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摄影执行手册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ctr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有很多人告诉你:这个季节最好就是躲在空调房间里,哪儿都别去。你还是打点背包,带着心爱的相机上路了。对于某些人,这个季节有难得的假期,对于影友,这更意味着有拍不尽的山川河流与人文故事。旅行是多数影友难得的拍摄机会,不仅是享受美景,更保留路上的记忆。那么如何在旅途中获得好的照片?我们必须先解决几个问题,这是您必定会遇到的困扰,想好之后再上路。
  
  
  旅行拍摄之“方针问题”
  Q1随团出行,怎么拍?
  A很多中老年影友还是习惯跟着旅行团出行,好处是一切都被安排好了,弊端也在于此——旅行变得不刺激,很安全,也有些平淡。建议挑选那些行程安排不紧张的旅行团,“全城一日八景游”或是“五日游遍全省”的团最好别选择了——每天多数时间在大巴上度过。您可以选择几个重要景点的一周游,这样每个景点可以有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多拍一些照片。
  我到底该拍什么,怎么拍?
  
  
  Q2自由行,怎么拍?
  A年轻朋友多数喜欢自由行,其好处是自己挑选景点,安排路线。要注意的是,几个朋友一起出行的话,最好都喜欢摄影,否则很可能遇到你还在不断拍摄,几个“旅友”已经不耐烦走远了的情况。在设定景点和路线的同时,也要给行程留出一定的机动性。出发前自制路书时,要调查好适宜拍摄的景点,多分配一些时间给这些地方。
  
  Q3到处是游人,怎么办?
  A这个问题很难避免,可以从两个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时间和空间。他们都6点起床出去拍,你5点起床;他们都晚上8点收起相机去吃酒,你9点再去,可多拍些夜景;他们下雨都在屋里睡觉,你出去拍雨中风景;他们都挤在一起拍一片云飘过山顶,其实往旁边挪几米,就有另外的一块开阔地可轻松取景拍摄;实在不行,将众人的身影纳入您的相机,让他们成为你镜头中的风景。
  
  
  Q4时间短,没时间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怎么办?
  A这个“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很可能是因为您想拍摄出张望的佛教系列题材那种照片(见本刊今年第4期杂志),是的,看到那种“毒片”,没人能无动于衷。但那确实不是短暂的游览能拍出来的。时间长有长的拍法,时间短有短的拍法。
  
  Q5天气不好怎么办?
  A全国各地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出行之前在网上多查查目的地在这个季节的常见天气,再想想在这个天气下如何拍摄,并选择合适的器材。比如,你想去千灯周庄等水乡古镇拍摄,就要知道这个季节,那里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雨绵绵,不要想当然地出发,到了才发现一周时间都是你不想要的天气,最初的拍摄想法被一一打翻。若有特殊情况,则应改变自己最初的“构思”,用不同的摄影手法去表现,比如拍黑白,拍小景,拍纪实,实在不行,放下相机,简单地感受当地风情,别让拍照耽误了旅游的兴致。
  
  
  Q6到底拍啥?
  A旅行摄影,所到之处和游览方式决定了您的题材和方式,无非风光与人文,以及更重要的——纪念照,而拍摄方式也很难采取某个摄影项目那种长时间深入的拍摄,最适合的仍然是携带数码单反和简单的镜头配置,或是轻便的小数码相机,用灵活开放的心态,以一双不带成规的眼睛去享受旅行。
  
  日光下沙山层峦起伏,设置成黑白模式,突出抽象的曲线和分明的层次,远处两个队友成了趣味中心点。
  安德鲁·皮科克 摄
  
  阴天,使用渐变灰镜压暗天空,待马跑入画面,取雾中倒影为兴趣点。
  麦克·白尔德 (Mike Baird) 摄
  
  午间顶光,将白平衡设定为“白炽灯”,仿佛夜景效果
  
  旅行摄影任务之一:风光
  
  等候时间,捕捉光线
  风光摄影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旅行当中既然没可能在一个景点呆好几天,那么就只有把握每个24小时中的戏剧性光影时间。一天中的日出日落时是光线最富戏剧性的时刻,日落之后天还没黑的这短暂的时段被称为“Magic Hour”(魔术时间)。夏季要想拍到这两个时间的光线效果,就得早起捕捉日出前后这段时间,晚上别贪恋喝酒,多拍一会儿直到天完全黑。
  夜间也能拍?
  在没有阳光的夜里,也同样可以拍摄,可支上三脚架,用长时间曝光来凝固星光照耀下的美景。
  
  白天怎么拍摄?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光线比较普通,也可以拍摄,但是不具备很好的光线效果,尤其是中午顶光的时候,往往亮部和暗部反差比较大,色彩表现不好,此时不妨将相机设置为黑白模式拍摄,可规避直射光线平庸的色彩,用反差来表现景物。
  
  明月高悬,海岸边光线暗淡,用5秒钟曝光时间,实现了这种介于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光线效果。
  天气灰蒙蒙不通透,将相机设置为黑白模式,放弃色彩,拍摄出物体的质感。
  
  旅行摄影任务之二:人文
  人文类风景无非古镇民居、皇家建筑、宗教庙宇、现代城市,这些地方充满了各种细节,信息量大,同时也容易显得杂乱无章,因而必须从时间和空间上予以选择,若能在早晚两个时段等候戏剧性的光线,用景别确定较为紧凑的画面格局,则同样可以成就好片子。
  
  灵活拍摄:坏天气也能出好照片
  坏天气是否就无法拍出好片了?当然不是。在不同的天气中,可以拍不同感觉的照片:阴天可以开启相机的“鲜艳模式”强调色彩的鲜艳浓郁,雨天可开启慢门让雨丝在照片上留下线条;雾天可用丰富的前景背景选择来强调那种影影绰绰的感觉。遇到戏剧性光线,可用广角镜头拍摄场景的大气氛,光线较普通的情况下可取特写画面拍摄景物的细节。
  
  阴天,海面上雾气弥漫,此时拍不出比较“甜”的风光片,采用灯光白平衡,却将此时海面的光线气氛拍了出来。
  不出酒店不能拍出好照片?隔着窗帘随手拍下的日出,经过裁切,成就一幅气氛温暖的小品。
  异地城市充满未知的新鲜感,而一幅城市人文照片,“主人公”和当地环境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旅行摄影任务之三:纪念照
  纪念照常见错误
  画面前景/背景与人物重叠、画面杂乱全是人……一般说来,这些都是拍摄纪念照的常见错误,可以通过改变人物和机位,以及适当使用长焦镜头来规避这种种情况。当然也可以故意用这种手段实现好玩的效果。
  灵活拍摄纪念照
  现在相机功能丰富,体积小巧,我们的纪念照自然也可以玩儿的更随意,放在架子上自拍、灵活运用构图,巧妙的前景背景,用闪灯压暗背景等诸多手段都可尝试,总之,拍出你自己风格的纪念照就是啦!
  
  异地城市街道也充满了新鲜的信息,你会不断按下快门,而最终作品中的信息要经过摄影语言的渲染。选择时间也就是选择光线,日落之后的天光让街景隐隐可见,而刚刚开启的霓虹灯广告牌又带有鲜明的社会信息。
  
  如何拍出风格独特的人文照片
  很多朋友希望能在旅游过程中拍出《美国国家地理》风格的照片,这种照片中必须包含一定的社会人文历史信息,照片不仅仅是美景,而要能看到其中的故事和它所发生的背景,同时要有精当的摄影语言来表达。如果想要拍摄这样的作品,需要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建议出发前对目的地的社会历史等背景进行一定的调查,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条线(例如当地的古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处境、当地居民的某种特别生活方式等),着力围绕这条线进行拍摄。话说回来,您若自己能找到独特的风格,是比模仿任何现有风格都好的一件事。
  
  背景的选择虽然没有当地的社会信息,却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拍摄禁忌
  出游拍摄,很容易到少数民族地区,或经过军事管制区域。在这些地方拍照,要注意打听好当地的民俗习惯和规定,避免随便按快门给自己惹上麻烦。
  做环保摄影人
  摄影人几乎都热爱自然,我们不能像某些著名导演那样为了“艺术创作”而破坏环境。若您的相机用5号电池,建议您使用充电的;随身塑料袋别在景区乱丢……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
  
  旅行团人人手持相机,而他们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责任编辑:张一)
其他文献
热闹了一年的摄影界又将进入年关的盘点。  一年多少事,皆付笑谈中,有风波才会有新闻。    打动人心的 母爱   充满人性光辉的照片——《母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1月23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将全国摄影人及各界人士捐献的12万元中的首批1.15万元善款,送到摄影作品《母爱》的主人公、贫困母亲张洪芬手中。此事充分体现了摄影在关注弱势群体这件事情上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摄影家协会打造品牌 
我告诉他们,光寻找美丽,那是懒人的追求,就像只去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拍下来一样。归根结底,美应该是种结果,而不是起点。      还是在《看·影像志/CAN》杂志第一期里,介绍了美国旧金山“第六街影艺坊”的社区摄影教育实验。我先摘出关于第六街影艺坊介绍的文字:  “摄影的器用是什么?除了新闻报道、历史越记录、名人聚焦、到此一游摄影能否为平凡人的社会带来更多超越文本意义的、超越所谓‘艺术’和‘诗意’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越南分为南方和北方,南越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而北越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所以越战的爆发也就是两个阵营的较量。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造成了永久的伤痛,这一点从大量的好莱坞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而中国和苏联当年除了大量的物质援助之外,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人员,但这一点一直是双方都明白的秘密。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摄影家协会也曾派出尚进和龙熹祖两位同志前往越南,由于保密的原因,这些事情仅为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码摄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PS技术已经开始被应用于数码影像的拍摄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借助于全球定位卫星为自己拍摄的照片准确定位,将具体的照片与Google(谷歌)Earth卫星地图联系在一起,在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之间建立起一座解读数码影像的桥梁。    全球定位卫星带来的革命    在传统摄影时代,要将一张照片与一个具体地理位置联系在一起,最多只能借助于纸与笔的记录,但是
一些喜欢随走随拍的摄影人士,在挑选摄影器材的时候,除了好用够用之外,是否足够轻巧,易携带也是选择的重要准绳之一。  前不久仅重380g的数码单反上市,成为目前最小巧便携的数码单反;小数码相机在追求极限轻薄之路上越走越远;相关配件也力求简单化博得消费者芳心。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摄影器材的小型化、轻型化逐渐形成一种趋势。我想,在不影响拍摄的前提下,减轻负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件好事吧。  在不可少的配件
本月索尼α之星    心里有一个愿望,在遥远遥远的地方。  那里天很蓝、云很白、流水会发出动听的声响;  梦中有一双眼睛,嵌在高天日月之上。  那是藏族娃澄澈的目光,如雪光映心般的纯净、透亮。  禁不住心灵的牵引,我一次次踏上川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每启动一下快门,便带来一次由衷的震撼,这里的一切都令人心生感动。  一直以来,喜欢那种油画般浓重饱和的色彩,向往着寥廓、粗犷和神秘,走进川西其实就等于走进
天冷了,粥開始俏了。粥虽是不起眼的寻常食物,却很得人心,在美食文化里有一席之地。关于粥最早的历史记录见于《周书》,皇帝始烹谷为粥。粥不算饭,与寻常百姓的关系却可以算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随着时代的进步,“养生”被人们频频提及,各种养生粥层穷不出,价格虽满是商业味道,吃的人却不少。   何以谓之粥,水多米少一起煮,米汤煮开了文火熬。最后米粒稀烂米汤浓,米汤和米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稠黏绵密,比干饭水
1950-1965    火红的年代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人民,洋溢着年轻共和国特有的活力:健康乐观,激情飞扬。中国人无论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苏联的烙印——如列宁装、布拉吉等。    50年代末的中国将劳动、艰苦作为美的至高标准。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大单一的款式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    1977-1992    激情的年代  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
乐摄宝专用长焦镜头背囊(Lowepro Lens Trekker 600 AW)的问世,为体育摄影记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为那些常用超望远镜头摄影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款专为300mm至800mm长焦镜头使用者设计的专用摄影背囊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与普通摄影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专为长焦镜头设计    许多摄影包主要为相机和配套镜头的综合使用而设计,而在长焦镜头的保护方
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千千万万个平凡的志愿者,书写了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千千万万双手传递的爱,汇聚起我们同心奋进的磅礴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西北楞经营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想只当看客、不想躲在“战友”的身后、不想只是“躺在家中为国做贡献”,他们想做更多的贡献,他们积极响应局团委号召、听从经营所党组织的召唤,投身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就是西北楞经营所“青年突擊队”。  疫情宣传有他们的嘹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