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环境特指自然界内某一处相对稳定水域所处的空间环境,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文章以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简要阐述了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几点水环境质量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污水;水土流失
前言:水是生命诞生的源头,人类在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均无法离开水,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存在紧密的关系。在社会科学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水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对的是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因此,探究水环境质量的保护措施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污废水排放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甚大。一般来说,污水排放总量每增加1.0%,水环境特征值就会增加0.106%[1]。与之相对应的是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率每增加1.0%,水环境特征值就会减少0.019%。
2、水土流失
水环境质量同样受到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气候变化的干扰。特别是在半干旱植被覆盖面积小的地区,夏季降水少,水分蒸腾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不足,极易致使大量泥沙进入水环境,富集矿物质,出现水环境矿化等水质下降问题。
3、过度开采
在现有地表水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多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地下水开采是城市区域水需求满足的主要手段[2]。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直接导致地下水资源水位下降,引发井水枯竭等情况,威胁水环境的质量。
二、水环境质量的保护措施
1、加强污水处理
加强污水处理是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环境的关键。根据当前水环境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应正确认识陆源污染物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从法律法规层面入手,从严管控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特别是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总量。同时要求各工业企业改革工艺,减少废水排放量特别是有毒有害废水排放量,甚至引用重复用水/循环用水系统,将废水排放量控制在零。比如,利用电镀废水闭路循环系统,将高炉煤气洗涤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冷却处理后重复使用。在这个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工艺,分离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就地回收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恰当处理区域垃圾与工业废渣,避免因径流冲刷、降水、溶解等作用进入水环境并对水环境造成污染[3]。
在控制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基础上,针对因污水处理率低导致大部分未经处理废水直接排入水环境这一情况,各地应致力于提高污水处理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新的污水处理装置、技術研究开发、生产推广。以“碳中和”为目标,从污水处理阶段二氧化碳控排入手,优化工艺回收有机物能量。比如,因地制宜改造升级曝气系统,优化排水管网输水性能等,从根本上将污水收集率提高到100%,并扩大雨污分流改造规模,结合老旧排水泵站的变频改造(如图2),可以实现污水处理率的进一步提升,达到水环境质量改进的目的。
此外,各地应从区域宏观调控入手,利用规划导向型调控原则代替增长导向型调控原则,沿着点-线-面-体不同层次,统筹安排,适度调控水环境、近水环境的周边产业格局,主动发展第三产业或者轻污染、资源节约、质量效益高、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并通过水环境、近水环境综合管理制度的建设,给予有益于水环境的产业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保证水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的水平。
2、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推广节灌技术等是当前水土流失治理主要用措施。在上述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地应贯彻科学修复、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功能优先、生态为主、兼顾景观的方针,积极采用水环境保护新工艺,重新构建水环境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利用近自然施工方法,配合多重保护手段,发掘植被自然恢复能力,恰当处理水环境的过渡,简单复“清”,合理留水,适度维保,达到与周边环境自然共存的效果。对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各地可以综合采用削坡减载+排水工程+生态复绿手段。即利用削坡手段,促使边坡趋于平缓,避免重力侵蚀,促进水环境周边植被生根发育,降低水土流失率。同时为避免坡顶汇水对坡面造成的冲刷效果,在自坡顶部向下顺地势开挖截水排水沟。对于已经放缓的土层松软、地层裸露的周边环境,为避免降雨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可以草灌的形式,大面积种植草本或灌木,或者直接利用特制喷射机将保水剂与草种喷射到坡面上,促使草种+保水剂在喷射压力作用下与坡面结合成一层紧密的基质层,减缓汇水冲刷效应。配合环保植生毯、生态袋等防护措施,达到更加有效的固持土壤效果。
3、控制地下水开采力度
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与工业区规划时,各地应首先考虑水体供给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水体供给不足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全面规划水体供应方案,杜绝地下水过度开采。同时建立国家级或者地方级的水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水环境保护与控制标准,协调各个部门监督各个群体组织在保护水环境方面的所作所为,提高水环境质量。对于个别资源型严重缺水城市,针对地表水无法完全满足城乡供水需求的情况,结合深层地下水补给缓慢的特征,制定严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地下水资源费整合管理,配合地下水资源节约保护措施的强化推进,有序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同时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契机,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地下水开采目标任务,从农业生产水源转换、农村生活水源转换、企事业单位水源转换三个方面,进行水源保障供水格局的进一步调整,转换深层地下水水源。与此同时,建设供水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利用再生水以及淡化海水,统筹多种类型水资源,扩大地下水压采替代面,为水环境质量改进提供良好的氛围。
总结:
综上所述,污水排放、水土流失等因素均会影响水环境的质量。为了避免水环境质量下降,各地应贯彻末端治理与全过程控制质量影响要素的原则,加强污水治理。从用户控制、源头分离、管网收纳、净化入手多个层面,严控陆源污染物。同时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绿色节约型产业,大力利用再生水及淡化海水,降低地表与地下淡水环境压力,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黄嘉,杨萍,梁维淑,闫静,胥芸博.成都市水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清洗世界,2021(04):48-49.
[2]秦聪.汾河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05):21-25.
[3]叶笑青.水环境治理的问题及对策——以广佛跨界河流为例[J].化工设计通讯,2021(04):161-162.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污水;水土流失
前言:水是生命诞生的源头,人类在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均无法离开水,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存在紧密的关系。在社会科学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水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对的是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因此,探究水环境质量的保护措施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污废水排放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甚大。一般来说,污水排放总量每增加1.0%,水环境特征值就会增加0.106%[1]。与之相对应的是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率每增加1.0%,水环境特征值就会减少0.019%。
2、水土流失
水环境质量同样受到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气候变化的干扰。特别是在半干旱植被覆盖面积小的地区,夏季降水少,水分蒸腾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不足,极易致使大量泥沙进入水环境,富集矿物质,出现水环境矿化等水质下降问题。
3、过度开采
在现有地表水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多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地下水开采是城市区域水需求满足的主要手段[2]。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直接导致地下水资源水位下降,引发井水枯竭等情况,威胁水环境的质量。
二、水环境质量的保护措施
1、加强污水处理
加强污水处理是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环境的关键。根据当前水环境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应正确认识陆源污染物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从法律法规层面入手,从严管控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特别是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总量。同时要求各工业企业改革工艺,减少废水排放量特别是有毒有害废水排放量,甚至引用重复用水/循环用水系统,将废水排放量控制在零。比如,利用电镀废水闭路循环系统,将高炉煤气洗涤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冷却处理后重复使用。在这个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工艺,分离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就地回收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恰当处理区域垃圾与工业废渣,避免因径流冲刷、降水、溶解等作用进入水环境并对水环境造成污染[3]。
在控制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基础上,针对因污水处理率低导致大部分未经处理废水直接排入水环境这一情况,各地应致力于提高污水处理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新的污水处理装置、技術研究开发、生产推广。以“碳中和”为目标,从污水处理阶段二氧化碳控排入手,优化工艺回收有机物能量。比如,因地制宜改造升级曝气系统,优化排水管网输水性能等,从根本上将污水收集率提高到100%,并扩大雨污分流改造规模,结合老旧排水泵站的变频改造(如图2),可以实现污水处理率的进一步提升,达到水环境质量改进的目的。
此外,各地应从区域宏观调控入手,利用规划导向型调控原则代替增长导向型调控原则,沿着点-线-面-体不同层次,统筹安排,适度调控水环境、近水环境的周边产业格局,主动发展第三产业或者轻污染、资源节约、质量效益高、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并通过水环境、近水环境综合管理制度的建设,给予有益于水环境的产业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保证水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的水平。
2、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推广节灌技术等是当前水土流失治理主要用措施。在上述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地应贯彻科学修复、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功能优先、生态为主、兼顾景观的方针,积极采用水环境保护新工艺,重新构建水环境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利用近自然施工方法,配合多重保护手段,发掘植被自然恢复能力,恰当处理水环境的过渡,简单复“清”,合理留水,适度维保,达到与周边环境自然共存的效果。对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各地可以综合采用削坡减载+排水工程+生态复绿手段。即利用削坡手段,促使边坡趋于平缓,避免重力侵蚀,促进水环境周边植被生根发育,降低水土流失率。同时为避免坡顶汇水对坡面造成的冲刷效果,在自坡顶部向下顺地势开挖截水排水沟。对于已经放缓的土层松软、地层裸露的周边环境,为避免降雨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可以草灌的形式,大面积种植草本或灌木,或者直接利用特制喷射机将保水剂与草种喷射到坡面上,促使草种+保水剂在喷射压力作用下与坡面结合成一层紧密的基质层,减缓汇水冲刷效应。配合环保植生毯、生态袋等防护措施,达到更加有效的固持土壤效果。
3、控制地下水开采力度
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与工业区规划时,各地应首先考虑水体供给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水体供给不足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全面规划水体供应方案,杜绝地下水过度开采。同时建立国家级或者地方级的水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水环境保护与控制标准,协调各个部门监督各个群体组织在保护水环境方面的所作所为,提高水环境质量。对于个别资源型严重缺水城市,针对地表水无法完全满足城乡供水需求的情况,结合深层地下水补给缓慢的特征,制定严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地下水资源费整合管理,配合地下水资源节约保护措施的强化推进,有序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同时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契机,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地下水开采目标任务,从农业生产水源转换、农村生活水源转换、企事业单位水源转换三个方面,进行水源保障供水格局的进一步调整,转换深层地下水水源。与此同时,建设供水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利用再生水以及淡化海水,统筹多种类型水资源,扩大地下水压采替代面,为水环境质量改进提供良好的氛围。
总结:
综上所述,污水排放、水土流失等因素均会影响水环境的质量。为了避免水环境质量下降,各地应贯彻末端治理与全过程控制质量影响要素的原则,加强污水治理。从用户控制、源头分离、管网收纳、净化入手多个层面,严控陆源污染物。同时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绿色节约型产业,大力利用再生水及淡化海水,降低地表与地下淡水环境压力,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黄嘉,杨萍,梁维淑,闫静,胥芸博.成都市水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清洗世界,2021(04):48-49.
[2]秦聪.汾河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05):21-25.
[3]叶笑青.水环境治理的问题及对策——以广佛跨界河流为例[J].化工设计通讯,2021(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