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珍藏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艳阳的午后。清素街道的转弯处。遇见凝结千年的珍藏——剑川古城。
  青石板街平静地延伸,引诱着好奇的脚步。巷子里。屋檐下的那些支撑了几个世纪的雕梁画栋。椽梁门窗里,穿越时空的凝练。隐约透着沧桑。却丝毫没有隐没它们的故事和传奇。将军第的那堂“千福”格子门。600多年历史的堂屋。栩栩如生的泥塑。还有93岁老人指尖的可爱布扎……每一个都是梦寐以求的珍品。不大的老城。错落的院落。深藏着无数的深邃和感动。远远地看。她就是剑湖的一件珍藏,古老低调而温婉。
  


  没有华丽的牌坊。没有闪烁的霓虹,也没有繁华喧嚣,默默的古。沉淀出千年未觉尘世的纯厚。剑川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汇的枢纽。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素称三江名镇。剑川古城曾反复修建。先后经历了100余年,整座古城才圆满竣工。建成东临剑湖。西临金华山的城池。古城白族民居特色显著。而当你深入其中,厚重的白族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街巷中、庭院内,几乎全是温文尔雅的白语寒暄;形神之间。古城无处不透着在一个多元文化结点处,白族文化的个性和坚持。
  站在千年文化的凝结点。需要一种和古城一样悠远沉静的心境。抚去曾经的繁华,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群,隐秘在剑川金华古城的西面,人称“西门街”。踏上石板路。街不算长。从这头到那头却经历了600余年,每一次回头都可以寻到辉煌的痕迹。漫步,两边的土木结构,简单地隐去了过往的光彩。却隐不去剑川木雕的神采和其中尘封的故事。那些具有特别暗喻的飞檐斗拱不时地出现在视线,总免不了细细品味。
  古城现存21个明代院落和146个清代院落。及民国时期保存完好的众多民居。建筑上独具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以及那出神入化的石木雕刻。让这个小小的古城仿佛博古架上的一件青花瓷。含蓄温婉。
  剑川古城的布局独特。与从前到过的古城有所不同。古城原东南、西北城门有意相左。相错。现在还可看到四门正街采取“丁”字形衔接。没有“十”字街口。古民居有的极富特色,古朴典雅;有的小巧玲珑。布局严谨,庭院皆青砖、卵石混合铺就,广植花木,清新别致。小巷曲曲弯弯。幽静和神秘。
  我们一院院深入。开始了迷宫寻宝。西门七曲巷何宅、五马坊张宅、赵藩故居“光禄第”、“明建武将军府第”鲁宅、明代昭宗祠……门头屋檐下、斗拱重重叠叠。屋内格子门雕刻精美,殿堂坊榭与庭院布局自然、合理。有的气势不凡,有的小巧玲珑。既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又融合中原结构技巧。有的平房带阁楼,前铺后院。让你脑海里再现文人辈出、商贾云集的历史画面。有的古宅建筑因地制宜。可见主人的精密设计。众多古宅,既体现了明代厚实庄重的承重斗拱,又展现了清代的精雕细刻。还可看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西式砖木混合结构。许多老宅有古朴自然的石雕。堂屋门头木雕装饰着花鸟山水、飞禽走兽、神话传说。那虚实相间的构图、精细自然的刀法。使人折服。
  这里的每一个院子就像一个珍藏。由那弯弯曲曲的巷子连接着。我紧跟大部队。生怕落单迷路。可刚转入一条巷子。我就被屋檐下一个精美的窗檐壁画吸引。忍不住举起相机连按了几张,正美滋滋地欣赏。抬头已不见大家的踪影——惨!还是迷路了。定了定神,静静地用耳朵搜寻,古城安静得足以听见60分贝以下的谈话声。我寻着细微人声最终找到了西门有名的“七曲巷何宅”。
  院子不大,是标准的四合院,让都市人羡慕的传统结构。院内满满的花草,空气里弥散着清幽的香气,堂屋前的天井是绝佳的品茶地。屋主人何家父子是享受的行家,邀我们一起品茶。64岁的何祖焕老人喜欢对联。他说家里收藏了100多幅。曾经还搞了个展览。然后转身指着堂屋门上的对联说,这副曾有人相中高价收购。他硬是给推了。这对应着古城的一种文化——每一个院子的大门、堂屋两侧总能发现韵味十足的对联,不乏精品,细细品味。就能寻着主人的些许品性与气质。没有足够的文化底气。大抵是难以凝聚这种才气的。
  五马坊3号。张宅。明代二进的小院。6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主人张胜英是张家的第二十几代传人,也是这里有名的“泥人张”。刚穿过前院就被那满院的花吸引注意力。兰花、樱花……开得正好。衬着古朴的老宅十分对味。朴素的厅堂内外却藏了传世的珍品——柱础的雕刻、屋檐的瓦当和里屋的泥塑。在这个院子,我体会到大师在民间的深意。张胜英老人非常笃实泥塑,作为他的爱好近半个世纪了。刻苦自学,勤奋成就了他一身娴熟的泥塑“功夫”,成为民间工艺师。在二楼。我看到了张老的个人泥塑博物馆。细腻的线条和传神的表情。让人爱不释手。不是行家也可以知道这是艺术精品。《赵藩塑像》是张胜英的得意之作,曾为他赢得声誉。如今。张胜英的泥塑创作也正慢慢成为别人收藏的艺术品。
  西门2号。是“明建武将军府第”也是民国将军鲁元故居。里面住着鲁元的弟媳张德和,还有鲁元的一双儿子。大门外。墙边的蔷薇爬满了门头,甚是好看。小院里人气很旺。一片温馨景象。来人都自觉温暖。鲁元的肖像在正屋的墙上。气度非凡,这一堂雕刻着数千个“福”字的格子门,除了名气还带来了福气。两侧“向高处立,捡平处坐、往宽处行……”的对联。让人看到了主人家做人的规矩和生活理念。
  今年93岁的张德和老人是古城有名的寿星,还做得一手好布扎,名满各地,是云南民族民间高级工艺美术师。见我们这些访客。她一边拉家常一边给我们展示她的杰作。一个个极富创意,民族特色浓郁的布扎作品中,透着老人特别的心志。色彩斑斓、精致可爱的布扎仿佛一个生动的童话世界。一针一线即鲜活又充满灵性。真是人见人爱。谁又会想到这些都是出自一位93岁老人之手。剑川布扎。是民间端午节时候小孩胸前的装饰。有狮子、童子踩莲、猴子、老虎、八卦、绣球、鱼等。剑川刺绣和布扎在民间流传多年。剑川的女人们自小学习刺绣和布扎。张德和老人也不例外。八岁开始学习布扎手艺。23岁嫁到鲁家时。嫁衣和陪嫁的100双绣花鞋都是自己做的。年轻的时候布扎不过是一门手艺,之后她也参加了工作。直到70几岁才彻底投入到布扎的世界。此时布扎开始成为老人对数十年生活的表达方式。与众不同的是她的创意。生活中看见什么就能做成布扎,自己设计、自己制图。然后在一针一线的让它们具体化。这样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手艺。现在老太太的布扎几乎成了剑川的另一种标志,也成为更多收藏爱好者的目标。
  剑川古城的韵律不单在于老院子古建筑,还在文化,在于人。处于滇藏文化交汇地的剑川自古人才辈出,代代有名人。而众多名人中。多数出在剑川古城。早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金华西门外李文林就第一个榜登亚魁,成为剑川参加国内科举考试的第一批乡试举人之一。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西门外杨钥考中进士,成为金华第一个进士。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古城内(不包括武考)共有进士11名,举人60名,这些人当中,有的成为京官。有的在外籍均有名声。此后,赵藩、周钟岳、赵式铭等成为较有影响的人物,张伯简成为白族第一代共产党员。
  我们来到赵藩的故居。这是一院古朴而又平常的院宅。如今已是几家人的住宅。目睹故居。就能看出赵藩的清正廉洁。联想到至今仍挂于成都武侯祠里被世人称绝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由衷地对这位当时任四川盐茶道的赵藩的政治品质、哲理思想和文学水平产生敬仰之情。
  走出古城,宛若隔世,明代的昭宗祠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复中。明代特有的椽扣和精致斗拱为我勾勒出旧时的美妙画卷。透过古老的镂空窗。在剑川古城看见时间珍藏的表情。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让人想珍藏的地方——广袤的草地,自在的牛羊,造型奇幻的大树间有条清澈的小河潺潺流过,快乐的傈僳族唱着牧歌好似在彩云间。它精致迷人,这就是——诗蜜娃底——“云雾的源起,居住的地方!”  出盈江县城一路向北,在曲折的密林中藏着一片诱人柔软的草甸。也许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在一个不经意的转弯之后,树丛中,我惊奇地看见了诗蜜娃底的一角。    诗蜜娃底位于盈江县城以北40公里,海拔约1000多米,冬季
期刊
石林彝族自治县属云南省昆明市郊区县,地处昆明、曲靖、红河、文山四州市交汇面上,距昆明76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725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草场75.3万亩。主产水稻、玉米、烤烟、畜产品、果品和食用菌类等,是全国奶山羊基地县,全国烤烟基地县。全县辖7镇1乡,88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4%。旅游、烤烟、畜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境内拥有云南石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期刊
抚仙湖永远都不会缺乏新意。  我曾在抚仙湖畔的渔村听渔舟晚唱,被洒满月光的银色抚仙湖凝结;曾在禄充拨浪,香鱼入肚,酒放豪肠;也曾登顶尖山,俯览抚仙湖,羡天地之无穷……记忆中最初与之结缘时,从县城到湖边是坐的马车,光阴如梭,改变的只是汽车代替马车,抚仙湖那纤尘不染的自然之美始终如一。  1991年4月23日,美国最权威、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介绍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指出:“中国帽天山动
期刊
“十一五”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宏伟战略,围绕“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目标,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全省旅游取得了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产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和社会功能进一步显现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在2008年7月7日召开的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刘建华对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以来的发展情况和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
期刊
第一天:昆明—澄江——江川    我们从昆明南窑火车站出发,经南二环到石虎关立交桥,也许因为假期的缘故,这一方向的车流量很大,滇东南和滇南的许多景区如石林、普者黑、玉溪、元阳梯田、版纳等等,都可由此驱车前往。车辆到了昆玉高速与昆石高速的岔路口开始分流,到收费站,时间显示自出发至此耗时20分钟。昆玉高速是云南比较好跑的公路之一,小车限速110公里/时。昆明的新城呈贡和著名花市斗南,不经意间已在我们在
期刊
继以原生态民族舞蹈为主题的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在京获得成功之后,云南的另一台以原生态民歌为主题的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于2006年11月中旬在京首次公演再获成功。来自云南的歌手们为首都观众带去了云岭深处震撼人心的天籁之音,也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云南文化建设累累硕果。  “打歌打得山走路,打歌打得水上坡。”云南特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使云南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原生态民族歌舞乐奇观。《云岭天籁》
期刊
中国最早开辟的国际大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从四川进入云南以后,出昆明,经人理、保山、腾冲,就来到了中同段的终点盈江。自古以来,盈江都是边陲要地、古道重镇,明代在盈江等地设立了八关九隘,住兵防守,护卫商旅。同时还设立了十崖宣抚使司和盏达副宦抚使司镇守于此。近600年来,盈江各族人民据守雄关,与各国侵略者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保障了祖国边疆的安宁。随着时代变迁,祖先的背影在亚热带丛林中缓缓离去,青石板的道
期刊
大地3亿年前的舞蹈,把石林变为一声惊叹,以一种神奇的姿态屹立并存留于心。从80万年前开始,这些奇秀石峰不再孤独,人类的祖先进入了石器时代,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生活散布在石峰之间,石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万年间,或奇、或惊,或美,世人带着不同找寻着、亲近着心中的石林,而世代石林人却从容地把它收纳入怀,不仅适应了喀斯特环境还把它融为自己民族文化生活的一部份,石中有我,我中有石。时光在雕琢着石林,而人们
期刊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于2006年11月12日至11月16日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的重要讲话,总结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进
期刊
说起云南,就会想起石林。来到云南,如果不去石林一游,无疑会留下“不到长城”般的遗憾。的确,石林已成为云南这块红土高原上最显著的标志之一。2006年5月以来,由多家单位联合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云南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历时3个多月,终于落下帷幕。在当选的“云南十大名片”中,唯一的自然景观就是石林。石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石林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在丘陵起伏的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大
期刊