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念教学,提升思维探索——以“染色体变异”一节的变化为例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2019年和2007年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中"染色体变异"一节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新版教材在概念教学和思维探索方面的具体差异,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式转变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酶活性的影响因素”为例,从厘清概念进阶关系、生成课时教学目标、组织课时教学活动、评价素养达成情况4个方面,阐述了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以“缺病补正”模型的构建为例,简述“验证某种物质组成的必要性”类实验设计问题的跨章节单元教学。提炼了在初、高中多个实验教学中都能运用到的“缺病补正”实验设计思路,构建思维导图,并列举相应考题,提出一些运用该模型的新型实验情境。
以“脂肪与能量代谢”为例,阐述教师如何融入科研素材,在学习总任务“提高脂肪产率,生产生物柴油”的驱动下,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三单元教学。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证据观察、分析推理、合理质疑、方案设计等学习活动,合理运用生命观念,焕发科学热情,提升科学思维和探究素养,发展生态意识。
<正>1教学由“散、浅”到“紧、深”的转变传统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背后大概念的逻辑认识。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太容易理解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间的逻辑联系,梳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难度较大。单元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认知和整合能力;对主要及核心内容的认知逻辑要严密;具备创新实践的决心和耐力。通过单
期刊
以“人体生理与健康”学习主题为例,从栏目编排、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提示4个维度,比较分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年版之间的差异,并对《2022年版课标》新增的“情景素材建议”进行阐释,为中学生物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创设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控课堂教学的“度”,帮助学生搭建生物知识的阶梯,是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互相信任的教学环境,这些都需要生物教师把控好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科学的奥秘,并建立起面对困难的信心。此外让学生在体会学习快乐的同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利于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经开区为政策冲击变量,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从政策效应和作用机制的角度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与城市工业碳排放的关系。结果发现:(1)经开区设立导致城市工业碳排放增长。但考虑空间效应后,经开区形成的集聚碳减排效应比分散化生产具有更显著的作用;(2)机制分析表明,经开区通过资本市场扭曲和产业协同集聚缺失两种路径增加城市工业碳排放;(3)减少政府干预、提升技术创新以及有效协同制造业和低端生产性服
美是润泽心灵的养分,美是完善人格的追求,美是灵魂深处的向往。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学子的重大责任。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美育,让莘莘学子在课堂内外,感受美、认知美、发现美、创造美,既是历史学科育人责任达成的要求,亦是时代人才培育的殷切呼唤。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学历史教学中美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第一部分,阐述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意
<正>乡村档案是见证乡村发展的真实、重要记录,做好乡村档案工作对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公共治理水平,留存历史人文记忆、推动村镇长期繁荣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校档案馆通过聚合人才信息、科研成果、教育资源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平台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多元化档案利用服务,探索高校档案馆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