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的症状、原因、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生理机制和实践方面对体育活动纠治心理创伤的原理、方法和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干预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在实施干预过程中,针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不同症状表现,选择对应的体育活动项目,控制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创造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选择学生感兴趣活动形式,并注重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逐步解除心理障碍。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心理创伤;灾区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7-0082-0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及失踪人员达8.7万人,37万人受伤。在这场灾难中,最触目惊心的是一所所中小学校被毁的惨状,面对灾难,人们痛惜逝者的不幸,而幸存下来的人也并非完全幸运。灾难过后,人们不仅要重建家园,也要抚平那受伤的恐惧心理。体育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人的两维原始机能(即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谐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康复的手段正在盛行。那么,如何利用体育活动医治中小学生的心理创伤将是我们面临的责任。
  
  1 灾区中小学生受创伤后的心理症状
  
  根据心理学定义,判断心理创伤性事件有3个标准:危及人类生命、不可预期、无论做什么也无法阻止。汶川地震无疑具备上述3个条件,属于重大心理创伤事件。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有70%的人可以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应付策略自然恢复。而高达30%的人群,将从灾后几天到几十年,陆续出现不同的症状。这些人如果得不到专业的救助与治疗,将因此发生人格的改变、扭曲,而且很可能终身无法痊愈。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而且他们对灾难事件的想法与成人不同,表现出来的反应也异于成人,如害怕将来的灾难、对上学失去兴趣、行为退化、睡眠失调、畏惧夜晚等。所以,地震过后我们又将面临一场心理创伤救援,一场挽救灵魂的遭遇战。大量受伤、致残、失去同学和亲人的中小学生将是这场心理创伤干预战的重中之重。
  灾区中小学生经历地震后出现应激障碍。是个体在经历或目睹了极度的、不可抵抗的创伤性事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紊乱,从而导致个体出现与创伤有关的插入性思维和记忆,持续逃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持续增长警觉状态。如由于地震的强破坏性,摧毁了原有的一切,家失去了,学校没有了,生活与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中小学生对灾后环境变化引起的不能适应症状,也叫适应障碍;由于失去了家人、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同学,使中小学生表现为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即躁狂或抑郁的情感障碍,又称心境障碍;由于亲身经历或目睹了极度的、不可抵抗的地震灾害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包括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应激障碍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是7%~12%,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心理障碍。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控力较差,受到刺激极易产生心理创伤。根据受刺激的程度以及其承受能力,心理创伤可大致分为3个级别:1级,亲临地震的幸存者,他们被恐惧、无助、被别人死去自己却活下来的内疚感所压倒。2级,出现在救灾一线的营救人员、医护人员和新闻工作者,他们因为工作强度大,因为无法救更多人的自责感,而濒临崩溃。3级,涉及到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目睹灾情画面的每一位旁观者,学术界称之为“替代性创伤”,由于每个人都具有“共情”能力,所以每一个人,甚至包括心理工作者,都有可能因替代创伤而崩溃。而灾区的中小学生大多属于“1级心理创伤”。国外经验表明,心理创伤干预将分2个阶段来进行,第1个阶段是震后3个月内,这一阶段将重建社会支持,对创伤者进行情绪疏解和哀伤辅导。第2个阶段将是一场持久战。据统计,地震发生3个月后,幸存者的自杀行为将逐渐显现并持续增加。在此后的几十年内,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将在不同人群中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并存在。
  
  2 体育活动对心理创伤干预的生物学机制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包括:胺假说、内啡肽假说和心血管功能假说。其中,单胺类物质是神经活动和体液调节的重要物质,如5一羟色胺(serotonin,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等在中枢神经和外周组织中起着多种生理作用。Jacob等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运动可提高血浆儿茶酚胺浓度,但训练强度的效应仍有待明确。Imamura等研究结果表明更长时间的运动导致更强和更长持续时间的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血浆儿茶酚胺可能在女性促进EPOC。尽管EPOC的整体强度较小,如果运动频率和依从性较好,可能产生长期的受益。Ohkuwa等研究明确长时间低氧和低氧运动,对整个大脑4个特殊部位的单胺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间低氧运动降低全脑中的单胺水平,对低氧和低氧运动的敏感性在大脑不同部位有所不同。体育活动可以使血液循环中5-HT、ICE和DA含量上升,如NE减少可引起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社会活动减少,觉醒状态改变;5-HT减少可导致冲动控制能力减弱,食欲下降和易激惹。运动能引起血浆β-内啡肽浓度的上升,β-内啡肽浓度的上升与运动强度、时间等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引起β-内啡肽运动性应答的改变。β-内啡肽可以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改变食欲,降低焦虑、紧张的情绪。
  
  3 体育活动对心理创伤干预的原理与方法
  
  1)体育活动强度的控制。对于中小学生的运动适宜强度衡量可分为3个等级:在运动中,患者感觉轻松,心率在100次/min以下为小强度;感觉明显的运动负荷给身体带来反应,心率100-120次/min为中等强度;感觉运动负荷给身体带来强烈反应,心率120-150次/min或15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心理创伤导致健康状况下降,治疗初期运动强度应控制在小运动强度,随着症状好转、健康情况改善,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运动基础,选择中、小运动强度项目为宜,少量运用大运动强度项目作为辅助。
  2)体育活动时间的控制。运动时间与运动量紧密相关,运动治疗心理障碍应保证每次运动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身体,时间应保证在30min以上。
  3)体育活动频度的控制。治疗初期可从每周2次开始,逐步提高到每周3次以上,治疗效果较好,循序渐进原则尤为重要。
  4)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营造一个积极、轻松、
其他文献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孕妇早期干预治疗及宫内输红细胞治疗严重胎儿溶血病使胎儿存活增加,强力光照治疗、换血、输血和静脉输注
钢筋混凝土柱是竖向承重构件,地震影响下容易发生破坏。我国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都处于地震区,当承重柱受到破坏且不易修复的情况下,考虑到抗震防灾,即使结构没有倒塌也要对其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来院就诊的23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序列号单双
目的对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在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1200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多次根管治疗,患者共6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思想政治工作是与人密切关系的一项工作,因此,在企业中,要做
英雄谱本《水浒传》中的批语未见于著录,学界至今都未有文章对其进行研究。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此本批语的价值并不是很大,但是站在《水浒传》评点史的角度来说,英雄谱本《水浒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效果和对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0例,时间区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依据'数字表法'方式随机分组,
将见习铸造工程师资格认证与本科工程教育相结合,在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中开展见习铸造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满足铸造
电站日调节产生的非恒定流改变了下游河道的适航条件。针对两个大型河流的非恒定流交汇、叠加及在长河段上的传播特性的问题,采用基于隐式与显式结合的算法,提高了模型计算的效率与精度,建立了能模拟长河段非恒定流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宜宾至重庆河段的非恒定流模拟中,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值基本一致,可以用于模拟该河段非恒定流传播过程。两河流电站日调节发电产生的非恒定流可以影响到朱沱
目的 探究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中抽选88例为实验组,同期抽选健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