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揭示式学习”的策略与模式

来源 :天津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揭示式学习”模式采取逆向设计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利用这个设计理念,开展深度的研究,大力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确立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大概念”进行了解读,有助于理解六侧面的形成,像评估员一样思考,按照“目标一证据一活动”主线,利用“揭示式学习”模式设计基本问题,从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达到理解六个侧面的最高层次。
  [关键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解六侧面;基本问题;揭示式学习
  我通过学习《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对于教学方式的变革有了一定的体会,我利用此理论形成的“揭示式学习”模式,对比在原来创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发现“揭示式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更加强调“逆向设计”,也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来逆向设计教学过程。但与以上模式又有明显不同:学习目标的确立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用学生能够看懂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特别是对“大概念”进行了解读,比如“知道”“理解”“洞察”的区别,这些行为动词让学生更加明确具体含义;而且在最后提出明确的评价量表(量规),告诉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可以达到什么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预习、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评价。
  “揭示式学习”模式可以促進学生多方位学习,达到真正理解的状态,就是达到“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的理解六侧面。
  在我参与的课堂设计过程中,常常把理解六侧面渗透到逆向设计三阶段的“揭示式学习”模式课堂设计中,结果发现非常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再利用必要的评估任务,最大可能提高学生理解高度和深度。
  案例一: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石油的炼制和乙烯的性质”这一堂课。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试图按照“基于理解六侧面的问题模板”设计这一节课。
  解释:通过学案,学生提前预习了“石油的来源是什么?石油的组成元素是什么?如何提炼石油?为什么还要把重油减压蒸馏?乙烯的组成是什么?乙烯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阐明:“石油裂化、裂解的意义是什么?裂解的产物对工业和生活有什么好处?如何用化学手段区分裂化汽油和蒸馏汽油?乙烯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产物是什么?乙烯如何与溴水加成?乙烯与溴水加成的特点是什么?”
  应用:“乙烯与溴水加成还能应用乙烯与哪些物质加成?”“乙烯的结构和乙烷有什么区分?用实验方法如何区分?”
  通过实践发现,这些基本问题是很实用的,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气氛热烈,能够实现理解的前三个侧面的要求,但是带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学习时间不够用的,内容进度和深度达不到要求,这个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需要慢慢解决。
  案例二:高中化学面对面活动之高三第二轮复习研讨课有感。我参加济南市高中化学面对面培训活动,展示了一节高一化学必修2《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研讨课,这节课的设计遵循两条线,一是知识线,二是动手活动线,两条线交相呼应,非常高效率的一节课。我反思,这堂课体现出理解的六个侧面。
  学生在解决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时候是利用模型,组合出实际形状,在转化为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按照这个线,可以容易达到理解的“应用”这个侧面,然后学生又通过转换视角及用全新空间结构角度审视自己的想法,构造新的同分异构体,开发新的方法,过程更简洁明了。从批判性思考的角度看,这些是达到理解的“洞察”这个侧面。
  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我对于课堂的基本问题把握上有了较高的理论高度,对学生的把握也更明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各个化学专题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洞察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能够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事物的核心本质。我认为基本问题是有利于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们像一座桥梁,学习者可以探索学习中仍未被理解的关键理论知识,再借助基本问题,主动探索,加深自己的理解。
  基本问题能够加速促进学生对各个化学专题知识的理解,加速激发学生洞察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加速让学生深入事物的核心本质。
  我按照基本问题的六个指标,设计问题探索,设计的问题是渐进式的:
  1.下面我请同学讨论例题并回答问题(学生状态是心理紧张,注意力集中)。
  2.通过实验总结验证性质有哪些操作,归纳出这些操作的使用条件和目的。
  (学生认真看题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小组代表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对大概念的核心内容的相关探究,所有学生都是参与者,效果非常好。
  我认为“揭示式学习”模式,可以用一步跳一点连续不断递进跳跃式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小组讨论中共同建构出概念规律,达到理解的层次,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持久发展。
  案例三: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过氧化钠的一些知识,学习过程经历由解释到阐明再到应用,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有了一定深度,具有洞察力的学生有能力提出问题:“过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褪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进而教师可以运用“揭示式学习”模式,提出问题:(1)过氧化钠溶于水能使酚酞褪色的物质涉及哪些?(2)如何设计对比实验,一步步排除确定起作用的物质?(3)有可能是新生成的物质起漂白作用吗?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完整的探究方案,我再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利用方案中的药品和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最终学生找到“过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双氧水。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达到“理解六个侧面”最高层次,而且不易产生混淆。
  利用“揭示式学习”模式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像评估员一样思考,站在评估员的角度和站在活动设计者的角度思考的问题是有区别的。
  早期我的教学设计大都从活动出发,按照“活动一证据一目标”主线设计以下问题链:“什么样的活动是有趣和有意义的?我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估?活动的目标应该具体确定为什么?”
  而现在利用“揭示式学习”模式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也尝试从评估员角度出发,按照“目标一证据一活动”主线形成问题链:“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能证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应该建立怎样的一个指标体系?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设计?”
  对比两者不难发现,只有后者能保证学生学习是围绕“预期目标”的,能够形成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达到理解的多个层次。
  案例四:我的一次实验课,是参加省级实验技能操作大赛的选拔选手一个实验设计课。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我是从评估员的思考设计以下问题链:
  “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会用实验方法证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核心知识是什么?(元素性质强弱的标志)”
  “怎样能证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学生会设计出有关实验并且取得目标实验现象)”
  “应该建立怎样的一个指标体系?(设计问题测验或能拓展实验)”
  正是遵从“目标一证据一活动”的主线,对于学生的思维容量和深度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尽快达到“洞察”和“深入”的层次。
  我认为“揭示式学习”模式,采取逆向设计的方式来组织教学,非常注重对学科的核心概念的挖掘和运用,在教学推进的各个阶段,总是创造恰当的问题情境,让核心概念不断出现,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达到对核心概念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的程度,抓住核心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应用,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
  我认为“揭示式学习”模式不是教师独自一人要承担的改革任务,需要学科的教研组充分地组织起来能够接受这个设计理念的教师,每个学期围绕几个特定的主题,开展深度的研究是教学实践的探索,从中不断梳理经验,形成经典的案例。其中教研组的组织和协调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教研组能够定下心来,每学期探索几个课例,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用不了几年的时候,我们就会在学科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和特色来。
其他文献
以密云水库第一溢洪道为例,利用经验公式、数值模型、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三种方法研究了收腰与等宽两种泄槽体型溢洪道的典型库水水位对应的最大泄量,讨论了下游泄槽体型对泄流
患者,女,50岁,右侧后牙疼痛3天。患者右后牙自发性剧痛、持续性跳痛,伸长感加重,咬[牙合]痛。口腔检查47玻粘充填,叩痛(++),松动Ⅲ度。根尖部牙龈潮红,无明显肿胀。扪诊轻微疼痛。X线检查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做一个全面了解,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做一个定位,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全班学生的性格思想状态做一个综合的评估,这样就
本文旨在探究将特效合适地运用在战斗题材的动画作品中,达到提升作品表现力和艺术性的目的。文章结合近代动画影视作品中的特效应用,对动画特效的兴起与发展进行阐述,探究光
现代测控系统中,测量环节开始向智能化、灵活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数据采集系统作为测控系统中的测量环节,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控制系统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虚拟仪器(Labv
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受到家庭教育、家庭文化思想、道德感染熏陶等方面的影响不同,所以在班级中总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让家长、教师头疼的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公路建设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的,因此在进行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公路建设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证公路质量其中之一的工程就是公路排水工程
日前,从在京召开的“中国数字音视频标准与产业论坛”获悉,备受业内关注的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已完成了第一部分(系统)和第二部分(视频)的草
北京大部分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70年代,受当时条件限制,水库大多"先天不足",随着时代进步及规范的不断更新,在水库的除险加固中,弧门支座复核计算不满足现行规范是非常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