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脑后有反骨!”老婆这样说我。其实,搞艺术的人都有一根这样的骨头。没有这样的骨头,我们不就“面”了,不就没有“个性”,不就没有“活力”了吗?更配不上“美术教师”这个称呼了!
“我教的是美术课”
30年前,教美术是一项很“奢侈”的工作。我教了2年“包班”,当了3年语文教师,才换来了“美术教师”这个岗位。当时,教育局出台了一项考核措施,对教师试行“末位淘汰制”——课堂教学质量排在最后一位的教师要到教师进修学校学习1年。
我上完《画声音》一课以后,校长找我谈话:“声音怎么能画出来?”我争辩道:“我画的是抽象画,国外流行了近百年!”校长又说:“你的课堂学生太吵了!”我感到大为不满:“可是我上的是美术课!和语文课、数学课的纪律要求不一样……”“再说了,课堂上怎么能够让学生吃东西呢!”校长打断了我的话。“可是学生们玩得很高兴啊!”我有点面红耳赤了。最后,我们的谈话不欢而散。考核结果出来了,我是倒数第二名。
美术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它在学校应该有一个“名分”!的确,美术课很难评定。很多美术课评委都不是一线教师,很多录像课都变成了表演课。我认为,好课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学生的眼中都流露出美好的光泽,脸上都泛起纯真的表情。
从那以后,我告别了我的“舒适”生活。我那时所有的考核都是末等,所有的公开课机会都和我无缘。我应该怎么办?我不想把美术课上成数学课,上成没有激情的美术课……美术课应该有美术课的样子!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我头发也白了,校长也变老了。有一次遇到校长,他主动谈起:“当时,我对美术课也不太懂!”“其实我一直没有怨您!我们艺术教师一般都有个性,但是心都不坏!”这是我的真心话,如果没有这段遭遇,我就不会发现自己对美术爱得这么深;如果没有这次对话,我不会发现美术教育的责任那么重;如果没有经过日后的打磨,我也不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始终坚持著,我教的是美术课,是独一无二的美术课。
教师的财富在课堂
30年前,教师还是一份很艰苦的职业。工作伊始,初定留在中心校的我突然被分配到了乡村学校。乡村学校要一名美术教师语数包班,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我和校长大吵了一架,想就此撂挑子回家打理果园。事后想来,还是父亲有眼光,他对我说:“务农一辈子,你不是这块料。做老师才是长远的职业!”于是,我又回到了三尺讲台。
我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一直想当一名美术家。可是当时有文件规定,师范院校毕业生不准报考美术大专院校。25岁那年,我杜撰了介绍信,请假一个礼拜参加专业面试。结果如预料之中,我没有考上。教学的日子实在太单调了,毕业的学生一茬又一茬,但是没有几个会来看望,似乎能够看到退休后自己踽踽独行的背影。然而除了教书我又能干什么?
就在那一年,学校进行撤并。我一周上课22节,备6个年级的美术课(其中3个年级要求备详案)。与其抱怨,不如给自己制定“偷懒”的方案:上午一两节课是主课,我可以备好3节课,并且规划好每节课的创新点,我将学生的作业在课堂或者课间批改完成,中午可以制作两个教具。我不把学校的工作带回家,但是教育质量却有了提高。我备的6个年级的美术教案都是详案,成为学校唯一一个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
正巧这一年,我参加了吴江市“百节好课”评比。上午抽签,下午上课,留给教师的准备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这是我大显身手的机会,其他选手还在备课,我已经在做教具了。当我在试上的时候,其他教师还在制作教具。结果这节课我上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毫无争议地获得了第一名。我知道,教师的财富就在平时的课堂中。
我想获取更多的“财富”。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上获得双赢呢?我忽然发现,课堂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教学本身,你掌握了课堂的规律,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我们何不把课堂作为研究的场地,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呢?于是,我研究起学生来:为什么画同样一个水罐,有的学生画得非常逼真,有的学生却画出了根本看不到的内部结构呢?我仔细观察他们的作画方法,发现前者在作画前,从前后左右多个角度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才动笔;而后者作画前几乎没有经过观察,只是用手掂了掂重量,然后就埋头作画。我知道了,原来他们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会画出不同的形象。他们拥有不同的作画方式,教师怎么能用“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呢?我把学生作画方式分为视觉型、触觉型、听觉型、臆觉型,并撰写了论文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上。在拿到稿费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课堂给我带来的“财富”。
随后,我变得越来越“贪心”,我从学生身上获取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录像课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我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还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发现教育的规律,发现学生特有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我们教师的最大财富。
“我教的是美术课”
30年前,教美术是一项很“奢侈”的工作。我教了2年“包班”,当了3年语文教师,才换来了“美术教师”这个岗位。当时,教育局出台了一项考核措施,对教师试行“末位淘汰制”——课堂教学质量排在最后一位的教师要到教师进修学校学习1年。
我上完《画声音》一课以后,校长找我谈话:“声音怎么能画出来?”我争辩道:“我画的是抽象画,国外流行了近百年!”校长又说:“你的课堂学生太吵了!”我感到大为不满:“可是我上的是美术课!和语文课、数学课的纪律要求不一样……”“再说了,课堂上怎么能够让学生吃东西呢!”校长打断了我的话。“可是学生们玩得很高兴啊!”我有点面红耳赤了。最后,我们的谈话不欢而散。考核结果出来了,我是倒数第二名。
美术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它在学校应该有一个“名分”!的确,美术课很难评定。很多美术课评委都不是一线教师,很多录像课都变成了表演课。我认为,好课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学生的眼中都流露出美好的光泽,脸上都泛起纯真的表情。
从那以后,我告别了我的“舒适”生活。我那时所有的考核都是末等,所有的公开课机会都和我无缘。我应该怎么办?我不想把美术课上成数学课,上成没有激情的美术课……美术课应该有美术课的样子!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我头发也白了,校长也变老了。有一次遇到校长,他主动谈起:“当时,我对美术课也不太懂!”“其实我一直没有怨您!我们艺术教师一般都有个性,但是心都不坏!”这是我的真心话,如果没有这段遭遇,我就不会发现自己对美术爱得这么深;如果没有这次对话,我不会发现美术教育的责任那么重;如果没有经过日后的打磨,我也不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始终坚持著,我教的是美术课,是独一无二的美术课。
教师的财富在课堂
30年前,教师还是一份很艰苦的职业。工作伊始,初定留在中心校的我突然被分配到了乡村学校。乡村学校要一名美术教师语数包班,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我和校长大吵了一架,想就此撂挑子回家打理果园。事后想来,还是父亲有眼光,他对我说:“务农一辈子,你不是这块料。做老师才是长远的职业!”于是,我又回到了三尺讲台。
我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一直想当一名美术家。可是当时有文件规定,师范院校毕业生不准报考美术大专院校。25岁那年,我杜撰了介绍信,请假一个礼拜参加专业面试。结果如预料之中,我没有考上。教学的日子实在太单调了,毕业的学生一茬又一茬,但是没有几个会来看望,似乎能够看到退休后自己踽踽独行的背影。然而除了教书我又能干什么?
就在那一年,学校进行撤并。我一周上课22节,备6个年级的美术课(其中3个年级要求备详案)。与其抱怨,不如给自己制定“偷懒”的方案:上午一两节课是主课,我可以备好3节课,并且规划好每节课的创新点,我将学生的作业在课堂或者课间批改完成,中午可以制作两个教具。我不把学校的工作带回家,但是教育质量却有了提高。我备的6个年级的美术教案都是详案,成为学校唯一一个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
正巧这一年,我参加了吴江市“百节好课”评比。上午抽签,下午上课,留给教师的准备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这是我大显身手的机会,其他选手还在备课,我已经在做教具了。当我在试上的时候,其他教师还在制作教具。结果这节课我上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毫无争议地获得了第一名。我知道,教师的财富就在平时的课堂中。
我想获取更多的“财富”。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上获得双赢呢?我忽然发现,课堂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教学本身,你掌握了课堂的规律,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我们何不把课堂作为研究的场地,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呢?于是,我研究起学生来:为什么画同样一个水罐,有的学生画得非常逼真,有的学生却画出了根本看不到的内部结构呢?我仔细观察他们的作画方法,发现前者在作画前,从前后左右多个角度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才动笔;而后者作画前几乎没有经过观察,只是用手掂了掂重量,然后就埋头作画。我知道了,原来他们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会画出不同的形象。他们拥有不同的作画方式,教师怎么能用“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呢?我把学生作画方式分为视觉型、触觉型、听觉型、臆觉型,并撰写了论文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上。在拿到稿费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课堂给我带来的“财富”。
随后,我变得越来越“贪心”,我从学生身上获取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录像课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我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还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发现教育的规律,发现学生特有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我们教师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