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年龄偏小的“留守幼儿”。在县城幼儿园中,就有比例不小的3~6岁的“留守幼儿”。本文将就县城幼儿园留守幼儿心理问题及成因、有效教育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城镇幼儿园留守幼儿 心理问题 对策分析
一、关注留守幼儿成长的意义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接着他列举了在幼儿园学到的种种知识,以及养成的习惯,特别强调——
“在幼儿园学到:要始终保持一颗惊喜、好奇的心。”
然而在今天的幼儿园里,在一些“留守幼儿”脸上,我们看不到灿烂的笑容,听不到愉快的笑声。美国作家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说:“笑声是治愈忧虑和悲伤的唯一灵药。”现在没有笑声,这说明,他们的心理或轻或重地存在问题。
3~6岁的幼儿处在心理生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潜力巨大,可塑性强,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极为幼稚,自我调理水平较低,极易因环境等不良要素的影响,以至形成不健康心理。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认知、感情、个性发展和社会顺应能力等发生极端深入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这里要特别提到留守幼儿。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留守儿童,而这些少年儿童中,幼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有一部分流动到县城幼儿园。由于办学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不少外出打工的家长,通过在城里买房或请亲戚朋友帮忙等途径,把一些“留守幼儿”送入园中。而县城居民中,也有些因为下岗或收入较低,夫妻双方或一方到异地谋生,而把孩子留在家中,由双方或一方老人看护,或由夫妻一方(多为女方)看护。所以关注县城幼儿园留守幼儿成长问题十分重要。
二、留守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幼儿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处于高焦虑水平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立场、观点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进而构成其人格的雏形。亲子关系缺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影响深刻也是多方面的。有研究发现,幼儿与父母分离会引起幼儿的焦虑,留守幼儿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状态焦虑水平上要明显高于父母均在家的幼儿;父母离开时,幼儿的年龄越小,焦虑水平越高;父母与留守幼儿的联系频次,比如一周和一个月联系一次在焦虑水平上差异显著。
2.存在孤独自卑等消极情绪体验
每个留守幼儿对自己父母的外出打工都有特定的情绪体验。对于一些留守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无法及时对子女表达关爱,这种沟通和交流的缺乏造成亲子之间的心理隔阂,让幼儿慢慢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感,变得孤单、敏感、自卑。另外,由于代理监护人一般年龄较大,或有其他工作,对留守幼儿的各种心理需求关注不够,这让留守幼儿在心理上感到自己与其他孩子有差别。当遇到事情或看到其他同学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时,很容易产生委屈、难过、缺乏依靠的感受,并表现出对目前和未来生活的担忧。
3.存在比较严重的交往问题
留守幼儿身上最为典型的现象是亲情梦的缺失。在生活中,他们一方面存在着孤独与郁闷,并且表现为放任与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又经常受欺负或攻击其他同学,面临与同伴交往问题。留守幼儿的交往问题显著地受到父母在外打工时间和回家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时间越长影响越严重;同时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年级越低受到的影响越大;而留守女生比男生在交往交流问题上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护。
4.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幼儿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或接触太少,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懦弱等人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幼儿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幼儿,而单亲外出留守幼儿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孩子。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相对于其他同龄幼儿来说,“留守幼儿”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敌视、破坏等不良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幼儿”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我曾经在我园做过调查,89.2% 的“留守幼儿”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幼儿是行不通的。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对于别人的孩子,这些特殊监护人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幼儿”养成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留守幼儿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自然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少数教师十分关心听话、聪明、漂亮的孩子,而忽略在这几方面相对较差的孩子。加之“留守幼儿”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解决“留守幼儿”心理问题的对策
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如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等等。这里着重谈谈幼儿园可以施行的对策。
1.开展“留守幼儿”普查
组织各个班主任,对“留守幼儿”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幼儿”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幼儿”档案。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营造关爱“留守幼儿”氛围
将关爱留守幼儿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对留守幼儿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开展爱心妈妈、爱心阿姨、爱心姐姐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力用亲热的浅笑遣散孩子们的自大,用信赖的眼光打消孩子们的畏怯,用慈祥的抚摩激励孩子们的提高,用赞扬的话语认可孩子们的胜利。把“你真棒”“你能行”“您必定会成功”等话语注进孩子们的心坎,唤醒他们的活跃和快乐情绪。
注重校园建设,用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装饰所有可以绘画的地方,让孩子们走进校园仿佛进入博物馆,又如在画中游,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美的熏陶。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留守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开学初,给留守幼儿赠送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老师带他们回家过双休日。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幼儿,给留他们更多倾诉的机会、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者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自己的干涉,同时在儿童的自我教育中,又必须不使他们因过度努力而感到疲倦”。比如我们幼儿园开设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课程,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内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比如有次我上美术课“画画我灵巧的小手”,我见瑶瑶画的是一张五指分开的画,就说“瑶瑶小朋友,她把我画成了一个小树杈,真漂亮,谢谢瑶瑶。”接着我让孩子们学着我的样子讲评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倩倩拿起丽丽的作品说:“丽丽给我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颜色涂的鲜艳),我可帅了。我要谢谢她。”通过评价画,留守幼儿与同学们增多,并学会欣赏别人。
4.形成关爱“留守幼儿”的合力
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幼儿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幼儿。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与留守幼儿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学初我们给每个留守孩子的家长寄出一封信,建议他们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联系,通过种种方式,以达到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形成对留守幼儿的教育合力。
5.举办全园留守幼儿“联欢会”
纲要指出:“要在艺术活动中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因此,为了使留守儿童体验节日的快乐,我园在“六一”“元旦”等节日,专门举办留守孩子联欢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6.创新常规教育方法
对于幼儿管理常规的好方法有:榜样激励法、生活体验欣赏法、行为巩固法、故事引导法、树立榜样法、教学先行,以教学促常规法等。我们还借鉴拟人化教育方法,即将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以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以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小同是个留守幼儿,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从不主动地找老师和同伴说话。有天早上,我发现小同站在校园一角,在和那里的乌龟“对话”:“乌龟宝宝你有好朋友吗?我能和你做好朋友吗?”我连忙把耳朵凑近乌龟,以他乌龟的口吻告诉他:“我喜欢小同,愿意与他成为好朋友。”在以后我也经常转换角色,以他所喜欢的动物的口吻与他谈心。久而久之,他开始喜欢和我说话,也愿意与其他幼儿交谈,心灵之门在慢慢敞开,性格也在慢慢变得活泼。
总之,留守幼儿的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幼儿园,我们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幼儿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让笑意荡漾在每一个幼儿的脸上。
【参考资料】
[1] 高月梅、张泓 著.《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 幼儿心理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幼儿教育》,2002年版.
[3] 福尔姆 著.《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年版.
[4] 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著.《爱的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幼儿园)
【关键词】城镇幼儿园留守幼儿 心理问题 对策分析
一、关注留守幼儿成长的意义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接着他列举了在幼儿园学到的种种知识,以及养成的习惯,特别强调——
“在幼儿园学到:要始终保持一颗惊喜、好奇的心。”
然而在今天的幼儿园里,在一些“留守幼儿”脸上,我们看不到灿烂的笑容,听不到愉快的笑声。美国作家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说:“笑声是治愈忧虑和悲伤的唯一灵药。”现在没有笑声,这说明,他们的心理或轻或重地存在问题。
3~6岁的幼儿处在心理生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潜力巨大,可塑性强,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极为幼稚,自我调理水平较低,极易因环境等不良要素的影响,以至形成不健康心理。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认知、感情、个性发展和社会顺应能力等发生极端深入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这里要特别提到留守幼儿。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留守儿童,而这些少年儿童中,幼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有一部分流动到县城幼儿园。由于办学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不少外出打工的家长,通过在城里买房或请亲戚朋友帮忙等途径,把一些“留守幼儿”送入园中。而县城居民中,也有些因为下岗或收入较低,夫妻双方或一方到异地谋生,而把孩子留在家中,由双方或一方老人看护,或由夫妻一方(多为女方)看护。所以关注县城幼儿园留守幼儿成长问题十分重要。
二、留守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幼儿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处于高焦虑水平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立场、观点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进而构成其人格的雏形。亲子关系缺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影响深刻也是多方面的。有研究发现,幼儿与父母分离会引起幼儿的焦虑,留守幼儿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状态焦虑水平上要明显高于父母均在家的幼儿;父母离开时,幼儿的年龄越小,焦虑水平越高;父母与留守幼儿的联系频次,比如一周和一个月联系一次在焦虑水平上差异显著。
2.存在孤独自卑等消极情绪体验
每个留守幼儿对自己父母的外出打工都有特定的情绪体验。对于一些留守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无法及时对子女表达关爱,这种沟通和交流的缺乏造成亲子之间的心理隔阂,让幼儿慢慢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感,变得孤单、敏感、自卑。另外,由于代理监护人一般年龄较大,或有其他工作,对留守幼儿的各种心理需求关注不够,这让留守幼儿在心理上感到自己与其他孩子有差别。当遇到事情或看到其他同学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时,很容易产生委屈、难过、缺乏依靠的感受,并表现出对目前和未来生活的担忧。
3.存在比较严重的交往问题
留守幼儿身上最为典型的现象是亲情梦的缺失。在生活中,他们一方面存在着孤独与郁闷,并且表现为放任与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又经常受欺负或攻击其他同学,面临与同伴交往问题。留守幼儿的交往问题显著地受到父母在外打工时间和回家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时间越长影响越严重;同时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年级越低受到的影响越大;而留守女生比男生在交往交流问题上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护。
4.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幼儿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或接触太少,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懦弱等人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幼儿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幼儿,而单亲外出留守幼儿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孩子。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相对于其他同龄幼儿来说,“留守幼儿”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敌视、破坏等不良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幼儿”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我曾经在我园做过调查,89.2% 的“留守幼儿”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幼儿是行不通的。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对于别人的孩子,这些特殊监护人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幼儿”养成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留守幼儿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自然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少数教师十分关心听话、聪明、漂亮的孩子,而忽略在这几方面相对较差的孩子。加之“留守幼儿”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解决“留守幼儿”心理问题的对策
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如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等等。这里着重谈谈幼儿园可以施行的对策。
1.开展“留守幼儿”普查
组织各个班主任,对“留守幼儿”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幼儿”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幼儿”档案。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营造关爱“留守幼儿”氛围
将关爱留守幼儿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对留守幼儿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开展爱心妈妈、爱心阿姨、爱心姐姐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力用亲热的浅笑遣散孩子们的自大,用信赖的眼光打消孩子们的畏怯,用慈祥的抚摩激励孩子们的提高,用赞扬的话语认可孩子们的胜利。把“你真棒”“你能行”“您必定会成功”等话语注进孩子们的心坎,唤醒他们的活跃和快乐情绪。
注重校园建设,用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装饰所有可以绘画的地方,让孩子们走进校园仿佛进入博物馆,又如在画中游,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美的熏陶。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留守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开学初,给留守幼儿赠送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老师带他们回家过双休日。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幼儿,给留他们更多倾诉的机会、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者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自己的干涉,同时在儿童的自我教育中,又必须不使他们因过度努力而感到疲倦”。比如我们幼儿园开设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课程,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内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比如有次我上美术课“画画我灵巧的小手”,我见瑶瑶画的是一张五指分开的画,就说“瑶瑶小朋友,她把我画成了一个小树杈,真漂亮,谢谢瑶瑶。”接着我让孩子们学着我的样子讲评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倩倩拿起丽丽的作品说:“丽丽给我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颜色涂的鲜艳),我可帅了。我要谢谢她。”通过评价画,留守幼儿与同学们增多,并学会欣赏别人。
4.形成关爱“留守幼儿”的合力
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幼儿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幼儿。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与留守幼儿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学初我们给每个留守孩子的家长寄出一封信,建议他们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联系,通过种种方式,以达到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形成对留守幼儿的教育合力。
5.举办全园留守幼儿“联欢会”
纲要指出:“要在艺术活动中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因此,为了使留守儿童体验节日的快乐,我园在“六一”“元旦”等节日,专门举办留守孩子联欢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6.创新常规教育方法
对于幼儿管理常规的好方法有:榜样激励法、生活体验欣赏法、行为巩固法、故事引导法、树立榜样法、教学先行,以教学促常规法等。我们还借鉴拟人化教育方法,即将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以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以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小同是个留守幼儿,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从不主动地找老师和同伴说话。有天早上,我发现小同站在校园一角,在和那里的乌龟“对话”:“乌龟宝宝你有好朋友吗?我能和你做好朋友吗?”我连忙把耳朵凑近乌龟,以他乌龟的口吻告诉他:“我喜欢小同,愿意与他成为好朋友。”在以后我也经常转换角色,以他所喜欢的动物的口吻与他谈心。久而久之,他开始喜欢和我说话,也愿意与其他幼儿交谈,心灵之门在慢慢敞开,性格也在慢慢变得活泼。
总之,留守幼儿的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幼儿园,我们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幼儿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让笑意荡漾在每一个幼儿的脸上。
【参考资料】
[1] 高月梅、张泓 著.《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 幼儿心理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幼儿教育》,2002年版.
[3] 福尔姆 著.《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年版.
[4] 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著.《爱的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