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外小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实验教材来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形式分为演示实验、运用与实践、学生分组实验、调查与研究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运用与实践、调查与研究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来完成。演示实验时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观察,而学生分组实验项目又比较少。所以,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课外小实验是教师依据教育实践的需求,让学生独自或者是几个同学组成实验小组,自己来找寻仪器资料,自行规划实验,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可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能够运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不受实验设备的约束。实验的过程比较简略,操作也比较便利,实验成功率比较高,效果也是非常直观的。而生物课外小实验可拉近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明确感受到生物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生物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笔者就谈谈课外小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外小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好奇心
  在生物课外小实验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的新鲜感以及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例如,在夏天,没有放在冰箱里的剩饭第二天就会发馊,而放在冰箱里的剩饭不会发馊,可指导学生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对照实验,分析得出结论: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等环境因素。此类有趣的小实验能把学生引进生物知识的海洋中。“生物难学”这一畏难情绪被淡化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在课外小实验中得到了启示,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外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生物课外小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及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创新的实验活动。课外小实验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中的知识,不迷信,不墨守成规,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力,独立思考,大胆探求,独具匠心,并且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课外小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特性与特长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学生亲自动手,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操作疑问,通过不断地检验练习,由不熟练到熟练,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课外小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学常识,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融入生活中。如,在学习“植物营养繁殖”时,教师特意组织学生课外进行种植马铃薯、柳树扦插以及草莓压条栽培的实验,可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的爱好以及条件来挑选其中的一项来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在课外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且向自个的爸爸妈妈学习,向有经验的农民进行讨教,在天然的实验田当中大胆地求证课本上的知识,不断地探究生物的奇特性,既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办法,又领会到了劳作的趣味,并且深刻地认识到生物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通过小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三、生物课外小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把生物课中的植物生成过程等探究内容展现出来。通过生物课外小实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惯于探究性思维,在探究中发现,在应用中拓展、反思,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例如,学生课题《沙溪河畔绿化景观和安全满意度调查》,就是源于媒体上竞相争论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而开设的一个课题。多年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中有不少活动引出了一些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有的探究项目在讨论部分提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以及建议。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便可以为日后发现问题提供来源。比如,《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光合作用的实验改进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模拟探究》《植物的运输作用》等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活动的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类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其意义及价值将更大。
  在生物教育中,课外小实验的教育无疑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注重从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不断地开展实验,学生才能在探求中自己获取知识,在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系统,才能使探究性实验的教育充满活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及探究能力。
  四、生物课外小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得知事物具体情况、获取生物知识、发现知识疑问的源泉。许多科学史上的重要知识发现都是通过细微观察而获得的。在开展课外生物实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激起学生在观察方面的兴趣,详细教导观察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用兢兢业业的科学态度去观察,启示学生在观察当中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
  观察才能的进步,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各方面进行观察,并且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由此才可以全面地认识事物。
  例如,学习“种子的萌发条件”前,让每位学生
  在塑料杯中
  对玉米、黄豆、绿豆等种子进行实验培养,并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由于实验是学生在家中各自独立进行操作,缺少教师的演示指导,一定会有不足之处甚至失利。但是由于实验比较容易操作,而且不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及实验结果的对比,取长补短,重复地进行实验,绝大多数学生仍取得了成功。上课时,我让学生将在课外培养的萌发种子带至课堂展示。在学生自个培养黄豆等幼根并观察幼根和根毛的实验中,教师还应当教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幼根在不一样的生长时期的形状变动,并进行肉眼查询和放大镜查询的对比,使学生在动态改动的悉数查询中体会根的生长进程、根吸水的部位以及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显微镜查询根毛的方位和根尖的规划,联系根尖规划挂图,了解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规划特征,然后进一步观察根的生长。观察到了表象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表象背后蕴含的生物知识。这样,通过课外小实验,既让理论知识联系了实践过程,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生物课外小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拓宽和延伸。它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精神。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极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为他们营造亲身实践、亲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协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主体间性是现代民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主体间性的课堂表现为自主、合作、引领、超越等特点。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思维是构建主体间性课堂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学习合作共同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体育院校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听说能力较差,词汇量较小。文章通过观察学生在词汇习得中的各种误区,分析其原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法。
为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和课堂效益相结合,是每个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我几年来的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是自学的保证  很多学生不愿意预习,或不会预习,为此,教师要提供较详细的预习提纲和预习题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
田永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文史馆书画艺术研究员、渭南市书协副主席、渭南市书画院副院长、渭南市管拔尖人才、渭南市政协书画室主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10号文件”)确定的工作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房
日前,由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机电所设计施工的广州利通广场工程核心筒爬模施工顺利完成,该工程结构高度303米,主体结构较原计划提前25天封顶。该院将液压爬模体系与爬升楼梯在
This paper corresponds to the written versions of many lectures at several locations including the most recent one at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 on June 8,2011.
期刊
在水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往往能得到克服和防止,施工质量控制同样也是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的。本文着重对几种水暖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其相应的施工质量控
2010年1月18日至20日,云南省富宁县组织县发改、审计、建设、财政、地震等部门,对全县2009年度1250户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工程建设进行实地验收,并顺利通过了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