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的母亲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我在宽敞的厨房
  用电脑微控的电饭锅蒸好热腾腾的米饭
  我就忆起童年小偏房里呱嗒作响的风箱
  我拉着风箱,看妈妈在灶台上忙碌
  火光映着她的脸,汗滴像珍珠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洁净的卫生间里
  全自动洗衣机嘀嘀鸣响
  我的眼前就出现故乡的河流
  我踩着浪花,妈妈在河边捶洗衣裳
  最怕冬天,河水浸红了妈妈的双手
  手上的裂口,滲出丝丝鲜红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我在明亮的书房
  翻开精美的图册给儿子读诗
  我就想起儿时的旧墙里深深的院落
  葡萄架下,妈妈给我讲故事
  月光明亮铺满童年的梦境
  我是起舞于梦境里的仙童
  如今那明亮的月光还在
  照耀着那条不变的河流
  它依旧不停地流淌
  一如母亲吟唱着的歌谣
  可是,那间低矮的小屋不见了
  连同母亲那温暖的抚慰和慈爱的笑容
  可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一个个清晨点染唇红
  就想起那眼角细密的皱纹
  当一个个夜晚揽镜自顾
  就想起那鬓边丝丝的银发
  母亲,微驼的身影
  就缓缓踱进
  我潮湿的双眸以及暖暖的心里
  【原载《工人日报》】
  题图 / 感恩母爱 / 邸天行
其他文献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陈全彪因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涉案金额巨大,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在当地引起轰动。  所有找他办事的人  被当地群众戏称为“五毒局长”的陈全彪,1964年出生,从上海水产学院毕业后做过工人,当过水产公司经理。1996年,三十二岁的他已是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三十五岁即提任北海市水产系统正处
期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协会工作局)的一份函件显示,已免去江西省原政协副主席、景德镇原市委书记许爱民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这则消息,使许爱民这位两年前被“断崖式”降级的“老虎”,再度引发关注。  骗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荣誉,这只是许爱民“从事”“瓷器生意”的一个必要环节,他人生履历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几乎都与“瓷器生意”密切关联。  “公关”得來的“大师”称
期刊
一所大学,尚在筹建,就已坐拥一百五十三年历史,这所大学就是山东齐鲁医科大学(筹)。据悉,该校是山东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合三为一”的结果。  有关大学合并带来的血亲追问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中国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北京大学,定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园。但在追寻北京大学源头时,有人强调老北大(初名京师大学堂)是北大的“母亲”,但也
期刊
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你也许都想过一件事情,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因为你知道,只要一提裸婚,都没人愿意嫁给你。即使妻子愿意,她的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看看下面这个裸婚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暂时称呼他为小飞。 他二十一岁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于是回到老
期刊
这天,电视台的“帮你解忧”栏目组同时收到了两份寻人启事。  一份是这样写的——  栏目组:2016年5月4日下午5点多,我在中山街和文化街的十字路口一个开车卖水果的摊上买了两箱水果,晚上给十二中的时校长送家去了。晚上11点时校长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家一趟。去了后他批评了我一顿,他说,你上次送来了五千块钱我没有收,这次翻倍了?以为我嫌少?不是告诉过你了嘛,若不符合条件,拿多少钱找我也没用。我和你哥是
期刊
位于芝加哥南部的石岛艺术银行建于1923年,这栋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银行建筑,随着其经济职能的弱化,最终成了一栋废弃的楼,但又因其内部结构健全而尚未被拆除。  2012年3月,政府最终决定在不久后拆除这栋古旧的建筑。艺术家盖茨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芝加哥市长的办公室,他大胆的想法令人震惊:“我想用一美元的价格,买下这栋废弃的银行大楼。”  市长目瞪口呆:“一栋大楼等于一美元?你开玩笑吧!”  盖茨一边递
期刊
孙子叮叮咚咚地弹钢琴,苦着一张脸。我问,童童你不喜欢弹琴?他说,不喜欢。我说,不喜欢你为什么要弹?他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说,为了普尼啊。普尼是一只兔子般大的狗。童童说,妈妈说我弹琴才能养普尼,不弹琴就不能养普尼。我大笑,这个妈妈把钢琴和狗捆绑在一起推销,真是天才的发明!我说,狗能传染多种疾病,还是把普尼送出去吧。童童叫道,把普尼送出去,我就把钢琴砸烂!九岁的孩子坚决得让人可怕。三十多年前的故事重演了
期刊
针砭时弊 批评世俗 反思历史 解读人生 公正深刻 辛辣幽默 雅俗共赏 生动鲜活  公民讲坛 巴马县之困 吳兴人  聊斋闲品 小蝌蚪找妈妈 翟 杰  立此存照 发死人财窝案究竟让谁 难堪 阅 尽  人生解读 唤醒仁爱 太行墨客  史海备忘录 沈从文的爱与不爱 陈 刀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拾 遗  见仁见智 “巨贪村官”的贵人是谁? 佚 名  社会档案 十五岁优等生杀人事件 杨 海  蓝
期刊
老家的土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成年的时候,我离开了老家到外面闯荡。母亲就像一根线,连着我和老家。我就像一只风筝,尽管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但母亲这根线始终牵着我。  母亲走了,这根线也随着母亲飞走了。我就像一只无线的风筝,在天空漂泊。  母亲活着的时候,像风筝的线牵累着风筝一样牵累着我,让我疲惫不堪。母亲走了,我解脱了,不用再為尿床的母亲晒被子,不用再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不用再操心母亲的一日三餐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