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推倒、重塑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blu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婴宁》是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品之一,文中先后存在“打破”谎言妄言、常识常理、文本逻辑的叙事因素,将既有之物打碎、推倒给人看,从而创塑了婴宁的形象,并垒立了自己的立场,富有“重塑”的意义。《婴宁》中“破与立”的情节元素使得故事愈加引人入胜,极具阅读价值。
  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打破;塑立
  《婴宁》是《聊斋志异》卷二的第六篇,整个故事的曲折性反转情节很多,且反转往往是借由“打破”这一情节元素形成的,具体可归类为三个方面:打破妄言谎言、打破常识常理和打破文本逻辑。蒲松龄将三次“打破”元素寓于情节之中,阐述了自己对于社会世态的思考,使婴宁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得丰满立体。
  1 破妄言:姨侄之诓竟一语成谶
  蒲松龄在《婴宁》开篇就设置了一个谎言,这个谎言来自王生的亲戚吴生,但谎言的打破不是靠戳穿谎言的漏洞和剥夺谎言的真实性,而是赋予谎言真实,使谎言成真。上元一别之后,王子服思念婴宁过甚以致卧病在床,舅舅家的孩子吴生为了安抚王生,便答应王生替他找到婴宁,结果探访穷尽也无婴宁下落。禁不住王生追问,吴生便谎称已经找到该女子,还说那女子是自己姑姑的女儿,也就是王生的姨表妹,住在三十余里外的西南山中。
  吴生的这一句无心之诡言实则是促使故事真正开始的伏笔。王子服从这时起便被吴生蒙在鼓里,正因为吴生这一句诡言在先,王子服才相信了有找得到婴宁的可能性并且还知道了婴宁住处的确切方位,于是独自出门寻找,正好撞上了老媪和朝夕思念的丽人。更巧的是,老媪与王子服互相具展宗阀之后,王生发现老媪一家的身份同吴生所说的信息完全符合,所以笃定了眼前一家正是自己所要寻找之人,因此安心暂住,接下来的情节才得以继续展开。
  本为一句诓骗之话,没想到无心之言却应验了,这一颇有鬼使神差意味的惊人巧合的设立,更加重了狐女婴宁的灵异性,是对婴宁神异性的虚写。从后文来看,吴生之姑、王生之姨早已去世多年,虽然嫁与秦氏但并未生育,吴生明明知道秦家姑一家之事,在说谎时却没有顾忌到这些,偏偏把婴宁的身世归置于秦家姑膝下,就算万般巧合,明事理的吴生也不可能说出如此不加斟酌的谎言,更何况,吴生几番认真探访婴宁去向而不得,结果王子服却按照他撒的大谎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由此不难推测,这谎言及谎言的成真与狐女婴宁的安排不无关联,从初遇时有心或无心遗落的梅枝开始,婴宁为了与王生相遇相识,便开始暗中施展狐精的神异本领,也使得后来吴生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她的姓氏居里。
  作者设置的这一个赶在“婴宁是狐女”这一谜底揭开之前的“打破”情节,对婴宁这一人物产生了“立形”的效果,用暗中营造出的诡异气氛凸显了婴宁狐性的神异。
  2 破常理:岁已成年却痴憨如婴
  《婴宁》中存在不少打破常识、违背常理的情节。首先,老媪刚开始介绍王生与婴宁相互认识时,便直言:“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1]女子十六岁在古代通常已经嫁人生子,而婴宁却仍待字闺中,王生年已十七也是迟迟没有婚配。两人都没有在适合的年纪嫁娶,在当时是较罕见的违背常理的现象了。其次,婴宁随王生归家后自称是王生的亲戚,王母对此将信将疑,也怀疑婴宁为鬼物,然而却在其后不久不忌内亲之嫌。再次,十六岁的女子对礼仪教条本应烂熟于心,但婴宁的举动作态、思想观念却丝毫不成熟,与一个正常的古代十六岁女子形象大相径庭。比如,婴宁第一次见到王生时,发现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直接打趣王生说:“个儿郎目灼灼似贼。”[1]本来捻着梅花一枝却径直遗花在地上,纯真得近乎痴憨,并没有想到遗花对一个古代社会的少女来说是不检点的逾矩行为。两人再次相见之后,王子服拿出一直珍存的梅花以示分别以来的相思与爱意,婴宁却丝毫不解情意:“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1]引得王生无奈地反问:“妹子痴耶。”[1]王子服甚至直言自己对婴宁的爱是“夜共枕席”[1]的夫妻之爱,婴宁仍无所悟:“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1]以上寥寥数笔,将婴宁如痴如憨的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
  古代女子向来为纲常礼教所桎梏,礼教之严苛使女子的一举一动皆受到一定的掣肘,而婴宁却置世俗礼教于不顾,没有在约定俗成的岁数成婚,没有苛守男女界限和“女子第一是安贞”的社会规则,是一个完全跳脱于封建礼教束缚的独特、崭新的女性。她与社会的世俗性保持着彼此相峙、对斥的距离感,她为自己的纯粹、自由、本真赢得了一方空间。虽然她并不具备一个正常古代女子所应具备的仪态,但包括王母在内的人对她却丝毫不排斥、不嘲讽,相反倒是有些怜惜这个女孩,并认可了她与王家子弟王子服的婚事。纯真的婴宁得到了民心和众人的疼惜怜爱,爱笑的模样常常逗得满屋子的人为之粲然,“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便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1]
  蒲松龄如此安排剧情,可见他同故事中的人一样,对这一形象也无半点贬低之意,有的同样是喜爱之情。蒲松龄汲汲于科举入仕,欲图利用体制为自己谋声名、谋前途,可没想到正是这制度阻挠了他的人生步调,使他仕途多舛。生于没落门第的蒲松龄从小就一心向学,致力于用诗书换取功名,可自从十九岁中秀才名气大扬之后,前后参加科考八余次都未考中,一生的科举之路以七十二岁时捐了一个贡生收尾。科举考试的反复受挫,使他对官僚制度的弊端和腐败有着相当深刻的体验,他所处的社会是为礼法所严格浸润的社会,他也终究被社会磨平棱角。经受过礼节制度教育的人会懂得用礼节约束自己,但如婴宁一般自然原始的人则只会关注自我需求的完全抒发与满足。通过对具备极端理想天性的婴宁的描写,蒲松龄将郁积于胸的失意、抗争之情诉诸笔端,表现了对不受拘束、不会逾矩的社会空间的向往。
  蒲松龄借助对婴宁形象打破常理式的塑造,完成了反抗礼教的立意效果,诉说了自己排斥现实及对抗社会意识的生长与觉醒。
  3 破逻辑:天真爱笑终反笑为哭
  蒲松龄自开篇起,便着力描写婴宁如婴儿般未开化的心智,无限纯洁,无限善良,永远带有笑容。按照这样的人物预设发展下去,婴宁应该一直是这样一个单纯到痴傻的女孩子。但作者再一次在故事情节中进行了“打破”,婴宁由爱笑转而变得“不复笑”,由不谙世事变得明是非、懂事理,打破了文本情节使读者在头脑中已然形成的成型逻辑,与读者在心中预想的故事结局背道而驰。
  婴宁与王生成婚后,两人过了一段平静和谐的日子。后来,西邻之子好色过甚,对婴宁荒淫无礼,看起来痴傻天真的婴宁却做出了不符合她形象设定的狡黠之事,她任情恣性地对西邻之子进行了一番惩治,甚至导致他死亡。因此事,婴宁险些被逮至公堂,经过婆母一番礼教的训诫,婴宁默然。
  婴宁最终的结局是“竟不复笑”“终不笑”“未尝有戚容”,这样的结果是当时社会同化所致,蒲松龄在其中寄予了他对于世俗所做出的妥协和让步,此外,笔者认为作者也用“无笑之沉默”这种结局对世俗进行了无声的反抗。婴宁的行为表现一直越于世俗要求之外,但她个人终究还是置身于世俗的大社会之中,况且个人的力量过于单薄,“独善其身”终究不可能实现,甚至会反造成自我伤害,所以“不复笑”也是明智的自我保护方式,是反抗的另一种形式。蒲松龄书写社会现实对天真烂漫的婴宁的摧残,书写无辜之人在迫使下被改变、被惩罚,也侧面表达了他对于无情社会的控诉与批判。
  蒲松龄借助对情节逻辑的打破,展现了狐女婴宁身上为世俗所影响、同化的人性,完成了立形的效果,也将自己对于社会的深切思考置于其中。
  4 在打碎与推倒间重塑
  综上,无论是破妄言、破常理还是破逻辑,打碎的都是固有形态。打破为手段,立形与立意为目的,《婴宁》用破与立的三重叠加,创塑了共有狐性与人性的婴宁形象,描绘出了婴宁的人性由自然原始向社会性、世俗性贴合、转化的动态过程,同时将求世变之思维、逾世矩之大胆展示得突出而鲜明,表现了与社会对抗的心理,达到了立形与立意兼具的效果。婴宁作为蒲松龄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蘊。
  参考文献:
  [1] 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1962:151-153,156.
  作者简介:王欢(1995—),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古装剧历史悠久、类型丰富,随着制作水平的提高,古装剧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剧种。我国的古装剧中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本文主要以近期的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从剧中的布景、生活、家庭伦理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关键词:古装剧;传统文化;宋朝  1 古装剧的定义  古装剧是指时代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电视剧,也包括架空历史但穿着古装并模仿古人习惯的电视剧。古装剧
期刊
摘 要:蒂姆波顿是一位享誉盛名的童话导演,他常在影片中融合幻想与回忆,进行对人的价值、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哲学层面的思考。《大鱼》围绕男主角爱德华自述的一生,对以上思考进行了展露和解答。  关键词:蒂姆波顿;《大鱼》;幻想  蒂姆波顿是当代美国电影界中独树一帜的导演之一,早年在迪士尼担当动画师的经历使“童话”在他后来导演的影片中占据较大比重。他擅长在童话故事中闡释哲理,给人启示,使观影者并行在幻想与
期刊
摘 要:《荒蛮故事》是一部具有浓厚黑色幽默色彩的剧情片,它以6个小故事向观众展现了人类身上固有的动物性,隐藏在人性背后的荒诞和蛮横。本文从海报、片名、片头及电影情节等方面论述影片中人物形象所展现的动物性。  关键词:黑色;荒蛮;动物性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也在改变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荒蛮故事》是由阿根廷青年鬼才导演达米安·斯兹弗隆执导的一部具有浓厚黑色幽默色彩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万水河滨水景观带存在的夜景功能照明不足、灯具造型简单、照明方式单一、灯光布置不合理等问题,运用满足功能照明、丰富景观照明手法的方式对万水河滨水景观带的夜景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景观照明;鞍山;万水河公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亮化工程的逐渐推广,政府加大了对照明规划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最终促进了照明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
期刊
摘 要:程阳八寨是全国旅游名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众多侗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程阳八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不利于侗寨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对程阳八寨建筑景观现状的分析,采用登记造册、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建设新区的方法对程阳八寨建筑景观展开研究,总结能够使程阳八寨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程阳八寨;建筑景观;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程阳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英国著名导演及编剧诺兰兄弟作品为例,对好莱坞商业大片中的文艺片元素运用进行分析,探究当今好莱坞电影工业制度下的一线导演如何平衡电影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克里斯托弗·诺兰与其弟乔纳森·诺兰生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为独立电影制作人,作品风格独特,晦涩难懂。在拍摄了《蝙蝠侠》等一系好莱坞商业电影后,诺兰兄弟成功将自身独特的文艺叙事与流水线式快节奏的商业电影相结合,创造了独属于诺兰兄弟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及强调的“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源泉,是对异质文化融合与冲突的挑战的回应。以时间轴划分,可将中华文化大致分为:一,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二,代表中国近代文化的革命文化;三,代表中国现代文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者都属于文化自信的内容范畴。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比较法等,试探析这三种文化形态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沉浸式艺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同时基于两个艺术现场一个是国外的沉浸式艺术的先锋者“team lab”团队在东京举行的“Borderless”展览,另外一个是今日美术馆举行的“zip未来的狂想”沉浸式展览并在梳理的过程中了解当下艺术界发生的虚拟交互的沉浸式现场。论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走向未来时代的审美艺术;第二部分:沉浸式艺术的概念;第三部分:沉浸式艺术现场;第四部分:思考与批
期刊
摘 要: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又在2018年夏天为纪录片市场带来了一种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从“小视角”叙事的文化记录、“市井化”叙述的风格展现以及“烟火味”表达的音画诠释三个角度出发,建构《人生一串》特别的审美价值空间。  关键词: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审美建构  美食纪录片的发展自《舌尖上的中国1》达到一个高峰,此后各类媒体、制作公司在美食这一议题上进行了全方位、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分析等方法,对比武汉市高校中常见的传统类型艺术普及工作坊并分析现状,以2018年湖北音乐博物馆①《钢琴互动工作坊》和《小提琴互动工作坊》两场互动工作坊为例,探索创新性的艺术普及发展思路,希望为国内高校艺术普及类工作坊的创新发展和观众拓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艺术普及;观众拓展;工作坊  1 工作坊定义及国内研究现状  工作坊(workshop)最早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