卷云皴”手法处理的山石。画面没有突兀重叠的高山带给人的激扬美感,而是为观者提供一个性灵休憩之所。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晏 晨.论林泉高致山水训的美学思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3](宋)郭 熙.林泉高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4]张 法.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者根据实践经验和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暴露。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采用灌输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现象尤为突出。而且有些一线教师对此现象的危害认识模糊,甚至产生偏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呢?又将通过何种途径来进行养成呢?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
在使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文字设计时,有时需要将文字进行断开.本文总结了三种切实可行又简便的方式来实现,包括图形修剪、橡皮擦擦除、断开节点.通过总结不同方法,加深对软件
通过收集各种资料考辨唐宋书法丛纂即晚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北宋朱长文《墨池编》之各种版本流源.归纳总结出完整流传,力求做到准确完整.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吴迪和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德约科维奇在接发球方式、落点、路线、得分率等方面进
《海尔兄弟》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不仅对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其他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借鉴意义.在创意营销为主导的当今商业社会,更具有跨时代
摘 要: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越来涌现许多的学习困难,既有考试教育评价体制的原因,也由课程评价缺乏反馈和行政监督所致。上好小学科学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习惯,研究活动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困难;原因;应对;方法  2001 年,科学课程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7个课程之一。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
摘 要:求函数极限是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串联相关知識,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函数极限 一题多解 创新思维  许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时,常常感叹上课能听懂老师讲课,可一做作业往往就出问题,当然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思维确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教材中求函数极限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学习兴趣;英语情境;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语文素质的培养上。所以说将素质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01-01  人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