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品学》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将直接影响到以上专业的发展建设。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探讨《商品学》课程改革思路,以期不断提升《商品学》课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高职;商品学;课程教学;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65-02
  物流管理是新兴的热门专业,也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重点专业项目。物流管理主要通过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的高效协调,实现物品从供应地至接收地的有效流动。在此过程中,能否正确认知和掌握相关商品的自然特性,能否熟练运用商品质量检验、包装和储存、运输等的技术,将直接影响到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定商品的物流管理任务。因此,商品学对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作用,探讨《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商品学》也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同样将对以上专业的发展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着“能力本位、以人为本;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法是现今职业教育中广为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训练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一种更加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而《商品学》由于其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更便于理论实践进行结合的课程。因此,针对《商品学》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具备便利的优良条件。
  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教学团队承担了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物流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商品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些课程改革的思路,实践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结合地区产业和专业课程内容,
  开发富有区域特色的实训项目
  根据《佛山市“3 9”特色产业基地实施方案》,佛山将着力打造白色家电、现代陶瓷等三大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和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专业机械装备等九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佛山产业的发展规划无疑对我院专业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作为具体的专业课程而言,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也需尽可能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来整合并创新教学内容。近两年来,教学团队改造《商品学》传统知识体系模块,在课程中引入家电知识与养护技术、陶瓷知识与养护技术、食品知识与养护技术、纺织品知识与养护技术、家具知识与养护技术等实训项目,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与完成,学生对于本地相关产业商品有了更多了解,同时,也为其来日相关行业的求职奠定了一定的行业知识基础。
  通过商品实例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商品学》的课程内容是以“商品质量”为中心的,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备课时常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商品为例进行实物教学,让学生学会获取质量信息。例如,《商品学》课程所安排的第一个实训项目便是对一种特殊伪劣商品——“伪钞”的鉴别,在连续两届的学生项目小组作业展示中,不同专业都有一些学生非常配合地搜集到了数张面值不同的伪钞,在学生当中现身说法,极大地提升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大家对于伪钞的鉴别能力。也有一些小组的学生为了说明月饼质量的鉴别,将中秋节的月饼带到了课堂,活跃了学习气氛;教师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了一些伪钞、假冒伪劣小商品、常见塑料包装等,在课堂上请大家鉴别,从而引发大家对相关主题的探讨。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又作为消费者增加了具体的商品知识,增强了商品消费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丰富课程实训内容
  时代发展到今天,网络通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大部分视听资料都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获取,加之我院搬迁新校园,教学硬件设备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其潜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课堂上使用过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消费主张》、中央七台《农广天地》、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等栏目的报道,内容涉及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运输、商品仓储等多方面的商品知识和养护技术,这些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都是鲜活的素材。于丹教授主持的《茶的前世今生》等节目,从更加深厚的人文角度解析商品独有的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更熏陶了学生性情。
  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消费体验,强化理论的实践意义
  在课堂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尽可能将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品为例传递商品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通过切实的消费体验来增强自身对于商品的认知能力。课程布置的作业或讨论的题目也是侧重于对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如要求学生以学院超市为例,通过实际调查了解超市商品的分类方式、陈列方式等,分析商品分类及陈列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在购买商品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查看商品销售包装上有关认证标志、商品标准号、洗涤标志等。通过完成作业,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商品知识用在自己每一次购物实践中,把理论转变为实践,体会知识为自己生活带来的价值。
  结合生产实习开展商品学的校外实训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在特定学期有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通过在不同生产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物流企业等的实习,学生零距离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品与货物,从而为商品学课程的工学结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近年来学生通过在沃尔玛的实习,对于商品条形码、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包装等有了感性认知;物流管理专业雪莱特班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对于光电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产品特性、物流包装技术等具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物流管理1班学生则通过在三水乐平工业园冠美电器的生产实习进一步熟悉、丰富了电风扇等商品的产品特性及生产制造流程等,从而为商品学课校外实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以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我们在课程学期初即要求每班学生自行自由组合成3~6人的项目小组,每组每个项目推举1名组长,组长由组员轮流担任;项目小组根据每次所给定的实训项目大类自由选择具体的商品品种;每个项目的小组长负责分配和协调组内的任务,组织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报告的撰写;项目作业完成后要求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项目作业演示完毕后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及项目成果特点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于项目对象的理解和认知。
  项目小组长同时要对本组内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A(参与度高)、B(参与度中)、C(参与度低)、D(未参与)四个等级的评价;教师也将对项目小组成果综合评价打分,项目评价指标包括选题的准确度,小组成员团队合作的密切度,学习态度,搜集资料的丰富性,成果展示现场反应度,PPT制作的质量(版式风格与主题的契合性、界面友好性、内容清晰度、制作技术性)、成果汇报人口头表达力等;小组成员个人得分为所在项目小组成果综合评价得分按A、B、C、D四个不同等级逐次按2~3分递减得分评价。
  通过小组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管理、沟通合作、口头表达等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在《商品学》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一些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明显高涨。特别是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又合作奋进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与信息,如学生自选的商品品种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和个人兴趣,如陶瓷、茶叶、微波炉、葡萄酒、手机等作为项目作业的内容,反映出学生的兴趣偏好。在兴趣的引领下,通过多方搜集资料,学生甚至咨询相关生产经营企业,以生动的图片、视频,以至于实物的形式将项目作业成果展示出来,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团队精神、合作沟通、自主学习、口头表达等方面也得到了综合锻炼和提升。另外,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项目作业成果也成为一笔宝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们进一步建设教学资源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建设。
  《商品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以上是我们在《商品学》教学中改善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路和实践,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有许多值得思考的方面。
  结合地区产业优势及专业调研,在明确学生重点就业行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强化并适当细化对相关行业商品的知识介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商品学双语教学实践,以适应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更有效地培养区域性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实践证明,具有丰富企业背景的教师,由于其社会阅历丰富,见识广博,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测评也多次获优秀评价。因此,在《商品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通过引进具有行业背景和经验的教师、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以及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等方式来增强课程师资力量,构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也要注意充分利用学院内各系部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组织学生跨专业、多行业、多批次深入各类行业企业开展商品认知参观、实习、实训,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参观食品系健力宝、汽车系长安福特、电子系海尔家电等合作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合作企业相关人士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增强学生对于相关行业及其商品的认知度,丰富学生的商品知识信息,为其踏入社会、入职行业奠定基础。
  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摸索、充实和完善。我们愿与各位专家互相交流学习,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摸索出更好的方法以促进《商品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付丽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29-32.
  [2]陈明发.“商品学基础”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73-74.
  [3]申小刚.《商品学》课程教学效果改进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5):14-15.
  [4]汤云.《商品学实务》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12):59-60.
  [5]李晓彤.“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5):31-32.
  [6]黄文伟.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化建设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36-39.
  [7]张向君.高校商品学学科品牌建设的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3):91-93.
  作者简介:
  王慧(1977—),女,山西长治人,硕士,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与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教育部近日公布首批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领域的空白。  此次公布的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教学标准要求,导致学校在教学中无标准可循、人才培
摘要:高职学业评价领域因其评价理念和操作模式滞后以及工作过程评价的缺失,很难支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执于事实性知识和操作技能两端的学业评价范式,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诊断和评价的要求。高职学业评价必须要针对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据新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进行,从评价制度、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的构成,都要围绕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进行重构和反思。  关键词:高职;学业评价
摘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面临的不利局面的有效举措。本文根据河北省产业结构特点,阐述了构建多个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培训机构多元化、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训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学员受训宽进严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
关于职业教育理论创新  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在教育思想层面,要体现对三个关键词的深刻把握:第一个词是“教育”,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个词是“职业”,这里讲的是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第三个词是“高等”,中国的职业教育有层次的区别。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解读,“教育”是本质定位,“职业”是特征定位,“高等”是层次定位。在教学思想层面,要体现对四个
摘要: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本研究以常州大学城为例,剖析兼职教师的来源,并基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揭示其蕴含的机理,科学厘清兼职教师的理念,提出设立兼职教师的管理机构和构建兼职教师数据库两个平台,制定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关注兼职教师的经济利益并采取“1 N”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来源;机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美国学历资格框架(DQP)是美国新兴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工具,其核心是围绕大学生在毕业取得某一层次学历时应具备的学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融合应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较强的匹配性。本研究以学历资格框架中应用学习领域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其他学习领域的参照点要求,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与应用能力培养过程,提出了应用型学习的层次结构模型,包括阐述知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任务实践、构建
战争往往一触即发!围绕着“猎杀和反猎杀”这一主题,无数貌似柔弱的海洋动物们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计策”大比拼。  虚伪的合作  很明显,当寄居蟹的祖先发现藏到空螺壳里远比自己身上那片薄薄的盔甲防御效果更好时,它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为此,它不惜让腹部变得柔软,让某些胸足萎缩退化,甚至为了适合螺壳的形状,不惜扭曲自身。问题是,还有更可怕的对手,比如螃蟹,可以用粗壮的螯足夹裂螺壳!  于是,不知道从
近几年来,超迷你的豆丁海马已经成为潜水度假区里最受欢迎的明星,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水晶宫里的超级名模”。它的粉丝遍布世界各地,从现实社会到网络世界都刮起了一阵豆丁海马的旋风。那些痴迷于它的潜水客们,更是身体力行,戴着放大镜潜水,只为寻觅它的芳踪。  那么,豆丁海马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豆丁海马也被称为“侏儒海马”,体长约1~2.5厘米,不但是最迷你的海马,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小的脊椎动物。通常
摘要:按照培训时间进度的安排,把培训划分为训前、训中和训后三个阶段。“训中”是指集中培训过程这个阶段。本文以培训的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按照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方式,探讨了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以培训管理、培训中的“教”、培训中的“学”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对培训过程质量进行评价的体系。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青年教师队伍,已成为高校追求卓越质量、内涵发展的时代诉求。工作室建设将“国家师培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需求”,可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推动教师个人发展、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和组织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工作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