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联:2021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发展情况及明年走势预判

来源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B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020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回顾rn2020年全年增加值增速超出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回升,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rn主要呈现两大特点:投资类产品市场恢复比消费类快,实现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实验动物体内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 like protein 1,FSTL1)表达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药物诱发成功构建实验树鼩室速模型40只,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RT-q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FSTL1表达.结果 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ELISA检测外周血FSTL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61±7.28)ng/ml、(34
目的 探讨米诺地尔在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组[2 μ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药物组(2 μmol/L Ang Ⅱ+1 mmol/L米诺地尔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衰老水平,运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53、P16、P2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目的 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NVAF患者196例,根据入院时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NVAF组129例,缺血性脑卒中组67例.采用qRT-PCR法检测外周血NOX1 mRNA 表达,ELISA 法检测血清 PPARy 水平.用 Pearson 分析 NOX1 mRNA、PPARγ 表达与 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NOX1 m
轴承的温升及温度分布状态直接影响着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深沟球轴承在工作状态下的温升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沟道曲率半径、弥合度等参数对球轴承生热影响的分析,提出通过对轴承结构的改型设计,优化内圈沟道圆弧半径(内沟道曲率半径)和外圈沟道圆弧半径(外沟道曲率半径)等尺寸参数的方法,并用试验法得出了内外沟道曲率半径系数分别与轴承压力不同沟道曲率半径和转速下轴承工作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内、外圈沟道曲率系数对轴承工作温升影响较大.该研究为优化轴承内外沟道与相应钢球接触的最佳匹配性,实现轴承工作面润滑更加充
提出了一种在倾倒后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的四足并联移动机器人.该四足机器人的腿部结构由一种可重构空间六杆机构构成,该六杆机构由两个改进型球面五杆机构并联而成,具有两种不同的运动位形.其中,运动位形Ⅰ具有1R2T共3个自由度,满足四足机器人对腿部行走机构的自由度需求;运动位形Ⅱ具有2个自由度且工作空间很大,满足其翻身所需要的工作空间条件.运用螺旋理论对球面五杆机构和可重构六杆机构的两种运动位形进行了几何约束分析,这两种运动位形具有互锁性能.运用D-H法对可重构六杆机构进行了逆运动学分析并得到其工作空间,验证了四足
针对单一重复和多样的码垛工作任务,设计了一种能实现多自由度构态和1自由度构态运动的变胞码垛机器人机构,该机构可由多自由度构态调整为1自由度构态,通过1自由度构态实现工作空间内任意两点的移动.将机构分为本质支链和支撑支链,提出了对该机构进行尺度计算的方法.首先,针对工作空间对本质支链进行尺度优化,得到该支链的尺度参数;再根据1自由度构态将实现工作空间任意两个固定点的移动条件和构件尺度范围作为约束条件,计算得出支撑支链的尺度参数.进行了算例分析,得到该机构合理的构型及其尺度参数.研究工作为基于实际应用的变胞机
搅油润滑是齿轮系统一种重要的润滑方式,由于润滑油的黏弹性会使浸入其中的齿轮在高速运转时获得额外的阻力,且齿轮系统由于自激振动等因素,时刻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扰动.因此,综合考虑啮合间隙、时变啮合刚度、传动误差、随机扰动以及搅油阻力等非线性因素,通过拉格朗日法建立了6自由度的直齿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运用龙格-库塔方法求解得到系统的分岔图、相图、Poincarè图、时间历程图和动态载荷系数(Dynamic load factor,DLF),综合分析对比了随机扰动下搅油阻力对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扰
针对输电铁塔危险部位的检修工作,设计了一种新型攀爬机器人;根据攀爬机器人的运动环境和夹持方式,设计了一种由磁吸附和机械夹持结合的复合结构,以保证夹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夹持手爪由一个电机驱动,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螺旋升降机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爪部对角钢的夹紧;同时,通过电磁铁吸附角钢,实现对角钢的双重夹持,可有效抵御攀爬机器人在铁塔上的坠落危险.介绍了夹持机构的设计过程,建立夹持机构的三维模型,对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仿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合理性.
针对八连杆机器人腿部构型数学模型参数多和建模分层复杂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含有复合铰链的最简八连杆腿部机构.在保持闭环运动链特性的情况下,对一般八杆运动链进行局部收缩,得到了最简八杆运动链;以其中一种最简八连杆机构为基础构型,进行了机器人腿部机构设计.采用末端轨迹曲线任务点法对腿部构型进行尺寸计算,并利用矢量环法对确定参数的腿部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机器人整机仿真模型,基于Adams软件,采用对角小跑步态进行了典型地面环境的行走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一台样机,在实际路面上进行适应性行走测试,验证了该构型
为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和流量脉动大的结构性问题,基于摆线齿轮的传动优势和圆摆线的成形原理,以最能体现齿轮泵性能的齿数和滚圆半径系数为构造参数,以齿顶圆心角、齿顶半径系数和齿顶压力角为功能参数,逆向构建出重合度为1的摆线齿廓,并通过双齿轮副构造和脉动系数最小化的两大措施,解决了原有单一齿轮副流量脉动大的结构性问题.结果表明,摆线齿廓逆向设计方法简单、结果精准,能被一般工程技术人员直接采用;单一齿轮副的重合度为1,可确保齿轮泵的无困油现象;双齿轮副轴向π/齿数的错位装配易于实现,轴向综合重合度为2,可确保摆线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