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题医匾趣话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kou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匾,古时称额,故亦称匾额,是为题有颂扬或命名内容文字的横额,一般挂在厅堂或门亭上。匾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展示了书写者的深厚书法功底,烘托出拥有者的地位和崇尚的文化底蕴。各种匾额一般多由名人或文人泼墨题写。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开创者,在他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曾有过一段极其短暂的行医生涯,并不广为人知,尤其是他还曾为两名中医学家题匾,在医德史上传为佳话。
  1916年,孙中山先生视察绍兴,陪同前往的胡汉民突然患上了赤痢,腹泻不止。他们就找当地名医裘吉生医治。孙中山是西医出身,他见到中医,心中不免有些怀疑。裘吉生胸有成竹,立刻代其配药,煎好草药,将药汁装入玻璃瓶,每次服用一格,日服三次,犹如西医药水。胡汉民照此服用了一剂,就痊愈了。孙中山非常高兴,手书“救民疾苦”四字相赠。
  国父题词赠送裘氏,一时传为美谈。绍兴文人刘大白也拟了一联相赠:“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横额“集腋成”,合在一起即隐含“裘吉生”三字。裘吉生是一代名医,从事临床50余年,医术高超,屡起垂危,临证经验堪为医者借鉴。
  1929年,汪精卫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取缔中医案”,激起全国中医界的愤怒。事关国计民生,至为重大。裘吉生挺身而出,联合中医同仁,为捍卫中医事业奔走呼号。同年3月17日,全国中医抗争大会在上海总商会大厅举行,裘吉生被推为浙江代表和大会执行主席之一,到达上海,共商对策。大会连开三天。就在这次大会上,定下“3·17”为中医界大团结之日——这就是“国医节”的由来。当时会场上都悬挂孙中山这幅题词,上海《申报》也以《总理遗墨》作为醒目标题,刊登孙中山赠裘吉生之题字“救民疾苦”,以孙中山表彰中医中药之事实,驳斥废止中医案的无理。最后,在一片反对声中,国民政府卫生部终于被迫撤销提案。
  孙中山还曾在1924年为沪上名医丁甘仁题匾。丁甘仁,字泽周,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县孟河镇。他擅长伤寒、温病等时疫,并精外、喉二科,旁及内、妇、儿各科。著有《喉痧症治概要》《孟河丁甘仁医案》《孟河丁氏秘方录》等。丁甘仁于1890年迁来上海,曾先后在广益善堂、仁慈善堂、仁济善堂、一善社等处诊所行医,就医者闻名而至,日日门庭若市。他对贫困人,给于了最大的帮助,看病时有时不但不收分文,而且有时还要倒贴药费,被上海市民称为“活菩萨与活丁公”。1912年上海前后曾流行过2次痧疫病,期间丁甘仁以高超的医术和救济措施,广受赞美:“于时沪上中西盈千,丁名最重之。”为振兴中医,丁甘仁联合夏应堂等集资办学。他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中医学校——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其中有日后成为中医名家的程门雪、黄文东、王一仁、张伯叟、秦伯来、许半龙、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裘沛然等等,真可谓“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
  孙中山感其厚德,以大总统名义题匾颁颂。匾额从右至左楷书“博施济众”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右上端自上至下题写“大总统题颂”,左下方标明受赠者是“丁泽周”,落款时间是“中华民国十三年”。此匾额曾悬挂于上海白克路丁甘仁诊所大厅之上,足令其蓬荜生辉。现复制品悬挂在孟河丁甘仁故居,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与中诚中医馆等处。
  “博施济众”一词释义,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有個学生,名叫子贡,有一次去向孔子请教求仁的方法。他问孔子说:“如果有一个人,能对百姓广博布施,并能救济众人,这该算得上是一个仁人了吧?”孔子回答道:“他何止是仁人,必定是一个大圣人了。即使尧舜恐怕都很难做到。”
  从孙中山先生对中医的题辞可知,他无偏见地以唯善是尊、唯真是用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医学,此卓识非凡的科学眼光,也展示了他的伟大之处。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苛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毛泽东曾评价道:“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可见,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历史发展,他的功绩毕竟还是不可磨灭的。  一、统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权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
期刊
提及魏晋风流,竹林七贤是无法绕过去的。可以说,竹林七贤是一个有故事的群体,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点赞量超多、非议也不见少的朋友圈。  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七人,相聚之初,如七棵青翠的竹子,于无序和黑暗的魏晋时期,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中,喝酒、清谈、纵歌,恣意形骸,豪迈不羁。他们虽然学识渊博,满腹经伦,却厌烦甚嚣尘上的政治倾轧,明争暗斗,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着意于在生命形态和
期刊
齐白石到老还忘不了童年在河边钓鱼虾的情景,晚年给于非閻画的《钓虾图》上题了一段忆旧的话,说他五六岁时在老屋星塘岸戏耍,浅水中见到大虾而不可得,拿了粗麻线系上棉絮为饵沉入水中,虾足钳饵,线一拉上来,虾也跟着出水了,比钓鱼更有趣:“儿时乐事老堪夸,衰老耻知煤米价。怜君著述釣鱼趣,何若阿芝絮钓虾。”  晚年的齐白石一边耻知煤米之价,一边画出贵虾之图,恋旧的意兴更比常人复杂得多。有座古庙里有一位炜师傅当年
期刊
公元前219年,这一年是秦始皇嬴政扫灭六国,登基称帝之后的第三个年头。此时的秦始皇41岁,正是意气风发,春秋鼎盛的年岁。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嬴政在咸阳已经坐不住了,他急切地想要离开关中,东出崤函,去巡视这万里大秦疆土。而他首先要做的是去到泰山之巅,昭告天地,颂扬大秦的功德,以示自己才是真正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这一举动,被称为“封禅”。  封禅作为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在秦始皇之前已经出现过多次。相传在
期刊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独步千古的皇皇巨著,作者曹雪芹在创作的过程中,独具匠心,每一段文字皆有其意,可谓“无一处是闲笔”也。然而,当我们读完前八十回后,却也会发现有几处“闲笔”,即人物或事件与主题似无多大关联,但作者却把它写出来了。这样的“闲笔”,在《红楼梦》中有多处,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脂评本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天得趣馒头庵》中,讲述宝玉随凤姐等人一同为秦可卿送殡,来到郊外,凤姐
期刊
也许有人会问,还有用诗写病历的,也太浪漫了吧。专门用诗写病历的医生,我的确没有见过,但饱含病历内容的诗歌数不胜数,翻开史籍看看,杜甫、白居易、陆游,哪个诗人没有病历诗,病历诗,有时比病历写得还详细哩。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体弱多病,生活的重压,让他患上了多种疾病,所以他诗中多有对风痹(风湿病)、消渴(糖尿病)、肺病(肺结核)以及疟疾等自己患过的疾病的描写。就连南节度使严武在给杜甫的和诗中也认为杜甫
期刊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独自启程  在《红楼梦
期刊
古代的战争中,弓箭是最常用的先进武器,因此,只要一打仗,被箭射中的事情就经常发生。被箭射中后,尤其是被毒箭射中后,需要紧急治疗。古人常用的治疗箭伤的方法是刮骨疗伤。所谓“刮骨疗伤”,就是用刀刮除骨上的药毒以治创伤。刮骨疗伤是很痛苦的一件事,需要当事人在极大的痛苦中具有极大的勇气和忍耐力。  刮骨疗伤的古人中,最脍炙人口、最流传深远的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了。《三国志》中记载说,关羽曾经被毒箭射中
期刊
节气走至寒露,月色清冷,树叶变黄。  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排列十七,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到来了,天气由热转寒,寒气滋生,万物逐渐萧落,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这时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出现皮肤干裂、皱纹增多、毛发干燥易脱落、咽喉燥痛等不适症状。因此,秋季应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
期刊
“文房”,即文人的书房,古称书斋,是文人阅读、书写、思考的空间。古今文人,读书藏书,生活起居,乐在其中。  “文房”可铭志。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陋室”,其《陋室铭》描绘了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出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书屋号“老学庵”,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梅兰芳室名“缀玉轩”,寓博采众家之长之意。鲁迅把自己寓所的书房起名“绿林书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