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烈的忧患意识使韩国人过于悲观,但这个问题对我们有启示作用。
近年来,韩国国内大型企业财团纷纷移师海外,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势头也迅速加快。2004年1~4月,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总金额为6.08亿美元,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5.9%,接近同期大型企业海外投资金额(6.62亿美元)。韩国一些专家指出,这种现象意味着本来可以稳固支撑韩国经济的增长动力逐渐崩溃。因为,随着企业争相迁移海外,国内设备投资已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呈现减少的趋势。韩国正在出现空洞化现象扩散到整个产业的迹象。专家们担心,这种现象与投资和内需萧条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使韩国的增长潜力急剧下降。根据韩国《朝鲜日报》不久前的报道,韩国人对本国经济的评价最为悲观。
东亚关注产业空洞化
目前,对“产业空洞化”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体上是指因成本上升而使国(地区)内企业失去国际竞争力?熏而将制造业生产基地外移,因而对其国(地区)内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有关“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讨论在东亚兴起,特别是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非常关注产业空洞化对其经济的影响。针对日本产业空洞化问题,有些学者指出,日本制造业国外的生产比重虽然不断上升,但与美国的28%、德国的32%相比,其比重只有一半左右,因此,产业空洞化在日本并不严重。
制造业外移所造成的“产业空洞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造成失业率上升;第二,出现贸易收支不平衡;第三,造成产业分工体系的松散和技术水平的下降。一些学者认为,产业空洞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须下降;二是制造业生产力下降,因而减弱国际竞争力。
韩国人过于悲观
从韩国的具体情况看:
失业率并未出现大幅度攀升。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失业率曾达到7%,此后连年下降,近两年基本保持在3.5%左右,因此就业压力不是很大。而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伴随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产生,如企业因经营和管理问题倒闭或重组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就业率。此外,韩国制造业目前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3,并提供着26%的就业机会,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仅为13%。
出口保持增长态势,贸易收支保持大幅顺差。韩国因地域狭小,资源有限,因而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所以出口始终是支撑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2年;2004年上半年,出口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目前出口已经占韩国经济总规模的38%。
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仍保留在国内。近几年来,韩国大中型企业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特别是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和技术转移。但是,这并没有破坏韩国国内完整的产业体系,主要支柱产业中IT、汽车向外转移的规模和速度较快,但对钢铁、造船等重要产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特别是造船业呈现稳定并持续发展的势头,2003年在世界造船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3.5%。此外,韩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仍保持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例如,韩国最大的企业三星公司,仍将含有高附加值的部分产品的生产和很多零部件的生产放在国内。不久前三星公司在韩国国内投入170亿美元建造一所最先进的工厂生产液晶显示器。这表明,韩国正在步日本的后尘,更加注重经济向高附加值化发展。因此,产业外移的同时,其国内应创造出具有国际生产力以及成功的创新企业才行。
企业发展不平衡与产业空洞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制造业企业外移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工业化过程中一国(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经之路,与企业发展不平衡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中国台湾不同,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始终比较缓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韩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或支柱产业大多集中于大型企业财团,这些大财团是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虽然目前韩国企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但由于某些高科技产业在投资规模、技术水平、营销管理等方面要求很高,一些中小型企业很难具备相应的承受能力、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所以,韩国目前更应该关注产业结构的不平衡问题,即出口创汇越来越集中于电子产品和汽车的出口上,以及如何解决外国直接投资逐年下降的问题。
产业空洞化≠经济萧条
从以上情况看,目前韩国的“产业空洞化”对其经济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但是,韩国国内学者的担忧可以说是一种警示。从长期看,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产业外移的趋势不可阻挡,自然会对某些国家的产业体系造成冲击和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韩国也不例外,其制造业的地位也会随之下降。但是,不应简单地将“产业空洞化”与“经济萧条”划等号,因为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而且还有政府决策的失误、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突发事件等的影响。2004年7月7日,韩国副总理李宪宰指出,韩国与日本在社会基础、投资潜力、财政赤字规模以及结构调整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不会出现长期不景气的状况。
实际上,近两年来,韩国政府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产业空洞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不断调整产业政策,加大对主要支柱产业的投资力度,将IT、汽车、造船、钢铁、机械、纤维服装、石油化工等产业中的16种产品作为下一代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并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和开发新技术来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韩国产业资源部最近表示,今后五年,在IT领域重点扶持半导体等八大产业,将投入1万亿韩元(约合8.45亿美元),以确保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其次,进入21世纪,韩国先后制定过中长期科技发展和创新计划,其中包括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开发的投资比例进行调整等。再其次,近几年来,政府多次提出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推动其海外投资、以及大力支持中小风险企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
如何克服产业空洞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外一些学者普遍认为,发展知识经济是推动未来韩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但是,目前韩国的工业结构还缺乏知识经济的支持,因此,当务之急是对制造业进行升级改造,第二步是对服务业进行升级。
对我们的启示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是避免产业空洞化负面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企业在应对全球化过程中,不得不对外投资,惟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才可能提升企业的附加值。因此,政府应提供相关方面的支持。
■中国目前还不会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但是,现阶段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广阔的市场和低廉的成本上。这种优势能够持续多久?有人认为可持续30年以上,这未免有些过于乐观,因为目前在上海等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成本已经在不断上升。现在的问题是:优势过后怎么办?中国应该汲取东亚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移寻找新的途径和市场,以避免“移空效应”在中国的显现。
■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经营战略和思路,要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把握跨国公司产业链变化的特点,在各自狭窄的生产领域,改变和完善生产管理方式,提升技术能力,并找到产品差异化的目标,使之成为新技术和新产品领域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