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摘录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训班交流座谈会上,与会通讯员积极发言,有年逾八十的“老通讯”,也有热情活泼的九零后,有老促会系统的笔杆子,也有党政宣传部门的骨干……有的表达对老区宣传的看法,有的对《源流》杂志提建议意见,有的分享参加本次培训班的体会,收获良多。
  冯耀华  云浮市老促会
  《源流》是广东省宣传老区政策、报导老区人民发扬老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致富的宣传刊物,我们认为必须积极继续办好,发挥其宣传老区、宏扬老区、帮助老区的作用。作为老促会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将《源流》办好。云浮老促会的主要做法,一是明确发行对象,全市所有老区镇、老区村委要订阅,市、县主要领导、分管农业农村和老区工作的领导人手1份,使订刊数量逐年稳步增长。二是充实老区宣传通讯队伍,增加本地投稿量。三、对通讯员给予用稿奖励。
  建议省老促会、源流杂志社每年组织一至两次的通讯员学习培训,以提高通讯人员的写稿质量。
  谢汝羡  阳江市老促会
  “文章千古事”,这个培训班开班开得好。
  培训班首先给了学员思想理论武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工作重要论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关于加强革命老区宣传工作重要论述;还学习了中宣部关于建设新媒体走融合发展之路指示精神等。
  源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谢佚芳、省老促会副秘书长伍依丽,孜孜不倦传授做文章的诀窍,代表《源流》《广东老区网》对写好稿子做好老区宣传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指导通讯员做文章要坚持“正”“新”“活”原则,社会导向需正确,时代气息需强烈,写作套路需鲜活。
  林 保   茂名市老促会
  通讯员要想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必须发扬严于律己,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到“六勤”:即脑勤、眼勤、耳勤、手勤、腿勤、嘴勤。
  脑勤,就是要勤于思考。新的形势给老促会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通讯员要勤于思考,找准老区建设宣传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区的宣传报道工作。眼勤,就是要勤于发现。通讯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多看、多留心、多观察,善于洞察复杂事件的细微之处,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耳勤,就是要勤听取意见。每当要准备写一篇文稿时,常就文稿应采取什么形式等,与同志们一道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手勤,就是要勤动笔写。只有坚持勤动笔写稿,才能保证自己的思想敏捷和内容鲜活,写出的东西才能与时俱进。腿勤,就是要勤跑基层。要经常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现场,深入到老区广大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嘴勤,就是要勤于动员。在宣传工作中,我们通讯员不仅要带头撰稿、投稿,而且要积极动员基层工作人员撰写稿件。
  何 翔  鹤山市老促会
  我是个年过8旬的老通讯员,是《源流》杂志忠实读者和积极撰稿者,见证《源流》的成长发展历程。回忆20多年前,我寄给《源流》第一篇稿子《弹洞前村壁》,写的是老区战斗故事,见刊后获得10元稿费,当晚高兴得睡不着觉。那时寫稿是“爬格仔”邮寄稿件,劳神费时。后来在孙女辅导下学会用电脑写稿、发稿,效率提高很多。
  回忆最初发行的《源流》,纸质粗糙、黑白照片、还夹杂一些广告。随着时代进步,编辑精心策划,今天的《源流》不论在内容还是印刷质量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纸质精美、彩图清晰,报道且紧跟主旋律,可读性强,为促进老区建设鼓与呼,成为老区人民的精神粮食。据悉,近年《源流》在全国成千期刊中脱颖而出,获评最美期刊,实至名归。
  诚然,改进提高空间是有的,期望建党100周年,《源流》以新面貌示人,给人以更多惊喜。
  伍  超  吴川市老促会
  湛江市老促会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心支持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以讲好“老区革命故事、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故事、老促会故事”为重点,积极营造支持老区建设发展的舆论氛围。
  市老促会与《湛江日报》联手,在该报开辟的“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巡礼”专栏已刊登的,都是老区村庄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的先进典型。
  市老促会以精准扶贫为老区宣传重点,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宣传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的先进典型,激励老区人民斗志,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幸福老区。
  作为老区工作宣传报道的通讯员,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增强责任感;要深入基层接“地气”,心系老区,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功,才能谱写出新时代老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老区建设的美丽华章。
  陈麟育  台山市老促会
  我自2016年起负责台山老促会的宣传工作。五年来的宣传工作,我体会到,做好老区宣传工作,首先要有一股“牛”劲。5年多来,我撰写稿件1000多篇,被各级采用的稿件达600多篇。
  我撰写新闻宣传工作讲究一个“快”字。为了做到快,即采访快、写稿快、发稿快、刊登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我坚持白天下乡采访,回来后就利用晚上时间在家里或独自回单位继续用键盘码字写稿,时常写到深夜时分,直到写好稿件向相关刊物与网站发了邮件后,才得以休息。如2月19日《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督导检查老区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2月21日《台山市横江老区旧村旅美华侨捐款捐物支持家乡抗疫》等新闻稿件,都讲究一个快字。
  我不但写好文字稿,还自己拍摄照片,用照片形式宣传老区。拍摄新闻照片常在广东网“图说老区”发表,计有20多辑。如省老促会调研台山市斗山镇横江老区村剪影、台山碉楼坚如磐石 抗击日寇建立奇功、台山市老区镇村疫情防控阻击战掠影等。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来到龙门县平陵街道志愿军老兵吴桥兴家中,聆听他讲述亲身经历的抗美援朝英雄故事。吴桥兴出生于1934年,今年已是86岁的高龄,但讲起战场上的故事时仍然神采飞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51年2月,年仅16岁的吴桥兴怀着一腔热血,毅然决定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战场保家卫国。他同平陵圩街的15名热血青年从平陵圩出发,用两天时间到达河源县县城报名参军。经过体检,16名平陵客家
期刊
在中国文化中,牛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符号。牛虽然为人驱使,但并不低贱,众所景仰,以之赞誉牛,不过分。  古代社会最早以牛自喻的人,大约是春秋时期的孔子门生司马牛,一名“耕”,一名“犁”,字“子牛”。名也是牛,字也是牛,可见其爱牛、敬牛之深!他一生躬耕,自食其力;主张“忠君”、“恤民”,反对其兄的犯上作乱,祸害苍生,成为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之一。  宋朝抗金名相李纲也自喻为牛。他在《病牛》中说:“
期刊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牛再熟悉不过了。牛是儿时的伙伴,牛是大人劳作的助手,牛总能唤起我们对童年美好的回忆。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老牛一生是辛勤的象征。“牛”是个象形字。早期的牛字是牛头,突出了牛角、牛耳的特征。 牛,六畜之一。我国早在五六千年前就驯养牛了,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缺的角色。  《左传·哀公十七年》说:“诸侯盟,谁执牛耳。”后来,人们把“执牛耳”引申为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期刊
青溪红色交通站咏怀  风吹铲坑忆如烟,  青溪脑际碧漪涟。  一江春水合鸾凤,  两岸秋山梦杜鹃。  碧玉簪铭三地险,  青羅带记两余船。  小船曾载苏区史,  江水还歌赤土篇。  忆松柏坑旧屋有咏  人烟辐辏美山冈,  松柏有村流水长。  往昔常登砖瓦第,  至今犹忆藠头香。  石阶檐角雕云色,  篱径圃丘咏屋墙。  芳草萋萋吟旧梦,  苍山玉带接重阳。
期刊
大埔县丰溪林场位于大埔北部,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毗邻,红色基因承一脉。  丰溪林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下辖溪上、七里溪、上山三个村民委员会,现有林地45697亩,全部列入省级生态公益林管理。丰溪林场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这块红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在当时不足千人的几个山村里,有24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较早开展土地革命  丰溪是较早开展土地革命的
期刊
2020年10月31日,东华能源与茂名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在茂名滨海新区打造南海之莲协同创新驱动中心。驱动中心将促进茂名市从石油化工向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全国首屈一指的先进技术示范点,为创新驱动型烯烃产业链生态化提供源动力,构建政、学、研、产相结合平台。  “滨海新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目前,我们把打造亿吨大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滨海新城作为重点,着力构建’企业集聚+平台
期刊
新冠横虐,神州防控,医生灭疫前冲。  全國复工,城乡复产,推经济日兴隆。洪水袭城中。  政民护江坝,坚若钢铜。  党系民生,解千难绩耀长空。  粮增产物年丰。  看中华大众,其乐融融。  都市盛荣,山川壮丽,家园美景如虹。  天问傲苍穹。  神箭冲天起,科技强雄。  国运昌民富裕,牛岁又飘红。
期刊
为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增强新形势下做好革命老区宣传工作的能力,提高通讯员队伍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增进通讯员与老区宣传平台的沟通联系,11月17日至18日,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举办的广东省老区宣传通讯员培训班(第一期)在茂名市举行。广东省老促会副会长谭世勋、茂名市老促会会长罗明、广东省老促会副秘书长伍依丽、广东省源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谢佚芳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来自江门、阳江、湛江、茂名、云浮五市老促
期刊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老区的宣传报道工作必须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局,宣传老区,服务老区。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着力抓好内容建设,以“内容为王”不放松。提高内容质量,创新内容的表达方式,改进内容产生的效益要求,从来没有现在那么迫切,那么突出,那么关键!
期刊
宽敞整洁的路面,葱葱郁郁的荔枝林,碧绿蜿蜒的小河,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洋楼,空气中隐约传来的歌声……记者到达采访目的地—茂名市高州根子镇大唐荔乡核心区。迎面而来的除了秋日的暖阳,还有当地干部群众谋发展的热情和蓬勃的乡村气息:人居环境整治热火朝天,统一的具有岭南风格的统一外立面改造有序推进,“一村一品”带领村民致富,乡村旅游持续发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高州根子镇党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