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为何如此难?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过崂山北九水的游客,多会在山涧里的一块大石前驻足。令他们停下脚步的,不是磐顽之石,而是石上镌刻的两个字“抱一”。
  “抱一”,出自《道德经》,文字虽简,却颇耐咂味。一滴水,折射七色光。何谓“抱一”?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理解。
  “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明月松间,清泉石上”,这是陶潜和王维的“抱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岳飞和辛弃疾的“抱一”;“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保尔的“抱一”;“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是雷锋的“抱一”;“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杨善洲的“抱一”……
  置身大千世界,面对世间万象,要保持一颗沉潜笃定的素心,矢志不移,心无旁骛,委实不易。
  “抱一”之难,难在外面世界的精彩。音之魅,色之眩,犬马之逸,时时扰人五心;得与舍,公与私,义与利,常常令人两难。数十年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不惟物质的空前丰富、需求的不断满足,还有形形色色“分外”的诱惑。而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粒陷入淤泥的种子,都拥有一颗清莲的心。
  “抱一”之难,难在内心的羸弱。君不见:穿得草鞋,嚼得菜根,却抵不住“糖弹”;兢慎于始,公廉于卑,却收不好“官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反思蜕堕失守之因,有温水煮蛙、蚁穴溃堤的微渐不惕,有片石破窗、滴墨染缸的一发不收,也有忘却所来、迷失所去的歧途不返。归根结底,无不由弃“抱一”始,而致以“抱憾、抱愧、抱恨”终。
  “抱一”不易,当炼定力。风吹过,但见草伏、树摇、云走,而山自岿然不动。幻变和纷扰永远是世界的常态。愤懑于“这个世界怎么了”,纠结于“这个世界会好么”,不如起而为之,让“这个世界看我们”。
  打铁须得身硬,定力须有支撑。这个支撑,来自竹签子也穿不裂的坚定信仰,来自钢筋铁骨铜豌豆的坚强意志,更来自“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实底气。诸葛有云: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坐得住冷板凳,嚼得香苦菜根,身在陋巷胸怀苍黎,夙夜在公不忘进取,如是,或可令矢志于“抱一”者“抱”得更加内生、从容且平静持久。
  “此心安处是故乡”,无论何时何地,若得“抱一”,“故乡”将不再遥远。
其他文献
在激战正酣、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世界里,如果你的认识还只停留在马云的余额宝和微信的理财通,那就过时了.rn各类理财APP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于有理财需求的市民来说
期刊
摘 要 随着个性意识的觉醒,译者逐渐由传统观念中的仆人状态转化成翻译的主体。但这一理论仍有待商榷,因为一味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很容易忽视翻译中的环境因素。若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探讨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取法自然,力求和谐,则可对此做相关补充。  关键词 生态视角 法律翻译 译者主体  相较于其他文体的翻译,法律翻译有其鲜明的特点:作为庄严文体之一,法律翻译的用词精确,结构严谨,要求译者对原文有极高
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学生宿舍管理方式为学校层面直接进行管理的“一级管理”模式,该模式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宿舍安排分散,信息收集和反馈环节多及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等诸多
永煤铁运处采用半自动闭塞联锁设备,设备故障率较少,作业效率与安全系数较高,与之而来的是人员遇到特殊情况急剧减少,一旦遇到停电等突发情况,往往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处理,给行车安
“安全管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各项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在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计划,需要解决传统教学模
知识经济时代给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企业变化也是最大的,同时,企业对这一新经济时代所做出的有力回应,又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管理创新,如何卓越有成效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重视,尤其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机电系统的联合调试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由于轨道交通机电系统在城市
在荷兰,自行车比人还多,像阿姆斯特丹和海牙这样的城市,市民出行多达70%是靠骑车.rn二战前,荷兰的城市交通主要靠自行车.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汽车数量猛增,情况发生了变化.荷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武汉商学院与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两校对口支持合作共建的意义、前景,并初探性地指出了切点。  关键词 对口支援 合作共建  200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十意见》吹响了全国支援新疆发展的的总号角。2010年2月底,基本上形成了湖北对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固定的对口援助。一年来,湖北省根据我省实际制定了对口援博工作总方案,确定
岩波系列讲座《日本“帝国”的学知》(全8卷),从新闻学、法学等多维度考察日本“帝国”时期的学知。2006年出版的第6卷《日本“帝国”的学知:地域研究下的亚洲》,是由东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