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啥说反话?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宝贝3岁。最近,孩子的爸爸、奶奶都反映说孩子在家总说反话,如果按照他说的去做,他就会很不满意。如果不按他说的去做,更不得了。请问,这孩子到底想干什么?
  李美华
  答:孩子是进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逆反期,此时的他需要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的确认,希望父母和亲近他的人能够接纳他,他行为的潜台词是:我长大了,我很能干!
  第一逆反期的孩子,主要的行为表现有:
  1.要参与成人的活动,自以为别人能干好的事情自己也能干好,并大胆去做。
  2.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往往坚持退回原始状态,自己重新做。
  3.常常逆着父母的意愿,说“不”。
  4.喜欢听人夸奖他。
  在第一逆反期,亲子关系的主要矛盾是:孩子有了超出自己实际发展水平的长大感,父母对幼儿的长大感应对不足,不信任孩子,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那么面对孩子的逆反,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1.游戏是最好的教育
  此时的孩子很想去体验大人做的事情,更多地认识世界。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满足孩子的需求。游戏中,我们不需要刻意让着孩子,只需按照游戏规则,展现真实的自己就行,否则孩子会感到你在敷衍他。
  2.发展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务劳动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正在失去或从未发展出良好的自理能力。因为很多父母不惜一切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直接威胁到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所以,家长请记得给孩子留一个“我很厉害”的表现机会。
  3.发现孩子的优点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缺点和小问题有过多的担忧,继而否定孩子的全部。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请记得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孩子更高的自我价值感。
  第一逆反期是孩子自我觉醒的必经阶段,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心,帮助孩子平稳进入下一阶段。
其他文献
清晨,四岁的小雅要求妈妈:“我要编两个漂亮的小辫子!”“没时间了,妈妈上班该迟到了!”眼见时钟的指针已经指到了7点40分,还有20分钟就到点了。妈妈简单地给小雅梳了一个马
很多人愿意相信并认为自己有过心灵感应的体验。我们为什么相信心灵感应?心理学家的解释是:我们需要相信它!数据:多少人相信?非常相信和有些相信:36.0%;“不太相信”和“完全
分析困扰本身是表层的基础心理技能,激发潜在能量才是最终的解梦之道不久前,朋友说了一个关于梦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去赶考。这个秀才去的时候,心里很忐忑,一直想会考成一个
个案  季琴是市中医院妇产科主任,技术了得,在医院和患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老公刘国军是农行的网络工程师,业务单纯,跟他内向的性格很合拍。在许多同事朋友眼里,这两口子都是技术能手,薪水高、福利好,日子应该过得开心幸福。其实不然,儿子刘牛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苦恼和烦愁。  刘牛今年11岁,不仅整天沉迷于网络,而且脾气见长,骄蛮懒散。刘国军对刘牛的教育态度是随性,他认为儿子喜欢网络没有什么不好,说不
P2P网络通常基于特定的网络拓扑图。给定静态拓扑图,处理节点加入退出的动态维护机制对P2P网络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Kautz图具有常量度数、低拥塞以及最优网络直径等优良特性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注意功能受损的特点。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选取69例癫痫患者作为病例组,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持续操作任务实验(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肝性脑病(HE)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发病时常有诱
有一天,你无意中救了爱神丘比特。为了报答你,他愿意传授你一项法术,你希望学会什么呢?  A 随心所欲移动物品  B 回到过去或预知未来  C 在空中飞行  D 变成别人的样貌,体验别人的生活  E 可变成隐形人  F 读出或控制别人的思想行为  A 你个性活泼开朗,只要有你的场合,总是十分热闹,绝无冷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所以身为你的另一半,一定会有很多惊喜和期待!  B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先生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全国小语会名誉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半年前,晓涛的妈妈因急性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父亲早亡的晓涛每天晚上都在医院陪护,白天还要坚持上班,1个月下来,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已经临近了崩溃的地步。在晓涛的母亲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