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inglongg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改革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讨政治课自主互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政治课;自主互动;教学相长
  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课堂情境并根据情境创设一系列问题让师生一起去共同探究,互相促进,并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一、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的交往实际上就是师生的交往,在交往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盲目模仿”的模式,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成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因此,创设和运用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2.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
  3.政治学科的性质呼唤政治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因此,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
  1.教与学相统一原则
  自主互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外部条件,着重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是获取知识的内部因素,“教”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起作用。只有把二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自主互动,才能相得益彰。
  2.创设问题情境与启发教学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去揭示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被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涌现。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课程改革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是:自学教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实际运用。
  1.自学教材。这是实施该模式课的首要环节。教师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而且要研究教学大纲,定出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可出示导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2.创设情境。这是实施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创设的情境是否生动有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实现自主学习。
  3.设计问题。这是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要根据创设的情境和教学的内容,具有开放性,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分析问题。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先让学生观摩教师是怎样分析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的,接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再由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去分析。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去探究问题,学生促使教师去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自主互动。
  5.解决问题。在教师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条件找到结果。在这一阶段,教师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提出各自不同的结论,教师要恰当运用评价的功能,既不能扼杀学生独到的见解,也不能让学生保留错误的结论。要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6.总结规律。掌握规律是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学生得到的认识加以筛选、提炼,并溶入自己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
  7.实际运用。这是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最后环节,也是这个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把所学到的规律性知识放到实际中去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把知识转化为经济,转化为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
  四、实施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在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教师注重于启发,学生注重于理解。
  2.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实施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没有相互的尊重和信任,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就失去存在的土壤,无法构建起来。
  3.教师要正确运用评价功能。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这是实施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观点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其沿着正确性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新观念,2001年
  [2]吴能枝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本,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室不能仅充当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更应注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预期目标。  一、强调“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认定,学生是学习
【摘 要】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教师对作文讲评意义的认识不足和讲评的形式单一,是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和作文教学鲜有突破的症结所在。故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立一种作文讲评的新形式:将全纳教育理念融入作文讲评之中。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作文讲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全纳教育;作文讲评;参与;平等  一、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全纳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中递归算法知识点教学的策略和思路,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递归算法;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研究  递归算法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对于递归算法的思想、编程方法、运行过程的掌握较吃力,甚至无法理解,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该如何运用此算法。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确定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阶段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本人认为,让作文简单点,再简单点,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氛围,这也许正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  一、锻炼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从学生的说话入手
【摘 要】在复习阶段,看似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梳理能力、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做好初中英语的复习工作意义深远。而如何做好初中英语的有效复习这一工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下文中,笔者将分别从明确目标打好心理基础、分册搞好知识复习、开设专题复习加强效果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方法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教学;有效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交流的工
【摘 要】高中阶段实施的生物教学过程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在生物科学方面的专业素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该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教学行为创新  一、前言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性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不仅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要:“自己会用”  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多媒体辅
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历来为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家所重视和推崇。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不舭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的话更是精辟人理:“为学者患尤疑,疑则有进
本文基于CSSCI和北大核心中文期刊文献数据,进行“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研究文献分析。从研究机构、文献影响力、文献作者、期刊、基金、关键词和研究内容等角度进行文献研
好的笔记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力帮手。而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忙于埋头苦记,而大量挤压了听讲思考的时间,难以收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同学,对课外出现的零散知识,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