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流的高校核心竞争力战略构想及发展路径选择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流是知识在高校内各个知识驻点之间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及交流的过程。知识是高校的基本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知识性,而知识流又能实现知识的增值,因此,要营造知识创新氛围,建立校园知识库,建立知识管理组织,建立知识激励机制,强化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知识网格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知识流 高校核心竞争力 战略 路径
  [作者简介]石贵舟(1974- ),男,安徽安庆人,南京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知识流与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7)余霞(1975- ),女,河南邓州人,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苏 南京 21118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知识流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09SJB630032)、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和2010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知识流的高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Y201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017-02
  高校是思想源和知识库,知识是其基本的操作材料和主要产品。如何让知识流动起来,使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让隐性知识外化为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因此,知识流对高校核心竞争力战略构想及发展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流和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含义
  知识流是知识在高校内各个知识驻点(高校的院系、部门和活动等)之间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及交流的过程。知识流指知识的融合、序化、创新过程,是通过知识收集、知识组织、知识传播三个环节相互连接、循环往复的没有终点而进行的流动。
  知识管理战略模式涉及高校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方向、开展方式、管理重点等。不同高校,因其知识流的结构组成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因而知识管理战略模式也各不相同。汉森(Morten T. Hansen)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核心是计算机,知识管理的网格技术在知识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一是编码化战略模式;二是个人化战略模式。知识管理的编码化战略认为,知识管理者经过精心编码的知识存储在数据库中,使用者根据权限可以方便地调用,以此为起点开始组织知识管理变革。知识管理的个人化战略模式认为,知识跟开发知识的人员密不可分,知识主要通过人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享。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交流,而非存储知识,它们从知识的交流、共享、内部化入手进行知识管理。
  二、基于知识流的高校核心竞争力发展路径选择
  基于知识流的高校核心竞争力发展路径选择实际上就是为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知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这是高校战略的体现,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保持一致。高校只有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品质的创新人才,实现知识的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知识流战略选择如图1所示。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选择。高校提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用模式还是特定模式,这一点尤为重要。根据高校的特色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本科生教育普遍采用大众化教育的通用人才培养模式,编码化知识管理战略较为合适。而高校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采用精英化教育模式,其工作重点在于满足社会的独特需求,由于这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编码知识的作用有限,因此,应采用特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虑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
  2.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区分。高校培养的人才是通用人才还是创新人才,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高校的本科生培养采用通用人才的竞争战略,通常是从规模中受益。通用人才招生和就业过程包括多种为大家所熟知的能够编码的知识。这些知识在高校知识生产中反复使用,可以增加办学效益,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采用创新人才的竞争战略,最好配以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在科研带动教学的高校中,各项工作主要依靠教职工个人的创造力和组织中的知识,因此,师生员工必须共享信息,实现知识共享。
  3.知识流与核心竞争力结构关系。教职工依靠显性知识还是隐形知识解决问题,这关系到高校的知识转化和创新能力。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是可编码的知识,便于传授,如简单的软件代码、教学流程、图书信息等。高校在职能管理中的许多例行程序和事项,基本上都需要显性化,并以此来管理学校的生产,形成人与事的配合。如果高校教职工依靠显性知识完成工作,就需要将这些知识编码化,从而形成文档。隐形知识很难用书面形式表述,教职工需要通过个人经历和积累来获取,包括教学工作心得、科学研究的专长、社会服务的洞察力、运用知识的诀窍以及对科学前沿的判断等。如果人们常利用隐形知识解决问题,使用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方式则十分有效。由此,笔者构建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流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高校从知识流的角度可分为知识流服务层、知识流共享层、高校知识流层三层结构;从知识网格的角度可分为知识网格应用层、知识网格中间层、知识网格本地资源层三层结构。在知识流的服务层可以通过可视化服务、评价服务、规则算法服务和数据访问服务等形式充分体现知识流的应用,也体现了高校核心竞争力在服务社会这一功能方面的知识流优势。中间的知识流共享层和知识的管理有效结合,并且设置知识主管和扁平化组织,这样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整合知识资源,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合理配置,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在资源层也就是高校知识流基层,高校的知识生产活动和职能管理活动井然有序,形成知识流的有效分工和分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流由高校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性知识流和高校的组织管理活动知识流组成,其中三大功能性知识流也是高校主要的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创新活动,高校在此过程中形成和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管理活动知识流是高校知识生产的辅助活动,对知识流的价值提升也起着推动作用。   三、通过知识流再造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营造知识创新氛围,促进知识流动。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的有效流动和价值提升为核心,提升知识价值为目的的管理活动。为此,高校必须要建立起开放、信任的环境氛围,打破知识流动的瓶颈和桎梏。在知识链中,只有知识的流动成本比较低,才能实现有效地流动,也才能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增值。在知识共享的氛围里,合作将习以为常,跨学科和跨地区的科研小组普遍化,在知识的交叉、碰撞中就实现了知识创新,知识在知识链中就能流动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比如,在新教职工上岗后,为其指定一到两名在学科领域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导师,负责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对新教职工进行随时的指导并答疑、解惑。内容包括一些显性知识,如工作规范、高校管理制度等,但更为重要的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导师在专业领域内的工作经验和技巧可以通过交流传授给新职工,这些知识通常不容易编码并纳入高校的核心知识库。因此,导师制有助于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并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校园知识库,方便知识共享。高校建立的知识库是“知识空间”,在这个知识空间里贮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如标准化教案、题库、学科前沿动态、优秀论文、案例、史料等,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又便于检索和阅读。高校知识库既有学科优势,又具专业特色,既方便师生检索和阅读,又方便师生知识共享。同时,高校的知识库还应注意知识的更新和补充。高校的知识库既要体现高校本身的特色,又要有核心的技术知识。要充分尊重知识产权专利和自主发明等显性知识,同时要把研发、工程等业务过程中的设计方案、项目评估、项目管理等隐性知识引入“过程财富库”的概念,及时收集并整理各种项目、软件质量配置、数据分析等软件,对知识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归纳、识别和整理后纳入高校的知识库,把高校的知识库建成一个师生共享知识、校际交流合作、校企联姻等的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创新。
  3.建立知识管理组织,激发知识价值。管理组织既是管理思想的载体,又是管理方法和手段赖以实现的依托。知识是高校运作的核心资源,高校的组织设计必须考虑以柔性化、扁平化为特点,减少管理层级,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迟滞和失真。为了提升知识的价值,高校可以任命由校长和学术带头人为主的知识主管(CKO),由学术委员会和科研产业处、校长办公室、信息办公室、高校研究所等职能部门参与的知识管理办公室,以及由各二级院系为基础的知识运作团队等三级组织组成的知识管理和流通体系。这样的组织结构既方便描绘高校的知识图和知识树,又方便学校知识库的建立,促进知识链中知识的流动,并辅以适当的激励机制,提升知识链的价值功能,提升知识价值。
  4.建立知识激励机制,促进知识流动。知识流形成要有知识流源和知识位势差。根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和通信信息学原理,知识流的形成要具有这样的条件:知识流源作为知识的发送者,必须愿意向供应链知识流目标(接受者)发送(共享)自己的知识,因此,知识共享是知识流形成的前提。知识共享包括知识转移、分配及创新三个过程。虽然供应链知识共享能够增加供应链整体及共享主体自身的价值,然而供应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产权与知识开放和保密的问题、机会主义者搭便车的现象和有些成员的自私保守等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知识共享活动的开展。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来促进知识的流动:一是对隐性知识含量较高的教师,采取职称、职务晋升优先的办法,激励其释放知识;二是以对等交换或有偿享用的方式共享校园知识库,也就是每个教职工在共享校园知识库时回馈给校园知识库以同等的知识贮备,或是支付一定的费用;三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知识贮备存在差异,存在知识位势差,可以通过学术交流、讨论、宣讲的形式完成。
  5.强化知识管理体系,激励知识创新。高校的知识流动是为了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促进知识的创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高校的知识管理,这就要求建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管理系统,为高校提供知识交流的平台,为知识共享提供友好的界面,构建数字化校园等。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强化知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以及知识主管的设立和知识管理组织的高效性,在知识共享和知识流动上强调校园知识信息的电子化、便捷性和创新性。例如,在知识管理上重视创新成果的冠名、知识成果的孵化、知识库中知识的使用与补充等,这样就会激励知识创新。
  6.构建知识网格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图3所示,知识流战略可以把编码化战略模式和个人化战略模式结合起来,从知识流的形式上把政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传递、转化,促进知识的有效流动、共享和知识的创新,充分体现出高校知识运用和创新特色,把个人未编码知识转化为个人可编码知识,通过交流、学习转化为组织知识,组织知识再供人分享和使用,或是与外部交流和合作,以更新知识,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霞,石贵舟.基于知识流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2]余霞.知识流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耦合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
  [3]石贵舟.基于知识流的高校三创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1).
其他文献
供应商质量管理处于整个质量链的最前端,且是关键一环,供应商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质量。本文以汽车行业为例,介绍了注塑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在注塑供应商生产质量管控
根据聚乙烯燃气管道的特点,从管道强度、适用压力范围、温度影响、介质流速以及管道布置等方面.论述了在聚乙烯燃气管道设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TFT-LCD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器材的重要材料,对于玻璃基板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通过加入澄清剂来达到澄清效果。本文通过对不同比例硫酸钙对高温熔样玻璃气泡数量观察、高
小眉,女,18岁,在校学生。据她姐姐叙述,从12岁起发现小眉有自虐行为,具体表现为用力啃咬两手拇指的指甲,每次发现时都是咬到手指流血。后经观察发现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她看到母亲的绘
一向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的老王最近碰到了烦心事:一个月前无意中摸到自己左颈部长了一个包块,开始只有蚕豆那么大、舌来长到鸽子蛋大小,而且变硬了。是不是得了肿瘤?老王越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