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开发”顶层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2
  一、课程开发的意义
  目的:开发一门以奠定高中学生人文精神为目的的经典阅读课程,探索一条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所提出的奠定学生人文精神的显性途径。
  教育的改革价值:创新人文教育的途径,使人文教育由“潜在”的熏陶感染转化为“明里”的课程教学;使人文教育走向系统化,人文教育将由以前零散地渗透在语文教学转变为系统地专门训练。
  二、相关研究述评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搜索到“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开发研究”的同类研究成果,但关于“人文”或是“经典”方面的诵读活动、读本编写和课程探索却不少,对这些研究和实践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观点一:认为“诵读经典”就能培养人文精神
  中国青基会1998年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遍及29个省市的100万孩子,受其影响的成年人超过500万人;台湾地区的“读经”和东南亚地区、北美华人地区的“读经”活动;山东省的“小学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南昌市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研究”;重庆市的“诵读传统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研究”等等。
  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观点的影响,人们十分重视“诵读”活动,不可否认,“诵读”对于学生人文精神有熏陶感染的作用,重视“诵读”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观点二:认为大量阅读人文作品就能培养人文精神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学生对人文作品读得多,日积月累,其人文精神自然也就具备了。支持这种观点的人确实很多,他们编写了大量的人文读本,供学生阅读。我们在百度内输入关键词“人文读本”,出现了约56.7万条搜索结果。这些人文读本,确实丰富了广大教师、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士的人文精神,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观点三:认为开设人文课程便能培养人文精神
  玉林市的“校本课程开发:诵读国中文化经典研究”,石家庄市的“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广东省的“开设经典古籍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研究”等。
  这种通过开设“人文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观点,使人文教育开始由“潜在”感染走向“明里”教学,使人文教育由“懵懂混乱”走向了“有序化”。研究者们首先编撰出相应的“人文教材”,然后开设一门课程,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进行课程探索的方式无疑使人文教育走向了程序化。
  我们对上述观点的看法:三种观点都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但都不系统
  第一种观点提出的“诵读”,不是对“人文教育”作系统探索,也没有对经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因而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处于散发状态。这种“诵读感悟”式的人文教育是很难监督和测查的。
  对于第二种观点,其局限性在于:学生时间有限,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人文精神是低效的;再者,这些人文读本,编写者要么对所选文章或著作做一些提示性点拨,要么在文末后写一点编者的感悟,以帮助读者理解文本,这种方式的读本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很不系统的,必然出现人文精神的漏洞。
  第三种观点提出的实施的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还不能称之为课程,对于一门课程,首先要有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以此来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和课程实施的评价标准,其次要编撰相应的教材,再其次还要有进行教学的教法和懂得执教此课程的教师。上述课程几乎没有探索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所编的教材只不过是一本文章“集子”而已,更没有对课程教法的探索和对执教教师的培训内容。所以这些课程都还有待完善和补充。
  三、拟研究的问题
  从现行的语文教育活动中发现,人文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课堂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之一出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来进行人文精神感染;通过名著导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感悟人文精神;部分学校通过给学生推荐人文读本来获得人文涵养;还有的学校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或开设人文课程(或经典课程)来强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等。
  这些人文教育总体来说体现出以下特点:各所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探索了各种各样的强化人文精神培养的多种途径,提升了人文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语文课标》提出的人文教育目标。
  但这些人文教育又呈现出以下不足: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内容究竟有哪些,其内容结构是什么,其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各部分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这一系列的人文教育的内容没有一个整体设计;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实现途径缺乏有效的探索,认为人文精神的提升,只能通过大量阅读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只能通过学生在阅读人文作品过程中感悟,即“人文精神”是无法进行“明里”教学,只能处在一种潜在的层面,人们获得人文精神的过程是内心的一种渐变、顿悟;对人文教育的评价几乎没有进行探索,由于没有对人文教育的内容进行设计,也没有对学生应达到的人文目标进行设计,因此就无法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进行评价。
  由于现行的语文人文教育无系统、无评价状况,由于人文精神只能在读中悟而不能“明里”教学的观点,实际上导致了语文人文教育的失落(或者说是部分的失落),对于《语文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教育目标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系统地、全面地实现。
  从以上分析出发,我们拟申请“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开发研究”这一课题,力求克服现行语文人文教育出现的种种不足,使人文精神由“潜在”感染走向“明里”教学。针对目前“人文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从构成“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五个要素(“内容”“教材”“教法”“教师”“评价”)出发,提出如下研究问题:
  1、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什么”。即课程内容探索,主要包括:课程性质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确定与安排。课程目标和内容将作为人文经典阅读教材的编写依据和课程评价的标准。   2、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用什么教”。即教材的编撰,主要包括:教材编撰线索、教材选文确定、内容呈现形式、问题设计形式等几个方面。这个任务,主要完成课程内容的教材化。
  3、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怎么教”。即教法探索,此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只能通过阅读途径来进行教学,要想教学有效和高效,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有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4、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由谁教”。即师资保障探索,一门课程能否成功实施,执教教师所具备的相应知识、教学理念、所掌握的教学模式、教学态度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有必要对执教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5、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得怎么样”。即课程评价方式设计,没有评价,课程实施往往就会走过场,所以要对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设计。
  四、改革方案概述
  步骤一:了解高一新生人文教育基本情况、人文精神基本状态和高中语文教师对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认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1、了解高一新生人文教育基本情况。如:对人文经典作品的阅读与背诵情况,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对人与环境的认识,对个人与他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等等。
  2、了解高一新生人文精神基本状态。如:如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处理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
  3、了解高中语文教师对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认识。如:该课程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执教老师应具备什么条件,课程实施中如何进行评价等。
  以上调查和访谈,是我们课程开发研究的起点,以后的课程内容的研制、课程教材的编撰、教法的探索、执教教师的培训内容的归纳、课程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以此为前提。
  步骤二:探索“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课程内容
  课程性质的确定,就是回答这门课程“是什么”的问题。由于我们这个课题探讨的是如何有效完成《语文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教育任务的问题,所以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准确理解《语文课标》提出的“人文”“经典”“阅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最终厘清本课程的性质。
  课程目标设计,是对学生开设这门课程后学生应达到的效果设计。我们拟打算在对《语文课标》提出的人文性教育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人文精神状态来设计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内容确定与安排,根据张华在《课程与教学论》所提出的课程内容设计理论,我们着手从本课程的目标出发,从各类文献典籍中筛选出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作为课程内容,并以此作为编撰教材的依据。
  步骤三:编撰“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材
  当根据课程目标确定了课程内容之后,接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去组织学习这些课程内容。“如何”,既要考虑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归类、组织,使之条理化,又要考虑采纳什么途径和手段才能实现已经条理化的课程内容。“途径和手段,从学的一方讲,是‘通过什么去学’;从教的一方讲,便是‘用什么去教’的问题。‘用什么去教’,我们的回答,就是‘用选文去教’。‘用选文去教’这一说法本身,已经明确地将‘选文’放到了途径和手段的位置。” 因此,如果把选文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那么教学就是“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内容应该体现在教材的选文设计之中,才可能通过“用教材教”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然而课程内容是有关人文经典阅读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一部分课程内容是属于有关阅读的静态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等,这些知识是可以反映在教材的阅读选文设计之中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属于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来动态地建构阅读的方法,如阅读的策略、态度等,这是属于过程性的课程内容,只有在学生的具体人文经典阅读过程中产生,或者说产生于具体的人文经典阅读教学现场。因此,仅仅将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内容通过选文教材化还不够,还得将教材人文经典阅读选文教学化,才能实现学生对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内容的全面掌握。简而言之,学生要全面而有效地掌握人文经典阅读课程内容,一方面要对阅读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归类、组织,即条理化,另一方面要对阅读课程内容通过选文设计教材化和对选文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化(将在步骤四进行探索)。
  阅读课程内容教材化,就是将阅读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各个要素通过教材的“选文”设计物质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拟打算在王荣生的“选文类型鉴别理论”的指导下,着重将具有“定篇”特点的人文经典文本选入教材,按一定的序列组织进教材之中,并对这些文本的阅读提供助读指导。
  步骤四:探索“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教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拟打算结合以下三种途径来探索教法。
  第一种途径,理论演绎法。根据王荣生的对“定篇”的理论阐述和“用教材教”的观点来确定教学设计方向。
  毫无疑问,我们编进《高中人文经典阅读教材》中的选文一定是符合于“定篇”标准。对“定篇”的教学设计,首先是熟悉“定篇”的功能和性质,其次是仔细钻研体现在“定篇”选文设计中的课程内容,第三是掌握“定篇”的常用教学方法。按照此思路来探索教学设计。
  第二种途径,案例分析法。筛选出全国名师中对人文教育的课堂教学案例,从这些案例中分析归纳出具有普适性的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
  第三种途径,经验总结法。当《高中人文经典阅读教材》编撰出来之后,在通过第一种途径和第二种途径获得理性知识后,设计教案,然后选择部分班级开设这门课程,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通过存异求同的抽象概括,逐渐构建这门课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以上三种途径要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和完善,共同完成对教法的探索。
  步骤五:探索执教“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师的培训内容   执教教师是这门课程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的有力保障。所以完全有必要探索对执教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容。我们拟打算通过文献研究法来确定执教教师在知识技能上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胜任这门课程;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来了解教师目前上这门课程具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存和心理条件。结合这两方面的情况来探索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容。
  步骤六:“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评价方式设计探索
  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反思总结法,从高中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标目标出发,着手从《语文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结合语文阅读学习的特点,对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设计。
  五、预期改革效益
  本课程开发研究目的是对《语文课标》提出的人文精神教育由“潜在”的熏陶感染转向显性的“明里”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达到如下效益。
  一、学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
  1、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完善自我人格。学生能够明白“人格”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完善自我人格”;能够分析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能够理解健康人格的特点,能明白不健康人格的危害,能够遵循人格发展的规律主动完善自己的人格。
  2、学生能自觉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学生能理解“人生境界”的含义,能明白人生境界构成与层次,能自觉选择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
  3、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知道这些关系究境是一种什么样的依存条件才是符合人类向前发展规律的,知道如何才能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
  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主研教师可能会发生如下变化
  1、主研人员的语文教育研究水平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主研人员和执教教师对人文经典作品的理解将更深刻,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主研人员的人生境界可能有一定的提升,人格魅力将增强。
  三、在学校发展方面,这门课程的开发能起到以下作用
  1、丰富校本课程。
  2、促进学校“精英教育、高效教学”的目标达成。
  3、使学校“雅文化”的特色更加凸显。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们对市场药材酸枣仁的销售情况及使用单位进行调查,通过资料查证发现广西大部分地区所用的酸枣仁与所载的正品不符,而是非正品滇刺枣.由于滇刺枣外观性状与酸枣仁非
期刊
局部肿胀是骨折早期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导致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或切开内固定术后肿胀加剧,能否及时消除肿胀至关重要.
期刊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炎症性肠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试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151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慢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建立了人参皂甙的一种HPLC分析法。方法:采用键合氨基柱,乙醇-0.02mol/L醋酸铵溶液(98.5/1.5)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和检测器温度均为室温。结
中风又名卒中,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经抢救治疗后,多留有后遗症.我院对中风后失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
期刊
损腰者、损伤腰痛也,跌闪损挫之下,实证居多,以“瘀滞”为主,但迁延日久,可夹风寒,可夹虚损,十数年来,我们以“活”为先,以“通”为要,拟蠲伤平腰汤辨治于损腰之血瘀型、风寒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讲不好就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然后才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课,教师既要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
期刊
目的:建立益肾消渴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精度高,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益肾消渴胶囊的质
历代中医著作中未见有“肺阳”一词.“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五脏生成篇”又说:“诸气者,皆属于肺”.由引可见,肺主一身之气、肺以气为本.从生理现象到病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