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切实做好工程测量工作,通过借助工程测量得出的精确数据,为工程项目的施工规划及施工质量提升奠定基础。然而实际工程测量中,测量精度常常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不利。要想保证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要注重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这就要求在进行工程测量过程中注重精度、效率和质量的精确和完善。要不断的进行工程测量精度的提升,以便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精确的数据和准确的信息,进而不断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测量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内一般包含有两项常规阶段,即分别指施工初期设计期间展开的阶段测量、施工时严格的遵循参考的工程测量。同时在最后阶段,也需要在全部的工程结束以后展开管理方面工程测量。对于设计之初的测量工作、施工期间的测量工作而言,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应用的安全性,因此意义巨大。
在设计规划阶段,实施的测量相关内容即为项目的施工之前,展开测量汇总有关数据指标,将其作为制定施工计划以及施工蓝图的重要参考基础。这一环节属于基础的地位,一旦不能打稳基础,则接下来的施工建设工作会存在一些隐患问题。通常,部分施工建设单位为将工期进行缩短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未能认真的落实好设计规划初期的测量工作,所以难免会在实践施工期间产生拆毁重建现象,既造成经济浪费也会引发能源浪费,所以必须要认真对待,有效解决。在施工期间的工程测量工作,是在施工建设的发展中而产生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各环节落实以及每一施工方式,均要工程测量的数据结果作为依据。如果离开科学数据作为指导,则势必会引发质量问题,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只有达到精确度要求、全面的控制,才可以及时有效的找出潜在安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解决,避免造成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鉴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人们对于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强认知。
2建筑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现状
2.1对建筑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对工程测量的重视力度不够,将测量工作作为基础类工作,没有认识到建筑精度测量的重要性,没能设立相关的测量控制监督部门,再加上测量工作人员对测量结果的核对不严格,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没有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测量管理方案,对于违反测量标准的行为没有采取奖惩措施,使得测量结果缺乏精准性,甚至会出现提供编造测量数据的现象,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2.2缺乏完善的控制管理制度
在建筑项目施工环节中,项目管理人员将施工重点放在了施工材料管理及施工成本管理上,忽视了建筑测量精度控制的管理,导致测量精度控制管理的不精密、不精细、不科学,管理目标模糊,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再加上建筑测量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以懈怠、粗心的工作态度对待测量工作,使测量精度控制管理工作难以实施。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工程测量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的人员执行这项工作,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实践技术经验和突出的业务水平。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严重缺乏这样的一批人才,很多建筑单位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意识不强,很多测量人员在不熟悉测量精度控制方法的条件下就上岗操作,使建筑精度管理控制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2.4管理方面
很多施工单位不能充分、全面的进行工程测量工作的贯彻执行,更不能很好的进行测量质量的监管工作,大多数情况是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但是政府和社会并不在施工现场,这就导致监督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建设施工单位没有专门的质量监管部门,大型的建筑企业即使有监管部门,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是比较强的,不能有效的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验收,趋于形式化。
3加强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科学策略
3.1制定并实施科学性的测量方案
在工程的正式开工之前,应该展开初步的勘探施工场地,充分把握住全局,对于图纸工程测量的内容要详尽的掌握住。科学合理的布设整体测量控制、施工导线控制网,对工程测量的误差参数做好明确。联系起施工的进度计划内各施工工序,把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当作主要目标,作出全面化测量方案,明确好工程测量可能导致的误差参数跟测量的精度。展开工程测量期间,也应该密切的考虑好工程建设质量以及进度,制定出初步测量方案。并且要仔细的测量好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提供的观测地点在工程现场勘探阶段,获得详细的数据以后展开全面的校正审核。
3.2健全并完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应该对于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强,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确保测绘工作精准实施,加大力度完善测绘设备,施工企业应该永葆发展目光,跟随现代施工的速度,满足高质高效施工要求标准,引入更多的实用与经济兼具的新测量仪器。制定并执行科学全面性的管理制度,加强有关流程控制,让工程测量工作在保障测量仪器质量的前提下展开。
3.3不断的完善工程测量技术
控制好工程测量的精度,就必须要以来技术的支持。当前,工程测量难度性在不断的加大,而且工程施工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测量技术要求标准。在科技进步、测量仪器更新的环境下,工程单位要积极的引入先进性测量技术,辅助测量人员分析处理获得到的数据。例如,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广泛的提供科学数据处理举措,减少分析运算时产生误差现象。
3.4积极培训工程测量人员,加强测量流程的有效控制
测量属于一门学问,需要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较高的操作素质。所以,应该选择拥有测量经验、较高的测量水平的专业人员展开测量操作。在平时的工作期间,也要不断的实施培训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让其提升隐患意识、责任意识,重视严格的遵循测量流程展开工作,做到有效的对实际测量工作展开全面考量。
3.5加强监管促进沟通
由于施工过程中包括工程设计、测量、施工、质检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相对独立,各部门人员对于其他环节的工作和技术人员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交流合作机会较少。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较差,给质量监督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例如,施工放样、模板安装以及断面监测等工程需要建筑技术工程师同建筑测量工程师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但由于沟通不畅导致实际操作环节存在误差,影响施工质量,交由后期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时,也很难达标通过。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加强整个团队之间的相互配合。例如在正式施工之前,召集设计、测量、质检等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讨论,并在施工开始之后定期召开例会,报告工程进度,在会上提出遇到的问题与其他部门共同讨论解决。重点加强对质检部门的团队建设,杜绝在工程监督环节麻痹大意和监督漏洞,承担起对工程质量的责任。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的测量属于重要的步骤,密切的关联于总体工程质量好坏与否。同时建筑工程测量精度,跟测量工人的技能水平、仪器设备的准确度、测量的方法等等具有重要的联系。所以,应用科学的测量方案和设备,推动建筑的精度获得要求标准,满足建筑物功能需求十分关键,能够提供给应用者更好的身心体验。
参考文献
[1]郝艳丽.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要性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240.
[2]蒋敏洁.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23:49.
[3]张建勋.刍议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J].低碳世界,2016,25:90-91.
[4]王云富.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10:95.
[5]郝蓉.建筑工程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J].江西建材,2016,23:213-214.
(作者身份证号:210904198602243043)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测量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内一般包含有两项常规阶段,即分别指施工初期设计期间展开的阶段测量、施工时严格的遵循参考的工程测量。同时在最后阶段,也需要在全部的工程结束以后展开管理方面工程测量。对于设计之初的测量工作、施工期间的测量工作而言,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应用的安全性,因此意义巨大。
在设计规划阶段,实施的测量相关内容即为项目的施工之前,展开测量汇总有关数据指标,将其作为制定施工计划以及施工蓝图的重要参考基础。这一环节属于基础的地位,一旦不能打稳基础,则接下来的施工建设工作会存在一些隐患问题。通常,部分施工建设单位为将工期进行缩短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未能认真的落实好设计规划初期的测量工作,所以难免会在实践施工期间产生拆毁重建现象,既造成经济浪费也会引发能源浪费,所以必须要认真对待,有效解决。在施工期间的工程测量工作,是在施工建设的发展中而产生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各环节落实以及每一施工方式,均要工程测量的数据结果作为依据。如果离开科学数据作为指导,则势必会引发质量问题,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只有达到精确度要求、全面的控制,才可以及时有效的找出潜在安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解决,避免造成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鉴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人们对于经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强认知。
2建筑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现状
2.1对建筑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对工程测量的重视力度不够,将测量工作作为基础类工作,没有认识到建筑精度测量的重要性,没能设立相关的测量控制监督部门,再加上测量工作人员对测量结果的核对不严格,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没有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测量管理方案,对于违反测量标准的行为没有采取奖惩措施,使得测量结果缺乏精准性,甚至会出现提供编造测量数据的现象,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2.2缺乏完善的控制管理制度
在建筑项目施工环节中,项目管理人员将施工重点放在了施工材料管理及施工成本管理上,忽视了建筑测量精度控制的管理,导致测量精度控制管理的不精密、不精细、不科学,管理目标模糊,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再加上建筑测量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以懈怠、粗心的工作态度对待测量工作,使测量精度控制管理工作难以实施。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工程测量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的人员执行这项工作,并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实践技术经验和突出的业务水平。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严重缺乏这样的一批人才,很多建筑单位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意识不强,很多测量人员在不熟悉测量精度控制方法的条件下就上岗操作,使建筑精度管理控制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2.4管理方面
很多施工单位不能充分、全面的进行工程测量工作的贯彻执行,更不能很好的进行测量质量的监管工作,大多数情况是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但是政府和社会并不在施工现场,这就导致监督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建设施工单位没有专门的质量监管部门,大型的建筑企业即使有监管部门,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是比较强的,不能有效的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验收,趋于形式化。
3加强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科学策略
3.1制定并实施科学性的测量方案
在工程的正式开工之前,应该展开初步的勘探施工场地,充分把握住全局,对于图纸工程测量的内容要详尽的掌握住。科学合理的布设整体测量控制、施工导线控制网,对工程测量的误差参数做好明确。联系起施工的进度计划内各施工工序,把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当作主要目标,作出全面化测量方案,明确好工程测量可能导致的误差参数跟测量的精度。展开工程测量期间,也应该密切的考虑好工程建设质量以及进度,制定出初步测量方案。并且要仔细的测量好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提供的观测地点在工程现场勘探阶段,获得详细的数据以后展开全面的校正审核。
3.2健全并完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应该对于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强,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确保测绘工作精准实施,加大力度完善测绘设备,施工企业应该永葆发展目光,跟随现代施工的速度,满足高质高效施工要求标准,引入更多的实用与经济兼具的新测量仪器。制定并执行科学全面性的管理制度,加强有关流程控制,让工程测量工作在保障测量仪器质量的前提下展开。
3.3不断的完善工程测量技术
控制好工程测量的精度,就必须要以来技术的支持。当前,工程测量难度性在不断的加大,而且工程施工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测量技术要求标准。在科技进步、测量仪器更新的环境下,工程单位要积极的引入先进性测量技术,辅助测量人员分析处理获得到的数据。例如,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广泛的提供科学数据处理举措,减少分析运算时产生误差现象。
3.4积极培训工程测量人员,加强测量流程的有效控制
测量属于一门学问,需要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较高的操作素质。所以,应该选择拥有测量经验、较高的测量水平的专业人员展开测量操作。在平时的工作期间,也要不断的实施培训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让其提升隐患意识、责任意识,重视严格的遵循测量流程展开工作,做到有效的对实际测量工作展开全面考量。
3.5加强监管促进沟通
由于施工过程中包括工程设计、测量、施工、质检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相对独立,各部门人员对于其他环节的工作和技术人员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交流合作机会较少。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较差,给质量监督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例如,施工放样、模板安装以及断面监测等工程需要建筑技术工程师同建筑测量工程师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但由于沟通不畅导致实际操作环节存在误差,影响施工质量,交由后期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时,也很难达标通过。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加强整个团队之间的相互配合。例如在正式施工之前,召集设计、测量、质检等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讨论,并在施工开始之后定期召开例会,报告工程进度,在会上提出遇到的问题与其他部门共同讨论解决。重点加强对质检部门的团队建设,杜绝在工程监督环节麻痹大意和监督漏洞,承担起对工程质量的责任。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的测量属于重要的步骤,密切的关联于总体工程质量好坏与否。同时建筑工程测量精度,跟测量工人的技能水平、仪器设备的准确度、测量的方法等等具有重要的联系。所以,应用科学的测量方案和设备,推动建筑的精度获得要求标准,满足建筑物功能需求十分关键,能够提供给应用者更好的身心体验。
参考文献
[1]郝艳丽.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重要性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240.
[2]蒋敏洁.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23:49.
[3]张建勋.刍议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J].低碳世界,2016,25:90-91.
[4]王云富.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10:95.
[5]郝蓉.建筑工程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J].江西建材,2016,23:213-214.
(作者身份证号:21090419860224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