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后,“体医融合”成为学者研究热点。本研究从体医融合观念出发,探讨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体医融合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健康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体医融合;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发展策略
  自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后,社会各界学者对于“体医融合”的研究掀起高潮。增强体质,才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这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目的是一致的。探索体育运动与健康深度融合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之路,最终目标是解决我国面临的居民健康问题,加快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体医融合背景下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要求社会各界,尤其体育、医疗,教育等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全民健康体系的形成。
  笔者通过对全民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分析体育业与医疗服务业的融合现状及主要问题,探讨实现体育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将围绕体医融合的内涵、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现状以及其价值,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策略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1 体医融合观念的提出
  “体医融合”观念是由“体医结合”延伸而来。1998年王圣宝在“漫话华佗的体医结合”一文中,提出“体医结合”说法,认为华佗为推行“体医结合”的第一人,他在行医过程中使用体育疗法治病[1]。张鲲等认为“体医结合”是将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结合,实现相互补充、渗透、促进[2]。冯振伟等[3]认为“体医融合”是基于运动基础上,体育与医疗多项手段相互耦合,以获得健康促进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国外学者同样认为应该体医融合。美国将体力活动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方式,强调医疗卫生与体育非医疗手段深度融合[3]。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健康日本21”计划,倡导“体医结合”的科学健身模式[4]。可见,通过“体医融合”,共同促进健康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2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人们的健康素养较低,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据调查,我国居民每100个人中不到7个人具备健康素养,只有4.66%的人有正确的健康意识。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疾病死因的头号杀手,癌症退居第二位。资料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其中膳食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慢性病的主因[5]。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压力大,各种疾病的发生,使得人们的健康问题亟须得到关注。
  2.2 缺乏政策引领,相关立法发展较慢
  一直以来,体育和医疗自成体系,健康中国2030的提出,很多人关注到体医融合,但体医融合涉及的体育、卫生领域相互支持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迟缓,缺乏多领域协同立法,缺少法律依托,体医融合无法真正实现有法可依。由于部门壁垒,缺乏政策引领,体医融合无法真正得以实施,这也成为限制体医融合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复合型的体育医疗人才短缺
  我国现有的体育、医疗院校缺乏人才培养合作,复合型人才——体医结合人才短缺。体育院系学生虽然开设有体育保健、运动医学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体育技能和运动康复理论知识,但科学指导和医学临床实践能力欠缺[5]。医学类院校主要培养专业医护人才,而对于培养运动专业知识薄弱和运动技能的缺失,也导致其人才不能胜任复合型体医结合工作。复合型的体育医疗人才短缺,对我国现有的体育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应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训内容。
  2.4 体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医疗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也越发明显。体育、医疗资源的分布,城乡差距明显,一、二线城市和偏远地市差距明显,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差距明显。造成这种资源分布不均的因素,有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不可避免,但應尽力缩小差距。
  2.5 健康服务业发展缓慢
  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体育、医疗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内容更加多样,现有的公共体育服务,尤其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体育产业尤其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快速发展如药品和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医疗和健身器械、健康和体育培训等支撑产业,实现健康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提升服务业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3 体医融合对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价值
  3.1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需要
  教育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提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我国国民体质水平尤其是51~59岁中年人体质水平下降明显。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建设,社会发展需要健康的人,人们的身体素质水平不仅关乎当代,更影响下一代。毛泽东同志认为体育的作用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也和我们现代体育健康理念相吻合。通过体育健身活动达到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这是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的根本,而这些的实现需要体育与医疗业的合作与相互支持。
  3.2 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
  《健康中国2030》提出要“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将预防医学理念融入现代健康观中。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概念的界定,明确提出“所谓健康不仅仅是人的身体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而促进人的健康实现的良好手段是通过自身的身体锻炼,通过健身活动达成。体育锻炼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持之以恒的健身活动对人的益处在于能够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改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能够提高身体抵抗疾病、预防疾病、自疗疾病的功能。体育活动能使人心情愉悦,获得满足感,欣快感;增进人际交流,促进人的社会交往,这些都是健康内容的体现。由此可见,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实施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融合是一大利民举措。   4 体医融合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4.1 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居民树立“健身—健康”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片、资料片、讲座、标语、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转变人民观念,从“有病治病”转到“预防为主”,通过科学健身,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增进健康,减少慢性病、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树立全民“健身健康”意识,真正做到全民健身,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4.2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体医融合
  体医融合,需要突破体制、机制壁垒,由体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建立体医合作管理机构,共同负责全民健康工作。立法机构需要加快体医融合的立法工作,使其能够有法可依,增加其执行力度。形成多方联动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系,需要各职能部门积极联动,实现资源有机整合。
  4.3 培养人才,促进体医融合的快速发展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任务是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素质体医复合人才队伍。而我国的高素质体医全面人才缺口很大,需要建设体育与医疗专业等“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方案,建立体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长效协作机制,体育类高校重点培养具备专业医学基础的运动康复人才,医学类院校应加大培养掌握运动损伤知识的医护人才队伍[6],互相融合,以尽快填补复合型“体医融合”专业人才缺口。
  4.4 利用互联网+,促进体育、医疗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利用网络资源,居民可以在线与名师、名医交流互动,推动全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均等化配置。鼓励优质健康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促进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实现城乡平衡、区域平衡、服务群体平衡,是推动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7]。
  4.5 推进体育、医疗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
  打造以城市体育综合体为载体的大型健康服务场所,借助城市体育综合体提高健身培训、康体养老、运动康复等产业的发展,让体育与卫生在健康服务场所内形成互补并对接[8],推进体育、医疗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建立健康管理联合体。
  5 小结
  社会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全民健康需要提高全民对健康的认识,在对体医融合内涵和健康理念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体育、医疗系统需要突破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壁垒,促进两大系统的协作;体育、医学院校通过共同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体医融合人才,探索建立健康管理联合体,真正实现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1]王圣宝.漫话华佗的体医结合[J].体育文史,1998(5):5556.
  [2]张鲲,杨丽娜,张嘉旭.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至“体医融合”的模式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2017,36(6):13.
  [3]冯振伟,张瑞林,韩磊磊.体医融合协同治理: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5):1622.
  [4]黄亚茹,郭静,王正珍,等.加强体力活动指导对提高民众体质健康之作用研究——基于对“健康日本21”实施效果的考察[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1):3947.
  [5]秦江梅.中国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面临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14.
  [6]牛晶晶.“健康中国”背景下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8):684686.
  [7]刘红建,张航,沈晓莲.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价值、理念与框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3):2533.
  [8]张强,等.我国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7984.
  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0246)
其他文献
树立正确人才观,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但按照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建筑遗产保护与相关案例分析》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与“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有非常好的结合基础,本文从该课程的“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
摘要:转炉煤气HLG干法净化与回收系统用煤气冷却器为正压冷却设备,对干法除尘和煤气柜的中间连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煤气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期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实际运行中的工艺优化改进措施。  关键词:转炉煤气HLG净化与回收系统;煤气冷却器;工艺优化  1绪论  钢铁行业是仅次于火电厂的第二大气体污染物排放产业。2019年4月28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革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作为高校经济学教学的专业课,与
一流课程建设对本科课程提出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的要求,在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探索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产出导
摘要:近年来,职业女性的健康及主观幸福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研究着眼于经济学视角,对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进行梳理,进而利用APC模型剖析职业女性健康及主观幸福感。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城市职业女性的主观幸福感的年龄—时期—队列,为我国城市职业女性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全景式的时间维度的分析。  关键词:职业女性;健康;主观幸福感  1绪论  本文是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受伊斯特林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居住空间的设计需求也日趋提高.基于设计市场的竞争,相关用人单位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文化素养、
摘要:现代首饰设计迥异于传统首饰设计,与传统首饰设计的烦琐性、变化性装饰点缀审美功用不同,现代首饰设计在审美直觉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简洁性、线条流畅性、造型凝练性在首饰设计之中的应用与创造设计。在现代首饰设计以年轻群体的受众设计为对象中,往往还要加入Romantic元素对主题进行烘托式的元素氛围营造,以符合Love这一主题。体现创造设计者的真情实感是设计师在现代首饰设计之中必不可少的,区别于传统首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9月—12月收治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以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治疗时间等基本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均有所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摘要:现代汽车上有很多功能,都是由电子控制器来实现,比如车身系统控制器、动力系统控制器和影音系统控制器,这些系统看似独立,但是相互依存。汽车电子架构好比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将车内所有的电子控制器连接起来,实现了车内/外信息的传递。可以简单地认为,电子架构越先进,车辆性能越优越。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用户对车辆功能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车辆在实现基础功能的同时,也更趋向提高用户体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