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古科学教育就很发达,但是却一直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和课程结构,而是一直采用综合式的教学方式,将文学、数术、自然、科学等统一成综合性教材,直到1903年,开设的格致课,才开始将科学设立成一门正式的学科。从课程单独建立至新课改标准发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如今,我国的科学课程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标准。
  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培养目的。2017年科学课正式进入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这也代表在新课改的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下,小学科学正式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面对新的教育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并如何对课程教学进行建设,是本文着重需要讨论的。
  一、明确科学教育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科学》教育?在很多教师的心中都没有重视过科学教育。关于《科学》的课程性质有三句话: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科学不仅仅是要学生有基础的科学知识,也不是简单将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更不是因为它加强了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只有深入理解了这三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性质和小学科学课程的必要性。
  余自强先生在《科学课程论》中说道:“一种新的课程的价值,取决于是否提出了新的教育哲学思想和新的教育目标体系。”这说明,在新时代、新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素养的教育观下,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强势进入三大学科的新形态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本体论、科学认识论、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哲学的全方位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科学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世界。由此可见,科学是一门见微知著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建立小学生对自然科学进行宏观认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把握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
  《科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主要掌握在教育者的手中,如何正确理解科学课程的教授内容,就需要教育界的学者和科学家联合起来,从教材的选材编撰和教师的培养上进行科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在现行的教材下,应全力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将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小学生。
  以青岛版小学某一年级的科学教程来说,教材中主要分为了五个单元三个板块:材料、自然、工具,其中自然的板块占据了三个单元,这个比例很明显地表示本学期小学科学的重点内容在于人与自然。从每个单元的课程来看,只是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了简要的讲解,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教学。比如第一单元讲材料,有石头、布料、塑料、金属四类,教师可以就教材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延伸。既然这一单元的课程内容是材料,那么在横向上,教师可以让學生用科学的思维思考,除了这四种,还有那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分辨他们的材料结构。在纵向上,教师可以就一个材料进行深入讲解,比如石头又有鹅卵石、雨花石、孔雀石、木化石等等,利用横向和纵向的知识延伸来拓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广度和宽度。
  三、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活跃的,科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何将课堂跳出教材,让知识活起来,是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兴趣的关键。教材的知识不论多么有趣,始终只是停留在文字和图片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枯燥和乏味的。根据课程教学方式而言,将情景教学和生活教学相结合,是提升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小学科学课程的情景教学法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技术。以上述教材为例,让学生明确木化石的特征,最好是让他们了解木化石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仅仅通过文字的讲解他们很难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使用网络下载动态视频,让学生观看1.5亿年前侏罗纪的地壳运动是怎样让树木变成石头的,在清楚石头构造的同时,也了解自然变化的特征。
  科学不是曲高和寡的学科,教师不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抽象,若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大幅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比如学习材料及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寻找5种或是更多的生活中的材料,并了解这些材料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午吃饭时,我们的食物中包含了哪些动植物;甚至可以结合起来,让学生寻找我们身边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材料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一次的发现,每一次的鼓励,每一次新知识的探索都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研究的好奇心。让科学更加具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存在,所谓寓教于乐便是如此。
  四、结论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和必需品格,在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教育,最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的思维。对于科学教师而言,让学生清晰科学课程的重要地位、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合理科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胶州市铺集镇铺集小学山东】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科学教师应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科学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给每个学生创设参与科学活动的氛围,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进行课外科学实验活动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又是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完成课外实验,科学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几点尝试
STEAM 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美国政府为了加强 K12 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而提出的交叉融合性教育。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已将STEAM教育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但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尚缺乏深入细致的探究。本文论述了STEAM的缘起,分析了STEAM的特点与内涵,重点梳理了STEAM理念与幼儿教育的融合,以及可能的教学路径,以期为幼儿创新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STEAM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图书馆资源结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及评估标准、信息资源共享方式、藏书版权保障、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革。适应网络发展的变化,图书
永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属引黄灌区,是银川市郊区县,县域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种植发达,是全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全县按照“立足本地,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常温对照组(NC),干热对照组(DHC),姜黄素5
组织纤维化(tissue fibrosis)是许多不同组织损伤的共同后果,也是多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一事实上,组织纤维化累及人体几乎所有器官和系统,是许多疾病致残、致死
老鹰茶(Litsea Coreana leve.Var.),又称豹皮樟,属樟科、木姜子属,俗称“白茶”,其分布广泛,存活能力强,易于栽培,在我省皖南山区资源丰富,民间饮用历史悠久,其味芳香,性甘凉,具有清凉止渴、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也应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蹲踞式跳远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蹲踞式跳远动作结构,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凸显的地位,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观看到动态的、多彩的、生动的学习内容。同样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学生可
苹果腐烂病一直是苹果种植户及消费者非常头疼的一种病害。近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可以通过DNA方法鉴别苹果腐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