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存在着激烈的论争。主要有“非法占有说”、“不法所有说”(排除权利人意思说)、“非法所有说”、“意图改变所有权说”、“非法获利说”等几种观点。
  合同詐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成本罪。行为人主观上如果没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所欠债务无法偿还的,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只能按照经济合同纠纷来处理。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之目的由于是行为人的内心活动,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混淆和争议。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行为人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所谓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状态。所谓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基于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的认识而选择是实施或不实施这种行为的心理状态。如果行为人已经认识到自己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会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仍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可确认行为人具有诈骗的故意。
  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应当通过行为人的客观外在表现行为来认定。本文认为,判断合同诈骗罪存在与否,主要应注意弄清以下几方面的事实:
  一、行为人事前的履约能力
  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必须是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此签订合同时行为人事前的履约能力是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方面。行为人事前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具有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区别情形加以认定。如果行为人具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仅仅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毫无疑问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行为人有完全履约能力,但只履行部分合同义务,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诈欺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的目的仍在欲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则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构成合同诈骗罪。其次,如果行为人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仅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第三,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行为人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能力,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而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二、行为人事中的履约行为
  非法占有的故意“既可以产生于经济合同订立之前,也可以产生于经济合同履行过程中”。履行合同的行为与履行合同的能力并非同一概念,有履约能力不一定有履约行为,没有履约能力也不一定没有履约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常常以不履约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合同已全面履行,自然无合同诈骗罪可言。所以,履约行为的有无,最能客观地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的诚意,也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据。一般说来,凡是有履行合同诚意的,在签订合同以后,总会积极创造条件去履行合同。即使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履行的,也会承担违约责任。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在合同签订以后,根本不会去履行合同,即使有履行合同的行为,也只是象征性的,签订合同后得到的财物一到手,即逃之夭夭,或大肆挥霍,根本无力偿还。对于这种情形,不论其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条件,均应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三、行为人有无欺骗行为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如违反当事人的本意而与之签订的合同,有意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而签订的合同,在恐吓、胁迫下签订的合同,在一方代理人与他方恶意串通下签订的合同,利用他人急需或重大误解而签订的显失公平的合同等,都是无效合同。由此可见,欺骗手段往往与导致合同无效的原因分不开。但不是凡以欺骗手段造成的合同纠纷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关键是要对欺骗手段及其在整个案件中的作用及造成的后果作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行为人在某种事实上有虚假的成份,但并非掩盖其根本无法履行合同的事实,而且实际上也未能影响其对合同的履行,或者虽然未能完全履行,但本人表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的,足以说明行为人并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按合同纠纷处理。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往往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货源,结果必然要采取伪造证件,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编造谎言,以虚假的身份和虚假的担保等手段,掩盖其根本无履行合同的能力和诚意的真相,骗取对方与自己签订合同,事实上则根本不去履行合同,或者故意制造障碍,破坏履行合同的条件,把责任推给对方,致使合同不能履行,从而给对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种情况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四、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
  具有履行合同诚意的人,在发现违约或经对方提出自己违约时,不会逃避承担违约责任,在自己违约确认无疑后,有承担责任的行为表现。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由于其明知自己根本不可能履行合同或不可能全部履行合同,也根本没有履行合同或全部履行合同的诚意。行为人没有按约履行合同的原因难以判断时,可以其对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作为认定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一项依据。
  五、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影响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种情况。查明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对于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有很大作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均享有合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旦取得权利,就必须相对地承担相应的义务,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是对等的,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面享受了权利,而不愿意、不主动去承担义务,那么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后,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去承担义务,然而,由于发生了使行为人无法预料的事实,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参考文献:
  [1]桂亚胜.论事后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商研究,2012(4):156-160.
  [2]肖怡.论盗窃罪之“非法占有目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58.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更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摘 要:刑法是一部刑法法益保护法,它不仅需要具有保护社会的功能更需要发挥保障人权的作用。刑法的任务是保护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是国家制定和适用刑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类型国家的刑法担负着各自不同的基本任务,同时,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刑法所担当的主要任务也会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刑法机能、法益以及刑法修正案九中相关内容的浅要分析,来总结我国现阶段刑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刑法的机能;法益;
本文主要集中围绕着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展开分析,论述了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水平,以期可以为今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离不开良好的新课导入,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期待,从而为整节英语课提供良好的铺垫。下面,笔者结合自
摘 要:近年来,司法机关与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环境违法犯罪问题“同向性”打击力度逐渐增大,“两法衔接”工作稳步进行,如何强化检察监督,精准打击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有效规范环保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活动,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生态环保;犯罪;检察监督  一、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分析  这里的违法犯罪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不特定个人或者单位在实施某种行为时,涉及生态环境领域,且违反相
9月26日上午,惠州市交通局局长钟振荣作客“行风热线”时透露,惠州市投入200辆新“的士”迎接国庆到来,年内惠城区还将新增300辆档次较高、车辆颜色体现环保绿色的出租车。
摘 要: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十分脆弱且生态地位重要,在这脆弱的生存环境下,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中如何有效发挥藏族生态文化的作用与价值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藏族;生态伦理;青藏高原;习惯法;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位于亚洲大陆中部
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的召开,吹响了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的战斗号角,李长春书记工作报告中的"增创发展新优势,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精神,指明了国有企业在
经过珠三角成品油管道项目部两年多来的精心组织和艰苦奋斗,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西线已于10月13日10时在三岭山首站投产,西线九座配套油库7日5时起将陆续下载合格柴油。为确保投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