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佩杰楼阁山水写真意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3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强者、一个佼佼者。他,虽然算不上一个强者,但确实是一个佼佼者。
  上世纪70年代,当很多人还不知道界画为何物时,他却一脚跨进了这一行,潜心研习写意楼阁山水画,而且一钻研就是40多年,孜孜不倦,从未间断。别人说他是“追梦者”,朋友说他是“界画发烧友”,而在记者眼里,他是一个平和、快乐的作画人。
  他,就是孙佩杰,当代实力派水墨画家,一个从心灵上与阁楼山水交朋友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主题,以水墨艺术为表现语言,赋予传统楼阁山水画现代艺术风貌。
  情有独钟在园林
  1963年,孙佩杰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虽然幼年时期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对于他的兴趣爱好,父母亲都省吃俭用给予全力支持。在全家的努力下,孙佩杰考入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学习美术,为他日后从事美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中学毕业后,孙佩杰在父亲的要求下进了电力企业工作,后进入中国电力报社任美术编辑,这期间考入北京联大服装设计专业学习。通过对服装色彩、美学和设计理念的学习,拓宽了其绘画创作以及报纸平面设计的视野和思路,也丰富了他绘画创作的表现方法。
  虽然孙佩杰少年时就接触过不少名家,但最终还是被何镜涵先生的楼阁山水画所吸引。
  1957年,年仅36岁的何镜涵被原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聘为终身画师,是该画院八大终身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转为专攻写意楼阁山水画,终成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
  相比较其他同门师兄弟,孙佩杰拜师较早。何镜涵先生崇高的艺品和人格魅力,对孙佩杰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何镜涵经常告诫他:“做人要实在踏实,作画要灵活求变。”“画画是一件苦差事,要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必须刻苦磨练,关起门来专心致志画10年。”回忆起何镜涵先生的不倦教诲,孙佩杰充满深情地说:“恩师对我的教诲,经常是这些老生常谈,但蕴含着深入浅出的道理。在当下既浮躁又充满诱惑的社会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当初自己还不太理解,随着日后对艺术创作理解的不断深入,才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道路上的艰辛,明白了没有厚积就不可能薄发的道理。”
  跟随何镜涵先生学画40余年,孙佩杰从未间断对楼阁画的学习。他遍访南北方的园林楼阁,感受不同的建筑文化和历史。他说,楼阁山水画让他有说不出的亲切。
  楼阁山水在中国的山水画史中脉络很深,从晋唐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自古以来它就是中国绘画科中的一科。古人将绘画分为十三课,它当时被称为界画楼阁。界画就是古人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方法,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就像现在的人画建筑图一样。
  听到界画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如果说起宋代的大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恐怕就无人不知了吧。《清明上河图》很多建筑的刻画都是采用了界画的手法。晋代顾恺之、隋唐的展子虔,再到宋徽宗赵佶,明代的仇英,清朝的袁江、袁耀都是画界画的高手。
  孙佩杰告诉记者,与其他画种相比,界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求准确、细致地再现所画对象,分毫不得逾越。它经常被用来描绘一些历代王朝的琼楼玉宇,或山楼重叠、或阁道相连、或雕梁画栋……生动地再现了达官贵人闲适的生活,受到了很多皇家贵族的喜爱。
  然而,富丽堂皇的界画却往往不为文人所重。“界画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线条会显得呆板匠气,没有生机。这种画种到元代以后就走了下坡路。”孙佩杰对记者说,元代兴起的文人画,它讲究情趣、反映作者内心的情感,界画显然难以满足画家情感上的需要,慢慢地就走向了没落。
  当代的楼阁画名家何镜涵先生在继承界画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界画楼阁山水创新为当代写意山水楼阁,被行家称为当代的写意楼阁山水,并在画坛独树一帜。
  孙佩杰说,写意楼阁山水不用界尺照样能画出富丽堂皇的感觉。“何镜涵先生开宗立派地不用界尺、不打稿,直接用写意的线来表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楼阁画,这种画法比原来的难度更大了。它讲究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心绪赋予其中,把感情赋予到线条之中,还要保持原来界画的准确。”
  博采众家成一派
  在很多学画的人看来,楼阁山水画有很高的难度。因为讲究造型结构和透视的关系,没有几年的基本功,很难画好。不同于水墨画,楼阁画画面本身的结构很复杂,而且南北方的亭台楼阁又都有各自的特点,仅在建筑上就有硬山式、卷棚式、悬山式等不同的样式,需要很多专业性知识。
  孙佩杰对记者说:“自唐至今各朝书画名家,我都关注并认真研究,尤以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清袁江、袁耀乃至近现代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诸家为最。作为学生继承何镜涵先生的艺术风格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何先生从不要求学生的艺术风格一定要像自己。他通过传授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经验,让学生一定要通晓画理,经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感悟到艺术本身的规律,自然地展现出绘画艺术的个性语言和发展途径。”
  “不仅如此,相比其他的山水画,楼阁山水画也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以楼阁为中心,画面以楼阁为主景来调节布置。而一般的山水画,楼阁在其中只是起点缀的作用。”孙佩杰同时表示,但楼阁画同其他的山水画一样,对于山石水木等配景要求很高。配景如果画不好,作品也很难达到一个高的境界。
  孙佩杰对不同地域古典建筑的特点进行了长期的实景写生和细致的观察研究,针对不同材质、不同特点的楼阁,他采用水墨和彩墨两种画法来表现。“重彩楼阁山水就是在楼阁上用重彩渲染,山石树木也以重彩为主。这样的作品画出来就比较绚丽、富贵。如果用水墨的技法来表现楼阁会有另一种味道。水墨最能体现我们民族的情感,掌握好墨色的层次、笔墨的快慢节奏,楼阁同样会给人高雅的感觉。”   其代表作之一的《潭柘寺览胜图》是孙佩杰近期创作的巨幅写意楼阁山水画作品,以北京潭柘寺的中轴线建筑为主景,运用写意重彩兼工笔的画法绘制,画面以写意重彩为基调,楼阁、山石、松云各饶姿态,笔墨纵横之际均能作到意写、精微的刻画。虽作实景的描绘,却不失意境悠远,气氛静谧,表现出明清两朝皇家园林寺庙的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40载光阴流逝,不论在形式语言的表现方面还是内容题材的构思方面,孙佩杰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画展,并多次获奖。1986年,他创作的国画作品《秋韵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佳作奖。1999年,他创作的国画作品《江山无尽》,入选庆祝建国5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美术作品展,并荣获一等奖。
  很多书画名家和美术评论家对孙佩杰的绘画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评价说:“品读孙佩杰的绘画作品,画面中一股清新质朴之风扑面而来,章法、笔墨、意境等都独具特色,使人赏心悦目。在章法构图上,他不拘泥传统形式,而是大胆吸收西洋画法中平面构图的表现形式,使画面的形式感、整体感显著增强,表现出近似旋律般的节奏感、秩序美和空间感。在笔墨语言上,他采用皴法较多,呈现出一种苍茫、浑厚、缜密的艺术效果。近景与远景的搭配也比较合适,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一种新鲜舒缓的美感。另外,他的画具有独特的韵致,使人一下子能进入他所营造的视觉空间中,去体会画面中的情境与思绪,达到了既混沌又深入,既悠远又抒情,既严谨又灵动的艺术效果,从而表现出画家的至高审美理想。”
  著名书画家夏湘平老先生对他的作品评价道:“佩杰情系楼阁山水间,他遍访名山、大川、古刹、名苑,从中领悟天地间之大意,并深刻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他将自己的感悟融进极具张力的水墨表现语言中,再现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写意楼阁山水意境。”
  前些日子,孙佩杰把最近几年的创作做了一次展览,非常受欢迎。当时不少名家都感慨,没有多年的功夫,很难画到这样的水平。
  当然,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记者问起孙佩杰在艺术生涯中最难忘的写生经历,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83年,孙佩杰与3位画友在北京、天津、德州举办北京四人书画作品巡展。此次巡展的最后一站在德州结束后,由于对黄山向往已久,孙佩杰决定独自由德州奔赴黄山,实现多年来渴望与黄山对话的心愿。然而,历经近一个月的巡展活动后,孙佩杰的口袋里只有150元,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决定去了黄山。他特意深夜出游,发觉景色与白日完全不同——路上出奇的静,四周黑蒙蒙的,松石云水浑然一体,更显出山的幽暗、深邃与雄浑。那种朦胧的感觉,让他心领神会。他因此对夜里的山水有了特殊的感觉,那种特殊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
  孙佩杰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回想起来,他还为当初的那种冲动感到骄傲和感动。“为了顺利完成到黄山写生创作,来回的费用必须精打细算。到黄山后,我找到一家山下的小旅馆住宿,每天用餐都以最便宜的豆腐为主。虽然非常艰苦,但我第一次领略到雄伟壮丽的黄山景色,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我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几十幅写生作品,对今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说。
  兴之所至,孙佩杰还曾夜里开车到北京西山,在那里坐上几个小时,用心与蜿蜒的流水与千仞的高山交流,这种感觉融于笔端,灰色自然而然成为主色调,以描绘出深邃的夜山之景,使观者顿生玄妙、幽深的感觉。
  从建筑到文化情结
  纵观古今,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适应自然的居住场所,而居所的营造和设计又承载了人类对自然的解读和文明的延续。佩杰认为,能够辉映天地自然的人类文明是建筑,而中国的古典建筑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冀望和民族的独特审美诉求。
  “北方跟南方的建筑差别很大。南方的园林是飞檐的,木质结构多,看起来小巧、灵秀;北方的园林以砖木结构居多,显得更加宏伟雄壮。作为艺术,不能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不能像摄影、像照片。中国的建筑集实用和美学于一身,并且它们将中国南北文化糅合得非常统一。画家要把各个地方建筑的优点集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民族的建筑文化。”孙佩杰说。
  “年轻时学画,比较注重技法,现在画画是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知。我们居住的不管是竹草屋还是楼阁,只要你赋予它文化,不在乎豪华还是简陋,都会让你找到舒适的感觉。”
  作为北京人,对北京的古建筑,孙佩杰有很深的情结。他说,穿行在北京,从直观的角度来看,体会最深的就是古人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它们最有特点,最能代表东方文化,并且最具有大国的气象。”
  说到未来,孙佩杰对记者说,他已经有了一个2~3年的创作计划:“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北京的三山五园,再现北京的古典建筑和皇家园林的风貌。”为此,孙佩杰画四大名楼的计划也往后推迟了。“四大名楼材料都准备好了,突然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先画北京,北京的每一座建筑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是有典型的北京风味的画作。”
  我所认识的画家孙佩杰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追梦者:不断地净化心灵,回到朴素的生活中来,从纷扰的喧嚣中沉静下来,蹋蹋实实地做一些什么。他的画里有一种非常平和、朴素的逸趣,像元代人作品里的质朴。在创作过程中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是他最幸福的事。
  孙佩杰画家档案
  孙佩杰,1963年生于北京。师从著名画家何镜涵先生,研习写意楼阁山水数十年。近年来,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研创方向,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现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电书画院院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公益书画院特聘教授、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孙佩杰画集》、《世纪珍藏·名家名作——孙佩杰》、《中国书画家——孙佩杰专辑》、《心法自然——书画作品集·孙佩杰卷》、《水墨丹青——孙佩杰水墨作品专辑》、《中国美术百家——孙佩杰专辑》等画集。
其他文献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遍地绮罗,盈耳丝竹。自古以来,江南的迷样风情不知让多少文人墨客拜倒,同样的,江南女子更是“半张素颜半尺凌,清歌冷舞待情深”,出落得一身清新和精致。采访吕薇那天,她妆容清淡、软侬细语,伴随着那些字词柔软曲调幽然的民歌,我们一点点地走近这个从烟雨江南走出来的秀丽女子。  唱歌何止是江南一梦  没有哪个歌手像吕薇一样钟爱旗袍,也没有哪个歌手穿旗袍能像吕薇一样韵味十足。弯弯的柳眉,一
协商议政共绘改革宏图,凝心聚力同创复兴伟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屉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至12日在京召开。肩负着光荣与梦想、责任与使命,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各
澳洲有一种杏仁桉,普遍高达百余米,树干直插云霄,最高达156米,相当于50层的高楼。鸟在树顶上歌唱,在树下听起来就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站在树下向上望,但见树冠上的枝叶郁郁葱葱,碧绿欲滴,特别是夏日的清晨,叶尖上还往外"吐水"。人们不禁要问,这么高大的树,是什么力量把土壤里的水分提到一百多米高的树叶中去呢?原来,植物都具有吸水的特殊功能,每株植物都是一套"抽水网"。据载,一棵玉米,一生要从根里"抽
时光之手正蘸着春风  弹奏一段久远的爱情  闻到风中的酒香了吗  秦汉古道上一坛跨越千年的陈酿  醉倒了整个天府之国  这是在平落  白沫江边,最年轻的一棵榕树  已经过完了千岁的生日  它们探出的枝叶像一部线装的史书  记录着多少青春往事  在这里,每一块青石板  都守护着一场春雨  每一个屋檐下的风铃  都演奏着时光深处的古风  在这里,爱神和酒神相聚  一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对饮  在兴乐桥头
“日前,天津一富户嫁女,别出心裁地采用近百筒连体钞票作为陪嫁现金,价值轻松过千万,让人大开眼界。据在场知情人士及众多网友爆料,新婚女方家底雄厚,陪嫁嫁妆除了天津富力中心、北京昌平等地的几处房产、上百万元的名车等,最让人惊叹的就是99筒整版钞,寓意‘ 天长地久 ’,筒内装的每张都是未经过裁剪的、连在一起的真币。除了中国人民币连体钞外,还有不少国外珍贵钱币,一般人闻所未闻。” (摘自网络)  国人在婚
从生活质量定义、测量工具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对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即刻乳房重建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国内外研究存在争议较多,医护人员可
目的:探讨水蛭素活性成分抗肿瘤的作用靶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肝癌实体瘤实验:取小鼠左前腋下接种H22肝癌瘤细胞0.2ml/只,次日开始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
长期以来,科学事业单位经费基本上来源于国家单一的财政投入,科研机构长期游离于经济和市场之外,形成了依赖国家的思维惯性,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思想观念远不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