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毋庸置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在这个主体上做文章。当然,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授课者的知识水准、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與学生本身的学习目的、方法、态度、兴趣等有很大的关系。然而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心境,也不会有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就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心境的调理。
关键词:重视;良好;心境;调理
众所周知,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基于一定的心境之上,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影响和伴随他们认识活动的还有其他复杂心理因素,这些复杂的心理因素纵横交错构成了心境。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定向,心境则相应浓缩为各种各样的情感,良好的情感能推动认识积极开展,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学习;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实验也证明:“学习的心理基础在于感情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的巨大作用;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的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相反,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压抑工作。”当代心理学家在研究情感两极性的时候非常重视情感的增力性与减力性,并一再提醒教师注意运用情感的增力性。
荀子说过:“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黼黻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从古训中,我们不是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的。试想,假若我们的学生的心境处在忧郁、恐惧、压抑、冷漠等消极状态下,那怎么会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他们认识的不断进步呢?又怎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呢?这一切都警示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心境的调理。那么,究竟如何调理学生良好的心境呢?本人在以下方面做了思考: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强化学生的良好心境。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的情感,以自己愉快的心境、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话语等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快乐、兴奋、愉悦的良好心境状态下,如同在“愉快的艺术海洋”中畅游,这样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
其次,教师要用自己高超独特的讲授,激发学生的良好心境。教师授课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好坏。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有他值得称道的特色。有的授课大刀阔斧、有的授课曲径通幽、有的授课严谨有序、有的授课活泼舒畅、有的授课生动形象、有的授课幽默风趣。聽他们的课,学生兴趣盎然、如坐春风、心境如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知识的陶冶、感情的激励,自然也就有了上乘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要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保证学生良好的心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怒无常、喜怒无度、愁眉苦脸、发怒发火、表情呆板、情绪低落等,只能弱化学生学习的动机,阻塞学生学习的思路,轻则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重则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如何使学生保证有轻松、愉快、乐观、平静的心境呢?因此,教师决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
最后,教师要转变学生的不良情绪,营造学生的良好心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烦恼、焦虑、害怕、反感、惊恐、压抑等情绪是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心境下学习,将会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阻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相反,在愉快、轻松、平和、安逸、舒适等心境下学习,则往往伴随血循环的亢进、大脑皮层得到丰富的营养,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不疲劳。为此,教师要努力转变学生的不良心境,尽力保证学生的良好心境,以求学习效率最大化。只有学习者处于轻松、愉快、平和的心境中,才能产生超强的记忆力,取得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学习效果。
另外,从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论看,教学过程又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过程。因为人脑不是电脑,不论信息的输入,或是大脑的操作,都与心境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心境是保证信息高效传递的一个必要条件。良好心境下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接收状态,一种高度自觉的状态,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新的信息加以高效接收。王阳明强调的“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就是从心境角度讲的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心境的调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造成一种有益于授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轻松、舒畅、愉快、平静的良好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编辑 孙玲娟
关键词:重视;良好;心境;调理
众所周知,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基于一定的心境之上,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影响和伴随他们认识活动的还有其他复杂心理因素,这些复杂的心理因素纵横交错构成了心境。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定向,心境则相应浓缩为各种各样的情感,良好的情感能推动认识积极开展,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学习;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实验也证明:“学习的心理基础在于感情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的巨大作用;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的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相反,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压抑工作。”当代心理学家在研究情感两极性的时候非常重视情感的增力性与减力性,并一再提醒教师注意运用情感的增力性。
荀子说过:“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黼黻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从古训中,我们不是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的。试想,假若我们的学生的心境处在忧郁、恐惧、压抑、冷漠等消极状态下,那怎么会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他们认识的不断进步呢?又怎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呢?这一切都警示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心境的调理。那么,究竟如何调理学生良好的心境呢?本人在以下方面做了思考: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强化学生的良好心境。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的情感,以自己愉快的心境、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话语等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快乐、兴奋、愉悦的良好心境状态下,如同在“愉快的艺术海洋”中畅游,这样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
其次,教师要用自己高超独特的讲授,激发学生的良好心境。教师授课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好坏。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有他值得称道的特色。有的授课大刀阔斧、有的授课曲径通幽、有的授课严谨有序、有的授课活泼舒畅、有的授课生动形象、有的授课幽默风趣。聽他们的课,学生兴趣盎然、如坐春风、心境如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知识的陶冶、感情的激励,自然也就有了上乘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要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保证学生良好的心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怒无常、喜怒无度、愁眉苦脸、发怒发火、表情呆板、情绪低落等,只能弱化学生学习的动机,阻塞学生学习的思路,轻则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重则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如何使学生保证有轻松、愉快、乐观、平静的心境呢?因此,教师决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
最后,教师要转变学生的不良情绪,营造学生的良好心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烦恼、焦虑、害怕、反感、惊恐、压抑等情绪是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心境下学习,将会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阻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相反,在愉快、轻松、平和、安逸、舒适等心境下学习,则往往伴随血循环的亢进、大脑皮层得到丰富的营养,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不疲劳。为此,教师要努力转变学生的不良心境,尽力保证学生的良好心境,以求学习效率最大化。只有学习者处于轻松、愉快、平和的心境中,才能产生超强的记忆力,取得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学习效果。
另外,从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论看,教学过程又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过程。因为人脑不是电脑,不论信息的输入,或是大脑的操作,都与心境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心境是保证信息高效传递的一个必要条件。良好心境下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接收状态,一种高度自觉的状态,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新的信息加以高效接收。王阳明强调的“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就是从心境角度讲的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心境的调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造成一种有益于授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轻松、舒畅、愉快、平静的良好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