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优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完整的内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教师的教学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动机阶段——预备阶段:激发动机、获得期望领会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阶段:指导注意、领会知识习得阶段——编码阶段:提供学习指导、进行知识编码保持阶段——记忆储存阶段回忆阶段——检索、提取知识?摇增强保持概况阶段——迁移阶段:促进学习迁移作业阶段——反应阶段反馈阶段——强化阶段?摇让学生作业、提供反馈
  在他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中,动机、领会、习得三个阶段,重在课堂环节的掌握,保持、回忆、概况、作业、反馈五个阶段,是前三个阶段在课后的延伸。掌握学习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下面以《新中国初期外交》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等问题。
  一、动机阶段对教学策略的优化
  加涅认为,有效的学习必须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动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它是借助于学生内部产生的心理期望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为了激发动机,我利用图片设计三个场景:清政府签不平等条约、袁世凯签二十一条、蒋介石签《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并借用周恩来的话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由此自然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样立即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情景、一个氛围,引导他们继续思考:为什么我们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二、领会阶段对教学策略的优化
  加涅认为,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必须接受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学生对外部刺激的特征作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入其他学习阶段。
  1.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指导学生的注意。当讲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毛泽东用形象的语言把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教师在讲授这三个方针时要用形象的语言加以解释。如另起炉灶,说明我们家里原来有一个旧的炉灶,那么这个旧炉灶是指什么,烧出的饭菜是什么样的?学生很容易明白,旧炉灶是指国民政府,烧出的饭菜是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另起的炉灶是新中国平等的外交关系。
  2.用辩论、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一边倒”,我设计了一个讨论: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走什么样的外交路线,有人认为应该“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假如“一边倒”,又该如何处理与独立自主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国家实力)
  全班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观点各不相同。第一、二组的代表认为我们应该走中间路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不受制于人。这一类的学生主要是没有考虑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第三、四组的代表认为要“一边倒”,但在阐述理由时认为不选择倒向苏联,苏联会生气,甚至用了“背叛”一词,这一类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国家利益。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由于国家实力不够,在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为了稳固新生政权,选择“一边倒”是上上之策。
  3.用层层设问丝丝剖析法吸引学生注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方向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1953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转变,我国外交工作中心由“一边倒”发展为开始注重与邻国发展外交关系,然后开始层层抛问:与邻国相处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很快想到领土、边界问题。与邻国相处必须在平等、互惠互利、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由此,在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访问印缅时,为何把“平等互惠”改成“平等互利”?引导学生思考,惠是恩惠、馈赠的意思,而国与国之间应该是谋求共同利益,因此互利比互惠更符合国家间的关系。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为什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成“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呢?学生想到尊重领土主权比较适合邻国,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适合所有国家,范围更广。不难理解,我国的外交方向从注重社会主义国家到注重邻国更到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乃至世界上所有愿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与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国家,更能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完善,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因为它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处理外交关系时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正因如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用细节微观法指导学生的注意。对于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日内瓦会议,我重点渲染“精彩”一词。采用多媒体展示了两组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步入日内瓦会场的图片,从细微处观察历史。从代表团们的衣帽服饰到周恩来矫健的步伐再到照片背景中其他代表团那种被震呆的表情,无不传递着一个新兴的中国给世人展示的自信和魅力。
  5.用植入情境再现历史法刺激学生的观感。对于另一次更重要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我重点渲染的是“惊险”。为了突出“险”字,我利用视频给学生制造一种惊险的视觉效果。展示美蒋为了千方百计阻挠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策划一连串的暗杀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恩来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参加万隆会议,进一步体会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者为了打开外交僵局作出的不懈努力。
  气氛在不断酝酿,情绪在不断堆砌,美蒋暗杀不成,又使出一记挑拨离间计,此时我给出材料:   材料一(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声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三种势力”,因而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反对中国”。
  并指出,亚非会议的主旨是亚非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加强合作的会议,被挑拨后,会议的航向发生了偏转。我抛出第二个讨论:面对与会代表咄咄逼人的发言,假如你是中国代表团,你该如何应对?这时先前酝酿的情绪都爆发出来了,有些同学被气晕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些同学甚至拿出要吵架的架势。有些同学甚至理论起什么是“新的殖民主义”的问题。由此我顺势提出,同学们出现的这几种情绪正是帝国主义所要看的,因为帝国主义就是要搅黄这次会议,达到封锁、孤立、包围中国的目的。那么周恩来是如何处理的呢?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什么是求同?什么是存异?这一方针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什么是万隆精神?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学生迎刃而解。学生更进一步钦佩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外交智慧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材料三:继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第一次建交高潮后,1956—1965年,出现了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第二次高潮。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泽东曾形象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通过材料,理解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参加万隆会议,此行成功对中国外交的意义何等深远。
  整节课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进行。问题层层抛出,层层解决。在一次次的强烈刺激中,学生的感观受到一次次冲击,进一步加深理解,选择性知觉在加深,为后面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三、习得阶段对教学策略的优化
  加涅认为:“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生就可获得知识。而习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为学生提供一套编码程序,作为对整节课的总结。
  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初步实践成果:1949-1950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的第一次高潮 1950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外交政策的成熟: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向国际舞台:1954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大国身份 参加的国际会议 1955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 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这套编码不仅呈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的走向,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外交上不断趋于灵活、走向成熟,而且反映了国家政策对外交实践的指导性作用,使学生加深了对新时期外交成就的记忆。如果时间允许,则可以准备一些题目让学生当堂练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习得知识的保持和反馈。
  加涅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评定者。教师在安排教学程序时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进行。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我对信息加工理论的初探,今后我将不断摸索,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职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职教师的一大难题,学习成绩不好、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还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偏激、不善于人际交往,还有许多学生常常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和无奈。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作者从开发心理潜能的角度出发,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2号自我,增强其自信心。  关键词: 职校生教育 自信心 2号自我  我们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这一
摘 要: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近期陆续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作者作为大成(珠海)律师事务所筹办组成员之一,有幸亲身参与了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商事登记制度的研究、起草、审议等全过程,见证了《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商事登记管理办法》的诞生和颁布。《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商事登记管理办法》是横琴新区深化改革开放的一次积极探索,为响应和践行时任广东省委汪洋
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音乐活动不仅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幼儿在理解所接触的世界时,有其独特视角,这正是培养音乐创造力的潜在资源。为培养出
《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在唐代,魏征与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对话也是出于此。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中,这成了一条颠覆不破的执政真理——那就是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做人民群众的代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以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为己任,这也是我们党的执政原则。而在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有一点是人民
摘 要: 幸福感的缺失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构思了一次班会课。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感受到他们对上学的渴望,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多么幸福;其次教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在身边寻找幸福;最后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幸福。  关键词: 幸福 班会 开展流程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回答,就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
一、地方责任文化资源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责任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对于培养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责任教育与地方责任文化的对接是创新责任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融责任意识、责任情感、责任能力、责任行为教育为一体的责任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性、地方性,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运用“联想”这一心理现象,诱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新的知识,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联想 种类 重要性  数学教学中的“联想”,如教“正方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有关正方形的一系列知识点,如: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传统意义上讲,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总结了一些方法,旨在引导低年级学生认识生字,牢记生字。  一、在卡片中识字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
摘 要: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自传《忏悔录》的问世,开启了一个文学的新时代;两百年后的中国,亿万富翁李春平出资出版的自传《忏悔无门》叩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思想的人让读者感到了他们的真诚坦白与灵魂的高贵,但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忏悔录》 《忏悔无门》 自我表现 警醒世人  18世纪的欧洲文坛,曾经于震惊中接纳了卢梭的《忏悔录》的问世,并不可逆转地由它开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是积累写作资源的重要途径,但生活并不是写作的唯一来源,大量读写是提高作文水平、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自觉主动地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写作材料,激起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对课外阅读的实施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