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长征时期毛泽东词作的豪迈革命情怀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ou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长征时期,毛泽东有着相当多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能够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艰难,同时也能看出毛泽东的豪迈革命情怀。在文中主要就以《念奴娇·昆仑》为例就长征时期毛泽东的豪迈革命情怀进行分析。
  [关键词]毛泽东;《念奴娇·昆仑》;长征;革命情怀
  [作者简介]张旭(1986-),女,湖南湘潭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文博馆员,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博物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A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8-0010-02
  毛泽东是伟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感情丰富、才气纵横的诗词大家。他的词作豪放而不失细腻,气势磅礴却不失优美意境,豪放中兼具婉约;他不仅驰骋政坛、策马疆场,同样也畅游于中国浩瀚的诗词王国,创作出了许多雄奇瑰丽的作品。《念奴娇·昆仑》可谓毛泽东词中豪放之典范,词中流畅豪健的笔调,将奔放自如的气势,苍茫雄壮的意境和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尽显无遗。本文试赏析蕴藏于词中的豪迈革命情怀。
  一、《念奴娇·昆仑》的创作背景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该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即将结束。10月,毛泽东行军途中,带领红军努力翻越岷山,远望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在红军长征时期,艰难困苦,自然险恶,毛泽东和战士们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笑看战场风云,在他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中,豪情壮志和革命胸怀常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1935年10月,以昆仑山为着眼点和新征程的出发点,一举表达了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具體的描写结合豪迈的抒情,成就了该词的气势和意境,目的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形成燎原之势,最终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由此可以窥见,毛泽东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已经初露峥嵘。词中主题的分析和解读类型丰富多样而又扑朔迷离,但是词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作者曾于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批注时讲到:“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接着又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笑称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二、《念奴娇·昆仑》的豪放意境
  (一)上阙以写实为主,烘托独险、至高、极老、彻寒。“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作为全词始句,上阙写景极度烘托气氛。“横空出世,莽昆仑”,给读者以气势磅礴的壮阔景观,“横空”指昆仑山横天际,写其独险;“出世”则写昆仑山高大言其至高,指出昆仑山之浩大;“莽”字写其险,蜿蜒之姿跃于眼前。寥寥数笔将昆仑山之雄姿勾勒得活灵活现。“阅尽人间春色”指出昆仑山目睹着人间沧桑巨变,一“尽”字将其古远描绘极至。
  宋代张元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词人在此作“飞起玉龙三百万”,词中“飞起”一词妙手点化即成活脱动态,与张元败鳞残甲满天飞的静态颓废之景相比更显生动。“飞起”一词体现的是词人笔下的化颓废为积极,变静为动之效果,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词人仿若信手拈来却画龙点睛,出神入化。
  “搅得周天寒彻”将昆仑山的极度寒冷体现得如此真切。高大奇雄昆仑山极寒极峻,自然条件之恶劣可想而知,昆仑山历史上多次“夏日消融”致使“江河横溢”祸害人间。词人抚今追昔,心潮澎湃、面对着巍巍昆仑发出感概“千秋功罪,谁人曾于评说”的感叹,极其自然的为下阙之抒情做好铺垫。
  (二)下阙抒情为主,词人指点江山抒己豪情。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论者,不相信什么鬼神……。”作为革命者理所当然的以主宰者的姿态面对自然界的产物,面对巍巍昆仑山,发出指令“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豪气充盈于天地之间。
  既而又以冠绝古今的气魄对昆仑下出了“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的战书。那背倚苍穹、仗剑天外的革命者形象是何其伟岸,把巍巍昆仑截为三截的想象又何其大胆和奇特。
  如果将昆仑裁为三截又会怎样呢?“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在共产主义世界里,在不久的未来,世界和平美好,帝国主义彻底消失了,人民群众才有了改造昆仑山的条件,这条件既有自然地理条件又需要人文社会环境,这样才会使昆仑山造福于全球各国人民。“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也将指日可待!
  全词以雄伟气势开头,又以雄伟气概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诗歌的豪放与旷达,用夸张和拟人,联想丰富,意象奇妙,流畅豪健的笔调,奔放自如的气势,苍茫雄壮的意境使全词意境似乘风破浪、浩浩荡荡、奔流直下,可谓豪放之正宗。
  三、赏析词人豪迈的革命情怀
  (一)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体现诗人气概与胸襟。整词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方法,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浪漫主义的极度夸张,象征意义的表现浑然一体,宏伟气魄和昂扬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豪迈的革命情怀清晰可见,非凡的气度、恢宏的境界,奇幻的想象,体现出豪迈气魄和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寓情、景、史于词中,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描述景物、述说史实、畅想未来,无不体现出毛泽东的革命热情和豪放气概,同时也是他心系人民、胸怀世界、为人类正义事业而革命的直接体现。
  雄伟壮观的雪山奇景,瑰丽奇特的艺术思想,革命者的豪迈气概,胸怀世界的领袖胸襟,成就了《念奴娇·昆仑》一词的豪放美。词中昆仑山是被改造的对象,也是被斗争的对象,巍巍昆仑、峥嵘雄伟,同时也曾祸害于人间,诗人内心充满了革命豪情壮志,恰当的词语突出昆仑的雄险,更衬托出征服者、革命者的强大。   毛泽东的一生,他所独具的奋斗性格和豪迈气质仿佛与生俱来,玉汝于成。年轻时“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豪迈誓言已可见其豪迈情怀。该词中“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不仅字面上运用简省好看,更体现出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正是这样一种革命情怀,在这位人民领袖的作品中,豪放美才会体现得如此之自然,真情流露。词人追昔古今昆仑山曾多次殃及无辜,伤及百姓,为害人间,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的语句,既是他对自然的呐喊,更多的是一种命令和指令,人定胜天、改造自然、藐视困难的豪情表现得一览无遗,革命志气展現得如此淡定自如,也是他与天地和自然奋斗的直接体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全融入词中,同时无不体现出革命者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的奋斗情怀。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即有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为天下大多数人民而奋斗的情怀,就其一生来看,在他将奋斗视为一种乐趣,将奋斗融于豪迈的气质之中,体现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他这一生,把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融入无限的与天、地、人类的斗争之中,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他甘于苦中作乐、舍小家为大家,体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奉献精神和革命情怀。
  (二)语言的雅俗共赏,透露贴近民情的艺术风格。全词自然和物象的结合,人情与自然的巧妙联系,呈献给读者豪情奔放,自然贴切之大美感受,革命情怀与自然造化之意跃然纸上。通读毛泽东的诗词,不难发现,他常用善用巧用口语,口语的适当运用增添了作品通俗性和趣味性,念起来朗朗上口,因此也很快便流传开来。其诗词作品《念奴娇·鸟儿问答》《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诗词中皆有使用口语和俗语。词人写到“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既通俗易懂,又体现出词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无畏无惧的心境。鼓励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所造福的想法跃然纸上。
  词中“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把词人一视同仁不分亲疏的豪爽性格也体现得恰如其分,颇为本色表达。体现出词人在当时环境下藐视困难的气概和举重若轻的革命者风范,领袖气质一览无遗。据毛泽东本人回忆,词中本作“一截留中国”后在1958 年改为“一截还东国”将日本囊括其中。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夸张,饱满的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者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理想,热情歌颂了未来的共产主义世界,无处不体现出革命者的奋发向上。
  词中在人称的运用方面也将“我”作为大自然的改造者,将昆仑山拟人,与其直接对话,作为大自然的征服者,他以特有的豪迈气质和运用自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气概。
  诗词是毛泽东在长征艰难环境中找到的一种宣泄内心真实情感的方式,读他在长征时期的诗词,人们很容易的体会到藏于字里行间的那一份乐观豁达和坚强,体会到的是那段艰苦岁月里中华儿女的坚忍不拔,面对困难自强不息,面对苦痛甘之如饴、积极乐观、意志坚强的精神。这正是《念奴娇·昆仑》中所体现出的豪迈革命精神内涵之一,也是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和红军集体所具备的坚不可摧的力量。
  纵观历史,诗词源于民间生活劳作、提供给民众歌唱或体现生产生活状况,它最大特色在于用最简化的话语和最犀利的意蕴表达作者所要体现的主题思想,这种情怀或悲伤或讴歌亦或豪迈等等。成功之作能自然勾起读者对诗词所要表达的意境及寓意的共鸣。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它是播种机、是宣言书、是宣传队”,长征中革命者所体现的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真实体现,它打动和感染着毛泽东及每一位中华儿女,这种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念奴娇·昆仑[J].党史博采(理论),2016(07):30.
  [2]张志超.毛泽东诗词研究史论[D].吉林大学,2016.
  [3]崔亚婷.浅议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中“山”意象的精神内涵[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1):201.
其他文献
供销社的辉煌历史,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缩影。沙河市供销社成立于建国初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销系统是利税大户,当时供销社直营店、代销店遍布城乡,点多面广,全市门店经营最高峰时职工达1500多人,为繁荣农村经济,搞活商品流通,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沙河市供销社正确分析新时期供销社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增强发展的机遇意识;正确认识供销社的特色优势,增强发展的大局
期刊
[摘要]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征程,蕴育了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梳理习近平党建思想实践进路,有助于深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必然性,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习近平党建思想;历史逻辑;改革开放;实践进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蕴育了习近平党
期刊
[摘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以党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高校机关党建工作。  [关键词]政治建设;党建;党支部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论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一论断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期刊
[摘要]探索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许昌市前宋村创造性地搭建“一编三定”新载体,有效解决了无职党员无“位”、无“为”、无“骨”、无“力”等问题,为破解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题找到了突破口和着力点。  [关键词]“一编三定”;无职党员;基层党建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紧紧依靠农村党员这一基本队伍和政治力量。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
期刊
[摘要]作为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温州市教育系统党内人文关怀坚持普遍关怀与重点帮扶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内人文关怀的新机制。围绕着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扶助、党性激励等方面推出诸多举措,坚定党员教师的政治信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推进温州市教育事业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教育系统;党员教师;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关怀。浙江省
期刊
[摘要]近年来,革命类纪念馆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作为典型的革命类纪念馆,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打造出具有黄埔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当前形势下,党员队伍组成结构不断变化,党性教育面临着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才能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黄埔军校  党性教育历
期刊
[摘要]当今学界在研究马克思的个人发展观时,诸多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后来成熟时期的著作,但是马克思的思想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有它的继承性,因此,对青年时期马克思关于个人发展观的研究对理解马克思的整个个人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博士论文》时期是马克思个人发展观的萌芽时期,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借“原子偏斜运动”萌发了对个人自由的深切关注。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是马克思个人发
期刊
[摘要]通过对263名贵港市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公务员职业适应性问卷调查,并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贵港市新录用公务员职业适应性等方面探索公务员培训路径。  [关键词]新录用公务员;职业适应性;贵港市  职业适应性指的是个人与某一特定职业活动在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达到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中坚力量,充当着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等多重角色,其职业适应状况不仅直接
期刊
[摘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根本政治保证。近年来,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甘陕管理处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的质量,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内生动力的对策建议:切实抓好政治建设,不断夯实基层组织的政治基礎;切实抓好思想建设,不断夯实基层组织的文化基础;切实抓好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
期刊
[摘要]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原则,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科学地总结了在革命战争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雏形,科学诠释了中国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与革命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党的思政教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加快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丰富和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