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精神照亮语文教育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以身作则,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和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还应在综合性学习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个性、塑造个性和展现个性的舞台,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中闪闪发光。
  关键词:人文精神 课堂 语文
  
  过去这六十年,语文教育从来不曾脱离过时代主流。它的教材配备、教学设计、思想指导等甚至反映出了时代风口浪尖上的每一个微妙的变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时代主流的正确性。而中学语文教育跟风的结果就是前三十年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后三十年则不断强化语文的工具属性,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将语文教学等同于技能培训。
  正是这种功利地看待语文教育的方式,使语文教育失去了它的精神内核。学了十多年的语文,我们却很少能在这批未来主人翁身上发现他们对世界、社会、人本身深刻的思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着惊人相似的两面:一面是沉浸在学校一隅,为了分数名次而奋力拼争,一面是浮动于灰色心情中,为了简单浅薄的小情小感而悲欣交加。
  这才是六十年中学语文教育的致命之处,也就是说,它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学语文教育从来未曾独立过。长期以来它就是一个附庸。我们的教育界一直都未明白中学语文教育必须要有专属自己的精神特质。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以人类文化为文化基础,以珍视人的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追求一种对真理的认识,对道德的完善和美好的情感的体验。在中学阶段,人文精神表现在“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那么我们如何来体现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呢?有人说得好:“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段话为我们践行人文精神的教育观提供了方向。
  首先,正确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个人尊严和特殊个性的人,教育核心是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这种“唤醒”注定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能“灌输”也不能“训练”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尊重学生的精神自由,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精神的故乡,一个心灵的家园。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他自己的主体意识,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还要看到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孩子,有其惰性,有其贪玩、好动、爱胡思乱想的天性。而学生的成长不应以失去童心为代价。因此,面对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所谓“出格”的言行,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压制的办法,应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理解,给学生一定的心理自由。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应该尊重这种个性差异,提倡和尊重多元化。
  其次,用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文精神。
  “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需要高人文素养的教师。人文精神教育要求要能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学生从教师那学习的除了书本知识,还有教师言谈举止所表现的操行和道德,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三,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熏陶人文精神。
  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人文精神的最佳载体。它的形象性使它可以摆脱理论传输的僵硬,教师完全可以把人文精神当作一种感受甚至下意识逐次渗透给学生。如《将进酒》,何必硬要剖析什么是豪放,什么是主题,教师充满激情的一读,学生们就能感觉到人类自由精神的高蹈不顾。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齐声诵读声中,低眉顺眼,胁肩谄笑的人格障碍定将烟消云散。在作品的时代,语文教育者才有更多展示人类伟大精神的机会。
  第四,在写作中培育人文精神。
  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写作中,人文精神培育的前提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从日常生活,从自我、个性,从率直的思想、从真善美出发,把作文中的条条框框和思想禁锢打破,把作文的主题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扩展到亲情、爱心、个性、自我、自由民主、生活化、平民化、精神物质、率直纯朴、求真、求善求美,忧患意识、实事求是上来。还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真情、写实感。在作文评语中要充满人文性,教师要多一份人文精神的责任感,真心倾注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怀。
  第五,在语文社会实践中提升人文精神。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都要为实践服务,语文教育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不能被禁锢在课堂和课本这个小小的时空中,我们要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去,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文精神土壤上,实践语文教育社会化。总之,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倾听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民生的发展,使身心从有限的课本中放飞到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全面提升人文精神的修养。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见,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
期刊
从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识无论是在难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不少学生在初中时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但一到高中,兴趣就逐渐下降,有的同学甚至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升学应试的题海战术中,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为学生创设学习的阶梯和舞台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多数地方都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每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一、体育后进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有许多技巧,恰当的运用,能使课堂熠熠
期刊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与语文教
期刊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征,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等。社会交际能力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    一、利用教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
期刊
学生阅读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只有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而课堂中有目的的阅读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受益“终身”。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激活思维,自主预习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在
期刊
目前对于小学生来说口语表达面临很多的困难:口语表达流畅度欠佳,没有条理;即兴表达能力弱,缺少用形象生动的口头词语和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辅助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在口语交际中不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为了给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为师追求“艺术三美”——语言美、视觉美、空灵美。我们教师的语言就应
期刊
所谓自学,就是通过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地去学习并获取知识的过程。自学能力是指独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具有自学能力的人,一般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能在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新知识、技能。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教师从“教书匠”的窘境中解脱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外的自
期刊
一、以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融合为一体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而小学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基础学科。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当然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时代特色与发展趋势。  我国近几年来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开发智力的重要性的同时,并不否定传授知识的必要性。再把讲解法加以改革,使它更富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在日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