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根部楔形截骨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症鼻畸形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斜头畸形出现的鼻畸形的处理方法。

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5例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男1例,女4例,年龄8~14个月,平均10.4个月。在矫正眶额畸形的同时,于鼻骨上做楔形切除截骨,但不做固定。单侧冠状缝早闭症以半侧额骨带蒂骨瓣进行牵张成骨治疗。

结果

术后额骨延长28~41 mm,平均35.4 mm,延长结束后行头颅CT三维重建,测得颅顶不对称指数为0.8~1.2,平均0.98,趋于正常。出院后佩戴动态颅支具1年。患儿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病例外形和鼻畸形均较术前有所改善。

结论

采用鼻骨楔形切除、额骨牵张成骨术可以较好地矫正6个月以上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患儿的鼻畸形。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具有开放式多孔结构的微组织及其最佳尺寸。方法采用激光打孔的方法构建1 500 μm和800 μm 2种孔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阵列芯片。将明胶溶液经化学交联后均匀涂抹在微阵列芯片中,冷冻干燥16 h后,利用对应的顶针阵列顶出微阵列芯片中的微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并对2种直径的微凝胶进行孔径和孔隙率的检测。随后,将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10
总结了近年来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在皮肤、骨和软骨再生和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了干细胞技术在整形外科的发展方向。
目的探究剪接因子SRSF2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正常皮肤标本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8例植皮手术患者多余的皮肤组织,年龄8~53岁;瘢痕疙瘩组织标本来源于12例同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瘢痕疙瘩患者,年龄18~24岁。检测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组织中SRSF2的表达;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检测TGF-β1刺激与细胞中SRSF2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先天性小耳畸形整复手术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Mimics 17.01软件及三维打印技术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胸部、头部的CT数据进行采集,并实施肋软骨及耳模型的三维重建,比较术前三维重建的肋软骨数据和术中所取肋软骨的形态;比较耳廓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术中所取肋软骨与术前的数据模拟均符合,减少了术中反复探查,减轻了手术创伤,
目的评价神经肌腱及其周围的肌内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操作步骤及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114例神经肌腱及其周围的肌内静脉畸形患者,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随访1~3年,平均随访1.8年,对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症状及肢体功能。效果评价标准:(1)无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阳性检查无改善或加重。(2)好转,临床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来源耳廓软骨的组织结构,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以及相关基因和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方法耳廓软骨组织来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22例小耳畸形患者,年龄6~28岁,分为儿童组(6~12岁)、青少年组(13~18岁)和成人组(21~28岁)。提取得到不同年龄来源耳廓软骨细胞后,分别检测其增殖分化能力;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增殖和软骨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在不同年龄
脂肪再生对脂肪移植后脂肪体积的保留起到重要作用,而前体脂肪细胞就是脂肪再生的重要来源。炎症微环境对于调控脂肪再生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这个过程的关键节点,巨噬细胞对前体脂肪细胞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该文对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对巨噬细胞在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增殖以及存活方面影响等作一简要综述。
目的探究通过加入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基质,从而改变肪来源干细胞的微环境后,使得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转化功能改善的核心分子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库中获取12组供体的转录组信息,并分为4组:Ad on NHDF组,记录在聚苯乙烯培养基中加入人新生儿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转录组表达情况;Ad on Bm组,记录在聚苯乙烯培养基加入骨髓来源间充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目前促进创面愈合与器官纤维化防治研究的热点干细胞,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是,MSCs在其命名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上仍然存在着争议。早期研究者倾向于MSCs主要是通过其可塑性、分化及替代损伤组织发挥着干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者发现MSCs的条件培养基具有与MSCs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和防治器官纤维化等生物学效应,提出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