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推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的变革,线上教学不是简单将传统课堂搬家.以《化工原理》为例,从问题牵引、任务驱动、交流互动和教学反馈四个设计要素探讨如何有效地完成线上教学.最后,总结线上教学效果,回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为改善教学效果未来可行性策略,以期为后续线上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信息.
其他文献
针对药物化学专业药物评价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基于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导向,开展药物评价学科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促进教学内容革新化、现代化和实践化等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力、加强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竞争力,满足目前社会对药物化学专业多方面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新时代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本文针对地方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所存在的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未与时俱进等问题,结合化学师范类学生的毕业要求和无机化学教学经验,从更新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多样化、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相关改革有利于提高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模块化教学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明确分析化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体系.以应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用、创”五位一体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多元教学模式,尝试了分析化学模块化教学新方法.探索了分析化学模块化教学考核评价新方法,分析化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本文以“阿司匹林制备”为例,在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开展综合性实验,充分发挥综合性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与探究性,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与能力.通过构建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实验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通过在本科生中开展相关类型实验,为药学实验改革提供实验基础.
构建“课题研究为导向、点线面为框架、虚实相结合”的石油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石油化学实验》教学过程,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方案,应用模拟蒸馏色谱仪、激光粒度仪大型仪器,增加学生知识技术储备,提高科研素养.供氢剂存在下重质油减黏裂化实验,全面地学习反应机理和反应规律,达到了设计型、研究型教学实验项目的教学效果.多角度、全方位地开拓和培养学生实践科研能力.
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人才需要,探索化工专业研究生跨界培养模式.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术与应用兼备的化工专业研究生.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校-企业-市场-学生协同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研究特色、优化教学课程内容、强化技术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出学术与技术型兼具的化工专业研究生.
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将有机化学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发掘并渗透到医学生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对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的形成将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以卤代烃一章为例,梳理出本章内容所蕴含的思政思想,经过教学设计,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优化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课程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方法:通过传统讲授法讲解重点知识内容,通过传统讲授法或翻转课堂完成习题课,第8章习题课两班均为传统讲授法,第9章习题课1班采用翻转课堂,2班采用传统讲授法,第10章习题课1班采用传统讲授法,2班采用翻转课堂,学习效果由章节测验考察,满分10分.结果:第8章测验1班4.46±1.62,2班4.64±1.65,第9章测验1班6.71±1.73,2班5.12±1.39,第10章测验1班6.79±1.67,2班6.60±1.67.结论:采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探讨高职高专分子生物学类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的资源建设方案.明确课程定位、建设需求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资源建设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多层次的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为实现“教师、学习者、课程资源”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体系奠定扎实基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两个方面进行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探索.将价值观引导、理想信念塑造和家国情怀树立与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提升和专业素养培养过程自然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育人功能,实现人才德育培养与专业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